出居庸关
朱彝尊诗作
《出居庸关》是清代诗人朱彝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前两句以描写居庸关的景色表达热爱大自然,积极向上的情感;后两句描写黄昏时的居庸关,流露了作者由于前途未卜所产生的迷惘抑郁心情。全诗用词精巧,意境高远,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特别是边关重镇的赞美之情。
作品原文
出居庸关1
居庸关上子规啼2,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3,榆林只隔数峰西4。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1.居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区西北,为长城重要关口。《嘉庆一统志·顺天府》:“居庸关,在昌平州西北,去延庆州五十里。关门南北相距四十里,两山峡峙,巨涧中流,悬崖峭壁,称为绝险,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山峦间花木郁茂葱茏,犹如碧浪,因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2.子规:鸟名,一名杜鹃。鸣声凄切,能动旅客归思。
3.嶂:似屏障的山峰。
4.榆林:榆林堡。在居庸关西五十五里。清·顾炎武《昌平山水记》:“永乐二十二年四月己酉,上亲征,驻跸唐家岭,以四日至嚣庸关。其疾行则一日而至榆林,榆林在岔道西二十五军。”
白话译文
居庸关上杜鹃鸟不住地啼叫,饮马泉边,日落西山。
雨雪从崇山峻岭外落下,西面隔着几座山就是榆林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背景存在争议,一种说法是此诗约作于清圣祖康熙三年(1665年)。朱彝尊曾北至今山西大同一带,参赞其同乡曹溶幕府,在此前后,朱彝尊游历了北方山川名胜,作者在游历居庸关后,写下了这首诗。另一说法是此诗约作于17世纪80年代,作者出居庸关到宣府、大同等地,过居庸关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起句看似平平叙来,并未对诗人置身的关塞之景作具体描摹。但对于熟悉此间形势的读者来说,“居庸关”三字的跳出,正有一种雄关涌腾的突兀之感。再借助于几声杜鹃啼鸣,便觉有一缕辽远的乡愁,浮升在诗人的高岭独伫之中。清澈、明净的泉流,令读者忘却身在塞北;那徐徐而奏的泉韵,简直如江南的丝竹之音惹人梦思。但“坐骑”恢恢的嘶鸣,又立即提醒这是在北疆。因为身在山坂高处,那黄昏“落日”,也见得又圆又“低”,如此高远清奇的苍莽之景,就决非能在烟雨霏霏的江南,所可领略得到的了。
“雨雪白飞千嶂外”句,即展现了那与“饮马流泉落日低“,所迥然不同的又一奇境——剪影般的“千嶂”近景后,添染上一笔清莹洁白的“雨雪”作背景,更着以一“飞”字,便画出了一个寥廓、素洁,竣奇而不失轻灵流动之美的世界。
诗之结句把七百里外的榆林,说得仿佛近在咫尺、指手可及,有点夸张。但它恰正是人们在登高望远中所常有的奇妙直觉。这结句虽然以从唐人韩翔“秋河隔在数峰西”句中化出,但境界却高远、寥解得多:它在刹那间将读者的视点,提升到了诗人绝后的绝高之处;整个画面的空间,也因此猛然拓展。于是清美、寥廓的北国,便带着它独异的“落日”流泉、千嶂“雨雪”和云海茫茫中指手可及的榆林古塞,苍苍莽莽地尽收浏览者眼底。
名家点评
苏州大学学报编审王英志《清人绝句五十家掇英》:此诗意境壮阔:雨雪纷飞于重峦之外,流泉落日又呈现于目前。前者乃想象,后者为即目。虚实结合,开拓了诗的深广境界。在这样的情景中,诗人飞马出关,扬鞭越岭,直驰榆林,显示出豪放愉悦的情致。
作者简介
朱彝尊(1629年10月7日—1709年11月14日),字锡鬯(chàng),号竹垞(chá),又号醧(yù)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清朝词人、学者、藏书家,明代大学士朱国祚曾孙。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应试博学鸿词科,官翰林院检讨,参加修纂《明史》。时彝尊方辑《瀛洲道古录》,因私抄禁中书,被劾降一级。后补原官,引疾乞归。彝尊博通经史,擅长诗词古文。于词推崇姜夔。诗与王士镇齐名,时称“南朱北王”。艺术上能兼取唐宋,笔力雅健,用亭赡博,开启了浙派诗风。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编有《词综》《明诗综》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3:5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