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关汉卿《四春园》第三折:“俺这里茶迎三岛客,汤送五湖宾,喝上七八盏,管情去出恭。”
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两匹马滚在一处,我要下马出恭。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太公夜里要出恭,从前没人服侍,就要忍到天亮。”
“出恭”一词本无方便之意,从元代起,科举考场中设有“出恭”、“入敬”牌,以防士子擅离座位。士子入厕须先领此牌。因此俗称入厕为出恭。并谓大便为出大恭,小便为出小恭。据说明代科考时,皇恩浩荡,准许考生如厕,只是届时须领取一块牌子,上写“出恭入敬”,凭牌进出厕所和考场,好比衙门里要打出“威武”、“肃静”的招牌,以示庄严。虽说
内急之时,尚须作恭敬如仪状,终究是件费力而滑稽的事,但堂堂科考而能顾及内急之需这等细节,真可算得是推己及人、深体“下”情的大大仁政,士子们于感戴之余,便将如厕称为“领出恭牌”,简称“出恭”,因此而玷污了自家的“恭人”,也就顾不得了,忠孝难两全,夫妇之恩比了皇恩,不过是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