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变线,气象学术语,主要是相对
流场而言的一种天气系统,主要出现在对流层中低层,在700
hPa和850hPa等压面上最为显著。
释义
通常是指700百帕和850百帕风向或风速的不连续线, 它是由于低槽北段移速快南段移速慢而形成的。切变线上的气流呈
气旋环流,水平
辐合明显,有利于上升运动,易产生云雨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最容易出现切变线的区域。
呈气旋(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性转变的两股不同方向水平气流的
分界线称为切变线。在
天气图上,表现为风向的不连续线。在天气学中,切变线一般是指低空850百帕或700百帕等压面上的
天气系统。在切变线上,经常存在气流的水平辐合和上升运动,容易产生云雨天气。切变线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但以春末夏初最为频繁。春季活动在华南,称为华南切变线;春夏之交多位于
江淮流域,称为
江淮切变线;7月中旬至8月主要出现在华北地区,称为华北切变线。切变线上的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常在辐合较强,水汽供应充沛的地区形成暴雨。
特征
气旋式
具有气旋式切变的风场不连续线。有长度1000~2000公里的大尺度天气系统,也有几十至几百公里的
中尺度天气系统。在中国无论是平原还是高原,全年均有出现,以春末夏初最为频繁,为主要降水天气系统之一。按风场的型式分为
冷锋式、
暖锋式、准静止锋式和南北向切变。切变线上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常在辐合较强、水汽供应充沛的地区形成暴雨。
西南低涡沿切变线东移,常是增强辐合的主要原因
季节性
高空切变线在一年中的各个季节均可出现,但以冷暖空气频繁活动的晚春、初夏为多。切变线形成的天气,随季节而有变化,冬季由于空气中
水汽含量少,
大气层结比较稳定,多出现
连续性降水,降水区较宽,但降水量较少。夏季空气中水汽充沛,大气层结不稳定,则切变线上常出现雷阵雨,但降水区较窄。
稳定性
切变线较为稳定,持续时间长,控制的区域常为阴雨天气,风力较小。如果切变线上有低涡沿切变线移动, 或者地面诱导生成气旋,天气相对剧烈,常伴有强降水和大风天气。
影响
影响中国
高空切变线的位置与
副热带太平洋高压的活动有密切关系。春季副热带太平洋高压脊线位于20°N以南,切变线形成于华南地区,称为华南切变线;6月~7月,太平洋
副热带高压北上,其脊线位于20°N~25°N之间,切变线形成于江淮流域,称为江淮切变线。在它控制下,常产生暴雨和雷雨,是
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7月中旬~8月中旬,副高脊线位于25°N~30°N之间,切变线形成于华北地区,称为华北切变线。冬季,高空西风急流遇
青藏高原分成南、北两支气流,在高原以东汇合形成的切变线是影响西南广大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
种类
综述
切变线根据形成的气压系统可分为冷锋式切变线、暖锋式切变线、准静止锋式切变线和南北向切变线。
冷锋式切变
这种切变线,一般在切变线的北面为偏北风,南面为西南风。它通常与空中槽相联系,自偏北向偏南移动,其降水区多位于切变线的南侧。华北地区的经验指出:夏季当850hPa图上切变线北面的偏北风大于5m/s,南面的西南风大于10m/s时,则可能出现暴雨。
暖锋式切变
这种切变线一般在线的北面为东南风,南面为西南风。它通常与低涡或台风倒槽相联系。其所产生的降水多分布在偏东风的区域里。经验指出:当切变线的的南侧出现12m/s以上的西南风时,则可能出现暴雨。
准静止锋式切变
这种切变线多呈东西走向,在切变线两侧的风向相反,且与切变线近于平行,一般在切变线北面为偏东风,南面为偏西风。这种切变辐合量小,通常只能产生较弱的降水,降水带也不宽,分布在切变线附近,但是如有低涡沿切变线东移也可造成较强的降水,甚至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