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号,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为美制“柯塞”式侦察轻型轰炸机。
发展沿革
O2U-4“可塞”式观察机是中国工农红军装备使用的第一架飞机,被命名为“列宁”号。
1925年,美国海军和钱斯·沃特公司签订了一份制造新型观察机的合同,钱斯·沃特公司将新飞机命名为“海盗”,音译为“可塞”。该机的发动机是1台410马力的普惠R-1340“黄蜂”式星形活塞式液冷发动机。原型机被美国海军赋予O2U-1的编号,并很快投入试飞。
第一架O2U-2“可塞”式生产型观察机于1926年交付美国海军使用,美国海军迅速将其改型为水上飞机、水陆两栖飞机等。钱斯·沃特公司也很快获得了海军大量的订单,在试飞过程中,“可塞”还创造了4项世界高度、速度纪录。O2U-2交付美国海军31架,美国海军陆战队6架。
1927年以后生产的O2U-3“可塞”飞机换装了更大功率的R-1340-C发动机,加强了机翼,重新设计了尾翼,共生产80架。安装固定式起落架的“可塞”式还一度被用作航空母舰制空战斗机,两栖型可以通过战列舰、巡洋舰的弹射器弹射起飞,靠浮筒在舰艇附近降落,然后再由吊车回收。
历史事件
历史回顾
新中国的航空史是如何写下第一笔的?关于这个问题,航空史专家一直争论不休。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军队的航空史应该从1930年
中国工农红军拥有第一架战斗机“列宁”号写起。鄂豫皖根据地赤卫队缴获的白军飞机,后命名为“列宁”号,配合红军参加过黄安战斗,为红军的第一架战机。
1931年4月,红军缴获了第一架飞机。这是一架美制国民党空军的“柯塞”式侦察轰炸机(也有人说是德制“容克”式飞机)。这架飞机由武汉飞往开封执行通信联络任务返航途中,遇大雾迷航,油料耗尽,被迫降落在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宣化店(今湖北大悟县)西南10公里陈家河的河滩上。在山头放哨的赤卫队员发现后,吹响了号角,霎时,赤卫队员们把这架飞机包围了起来,就这样缴获了这架飞机,俘虏了飞行员龙文光。
山沟沟里没有飞机场,红军就把飞机运到河南新县县城——新集。战士们自己动手在附近河边的空地上,修建了一个占地百余亩的飞机场,同时在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交界的紫云区,安徽、湖北两省交界的英山县金家寨,各修建一个简易机场,以备“列宁号”起降之用。这几处机场,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航空设施。
1930年3月l6日,在“苏区”与“白区”交界的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陈家诃上空,忽然出现一架飞机,它掠过鸡公山的顶巅,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地盘旋着,然后沿着竹竿河上游的诃道由北向南飞行,“膨”的一声扎在河滩上,滑出了几十米远后停了下来,飞机的尾巴上画着一枚国民党的党徽。“铛、铛、铛”,刺耳的钟声过后,河南罗山县第1区第10乡赤卫队大队长陈国清在派人向上级报告的同时,组织一群衣不遮体的农民举着锄头、长矛、鸟枪铺天盖地地冲来,迅速把飞机包围起来。
几乎与赤卫队一同赶来的还有一群身着长袍、头戴礼帽、举着“汉阳造”的人,他们是维护旧势力的民团。一边是共产党的赤卫队,一边是国民党的民团,双方都扑向了这架飞机。很快,河滩上出现了锄头、长矛对“汉阳造”的争斗场面。不久,罗山县地方武装营营长郑猛子带领30多名红军战士,与赤卫队员密切配合,经过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击退了反动民团的进攻,民团骂咧着扔下几具尸体逃跑了。赤卫队员们迅速包围了这架国民党飞机,无可奈何之际,飞行员打开舱口,举着双手走了出来,并不停地喊道:“我是飞行员,请各位父老不要伤害我。”
赤卫队员们俘获一架国民党飞机的事,很快报告给驻扎在陈家河附近的红军部队和陈家河苏维埃乡政府,红军部队首长很快就收到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的回复:不但要保护好飞机和飞行员,而且要立即将飞机运送到鄂豫皖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新集(今河南省新县)。在被俘飞行员的指点下,陈家河的赤卫队员和红军部队官兵一起,将飞机大卸六块,黄安县紫云区第3乡工农民主政府主席吴行干挑选150名身强力壮的人组成搬运队,用马车装、马驴驮、用人扛,翻山越岭,披星戴月,在沿途工农民主政府组织的4000多人半个月的协助下,终于将这架飞机运送到新集。
俘获的国民党飞机运到新集后,在钱钧、龙文光和红军里几个懂得机械的人共同努力下,飞机又重新组装起来。鄂豫皖军委负责人徐向前心中一阵狂喜,在飞机前好生端详了一会儿后,又围着它转了两圈,他手摸着飞机的翅膀,心中突然生出一个大胆的设想:为我所用。回到军委指挥部后,徐向前立即叫来曾在莫斯科航空学校学习,刚刚分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的钱钧,并派人找来被俘飞行员龙文光。听说军委的人专门找他,又看到院门口站着两个持枪的警卫,龙文光的心猛地沉重起来:“完了,这一定是最后的审讯,红军,是不会给我留一个完整的尸首的。”
当龙文光心惊肉跳地走进指挥部后,发现一个长着娃娃脸的小红军不但给他搬来一把竹椅,还给他端来一碗冒着热气的茶水。他偷偷看了一下问话人,只见他瘦高的个子,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灰色军装,清瘦的面孔上长着一双笑眯眯的小眼睛。
“叫什么名字?”“龙文光。”“在哪个部队供职?”“航空署驻汉口第四侦察机队。”“怎么飞到苏区来了?”“从汉口飞往开封执行通讯任务时,汽油耗尽了,只能迫降……”一番简筒的对后,龙文光得知问话人是大名鼎鼎的徐向前。他惊愕得像泥塑一般呆坐在竹椅上,因为,他知道,徐向前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蒋介石曾悬赏十万大洋要他的首级。他从来没有想到徐向前是这样普通,这样平易近人,竟身穿如此价廉的服装……回去之后,经过几天的思索,两种信仰在他头脑中产生了厮杀,最终,他决定放弃信仰国民党,转而信仰共产主义。
他请徐向前帮他找来几个帮手,和钱钧一起,把拆散的飞机重新组装起来,并在机身涂上一层银灰色的油漆,又在机翼上用红漆精心描绘了两颗醒目的红五角星,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将这架飞机正式命名为“列宁”号。从此,中国工农红军有了第一架飞机——“列宁”号,中国工农红军有了第一个飞行员——龙文光。不久,中央军委决定成立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航空局,局长由飞行员龙文光兼任,政治委员就是曾在莫斯科航专学校学习过的钱钧。航空局设在新集北侧的普济寺院内,并在普济寺院外修建了一个占地一百多亩的飞机场。后来,为便于飞机起飞降落,又在黄安(今红安)与麻城交界的紫云区和皖西的金家寨,同时修建了两座飞机场。
历史意义
自
龙文光同意参加红军以后,我军便有了飞机和飞行员,红军又利用在双桥战斗中俘虏的国民党军三十四师师长
岳维峻的关系,从武汉购来了汽油,又在
鄂豫皖根据地新集、紫云、金家寨等地各修建了一处简易机场。这样,因“
列宁”号就诞生我军历史上的多项第一。1931年,
鄂豫皖军委在新集设立了航空局,龙文光任局长,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航空局。1931年9月,时任
红四军政委的
陈昌浩与龙文光驾该机从新集起飞,在河南固始、潢川一带国民党控制区上空实施了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空中侦察。后来陈昌浩又通过该机穿越白区到达皖西根据地视察,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次空中运输。该机最著名的行动应属它参加了我军历史上的首次
空中作战,1931年11月,该机仍由
龙文光驾驶,由陈昌浩督战,参加了
红四方面军攻打
黄安县的战斗,向据城待援的国民党军第六十九师
赵冠英部播撒了传单,投掷了两颗炸弹,给据守的敌人以强烈的心理震撼,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最终全部歼灭了敌人。
鄂豫皖红军
第四次反围剿失败以后,红军决定撤离根据地,当时的独立第八师师长曾作乌奉命将“
列宁”号飞机拆卸以后分散掩埋在大别山的偏僻山沟中,以免落入敌人手中,“列宁”号变得下落不明。1951年9月,时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的
王树声率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鄂豫皖分团到大别山时,当地群众将“列宁”号飞机部件挖出来献给国家。但由于当时人们对文物的价值,特别是对革命文物的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使后来“列宁”号飞机的部件未能妥善保管起来而散失了,只留下一张机身部分照片,非常令人遗憾。
技术参数
O2U系列飞机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