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莹
清朝学者、藏书家
刘传莹(1818—1848),清学者、藏书家。字椒云,号实甫,别署通糜生。湖北汉阳(今属武汉市)人。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授国子监学正。工于诗文,精于音韵、文字、考据学,对舆地有深研。家藏图书多至数万卷。藏书处有“瑞竹堂”,编《通糜生所藏书目》,由龙启瑞为之作序,称其“夫以当日好之笃,虽声色货利,不足以役其志也;其购之之勤,则饥寒劳苦,不足以动其心;而其校雠之精且详,则艰危困顿,未尝一日或离乎手。”据所藏辑刻《孟子要略》,由曾国藩校刻后刊行流行于世。1957年,其后裔将其家藏图书1 189册捐献于湖北省图书馆,其中有明刊本28种,抄本16种,批校本26种。著《汉魏石经考》、《觉书》、《明性篇》、《明教篇》及诗文集。
人物生平
刘传莹,汉阳县北乡巨龙岗(今属东西湖区东山农场)人。祖父方行为湖北名儒,嘉庆元年以孝廉方正应举,著《达成堂稿》四卷、《正体诗谱》六卷及《蒙养正宗》、《廿二史管见》、《诗法》各数十卷行世。父亲正柏,少年博学,名噪文场。
刘传莹天资超绝常人,4岁能作诗,13岁考上由府县供养的学生员,被当时著名学者、湖北学使吴其濬视作奇童,赋诗予以褒奖。道光十九年(1839年)乡试中举,授国子监诚心堂学正职务。
他最初熟读浙江德清胡渭、太原阎若璩之书,笃嗜若渴,反复研究。既而尽窥清代早中期巨儒治学之绪,且对于历代文学大家诗文之法,以及方舆六书九数之学,皆得要领。后又痛革故常,转而研究程朱理学,并身体力行。
刘传莹自幼体质较差,加之学业庞杂,长期刻苦攻读,不注意调节和保养,以至心力交瘁。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二月,因病弃官回乡,设馆授徒,自食其力。在教学中,他反对当时“以富贵利达为志”的科举应试教育,倡导以程朱理学为核心,以“尽伦复性”为目的的教育,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他又厉行孝悌,规划家政。可惜当年9月18日病逝,年仅31岁。
一个月之后,讣告传至京城,曾国藩在宅旁的道院中设刘传莹灵堂,遍告其旧友。旧友纷纷赶往吊唁,无不痛哭失声。宣统元年(1909年),翰林院侍讲李哲明等42人奏请,将刘传莹列入国史《儒林传》。
个人作品
刘传莹编辑整理的朱熹《孟子要略》,经曾国藩校正刊行,另有著作《汉魏石经考》(一卷)、《觉书日记》、《刘椒云遗书》(一卷)经其友人整理梓行。
参考资料
东西湖区志(下).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9 19:5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