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刘克明,1919年7月28日出生,男,汉族,辽宁昌图人,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人物简介
1919年7月28日生于辽宁省昌图县。
1932~1938年先后就读于辽宁昌图县立中学、天津南开中学、甘肃天水国立甘肃中学。
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8~1939年在陕北公学分校高级班学习。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1944年在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仟马列主义、哲学理论课教员。在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仟教期间,他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在辽宁作党和工会工作期间,深入研究农村、工业生产和工会工作问题。1947年发表了《辽宁富农调查》一文,被收入《南满农村调查》文集。他在《人民日报》、《东北日报》、《沈阳日报》上发表文章,对国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劳动竞赛问题进行探讨。1953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著的《工会是共产主义的学校》一书。
1945年任沈阳市中苏友好协会组织部副部长、秘书长,1946年任中共辽宁省西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西安(辽源)煤矿副矿长。
1946—1948年任中共辽宁省委政治秘书。
1949—1952年任沈阳市总工会生产部长、副主席。
1952~1953年任中共沈阳市委办公室主任。
1953—1958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派驻世界工会联合会经济社会部研究员。在世界工会联合会工作期间,刘克明先生任经济社会部研究员,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问题,为世界工联出席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等会议准备文件。他撰写了《英国工党和英国工人运动》、《日本经济问题》、《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的几个问题》等若干篇论文。
1958~1966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苏联东欧处(局)副处(局)长。
1969~1977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苏东组组长,主管同苏联东欧各党的联络事宜和调研工作。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期间,他多次参加中共与苏共和东欧各共产党之间的会谈和谈判。参加了有关中苏关系的文件起草与文章的写作。这期间,他对苏联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或主持写作了若干篇报告、论文和资料,如《关于中苏关系问题》、《困难重重的苏联经济及西方经济危机对它的影响》、《关于苏联霸权主义的几个问题》等等。他还主持编写了许多重要资料,如《苏联农业公社》上下册、《国际共运大事记》等等。
1976~1980年兼任中央对外联络部苏联研究所所长。
从1979年起,兼任北京大学教授。
1981~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听所长、分党组书记。
从1982年起担任中国苏联东欧学会副会长。
从1983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从1985年起,兼任外交学院教授。
从1985年起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顾问,从1986年起任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会顾问,兼任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从1988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研究院生。
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荣誉学部委员。
学术专长
学术专长为苏联东欧问题、中苏关系问题。
出版图书
主要论著
独著
《工会是共产主义的学校》
《刘克明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共同主编
《苏联政治体制7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社会主义的演变》,东方出版社,1992。
论文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苏联东欧问题》,1986.1~2;《苏联的改革与社会主义模式的再认识》(合著,获中宣部、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 举办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0 周年理论讨论会”入选论文奖),1988.12;《苏联军事化经济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历史教训——苏联剧变的经济根源探讨》,《东欧中亚研究》,1992.5;《苏联落后于时代的教训和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精神》,《东欧中亚研究》,1996.1;《苏共的文化专制主义》,《俄罗斯研究》,2001.4;《论苏联共产党的官僚特权阶层》,《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3。
1.《苏联剧变的深层原因》(《文集》前言的一部分),1999年5月5日完稿。
2.《中苏两党关系恶化直至分裂的原因和历史教训》,1999年3月完稿。
3.《战后新时代与苏联社会主义》,1999年3月完稿。
4.《对60年代中苏大论战的评价和几个争议问题的回顾》,1998年5月完稿。
5.《研究苏联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模式发展史的重要成果》(评介),《东欧中亚研究》1997年第1期。
6.《苏联落后于时代的教训和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精神》,《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1期。
7.《战后新时代和苏联由盛转衰的时代根源》,《世界历史》1996年第斗期。
8.《“苏联剧变研究”评介》,《东欧中亚研究》1995年第4期。
9.《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回顾》,载于《20~21世纪社会主义的回顾与展望》文集,1995年8月版。
10.《追踪研究的重要成果》(序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4年第1期。
11.《苏联剧变的历史教训》,功率《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4年第1期。
12.《指导思想错误是苏联失败的根本原因》,1993年3月25日于北大。
13.《权力过分集中的党政结合实际体制使苏共严重脱离百姓和走向蜕化》,1993年4月8日于北大。
14.《关于苏联历史上民族关系方而的矛盾和潜伏的危机》,“独联体问题之—”,1993年11月。
15.《重新认识斯大林的历史作用》,载于《关于斯大林问题再认识》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1993年2月版。
16.《苏苏联经济军事化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历史教训》,《东欧中亚研究》1992年第5期。
17.《新思维和戈尔巴乔夫改革道路的破产》,《苏联社会科学研究》1992年第1期。
18.《关于社会主丈与现代科技革命》,载《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社会主义理论的演变》,东方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19.《40年来处理中苏关系的历史教训》,1992年于座谈会上的发言。
20.《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和历史原因》,1991年11月在广州农业部会议上的报告。
21.《认真研究苏联社会主义超越阶段的历史教训》,《苏联社会科学研究》1988年第4期。
22.《苏联政治体制改革若干历史经验》,1988年1月给北京市委党校讲习班作的报告。
22.《中苏关系的现状和前景》,1987年1月在南开大学的报告。
24.《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苏东问题》1986年第1、2期。
25.《苏共二十七大与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1986年6月27日在北京中央机关干部报告会上的报告,载中央宣传部《形势报告材料》。
26.《苏联对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修正和苏联经济发展前景》,载《苏联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外刊号(9月)。
27.《和平共处原则与中苏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8.《经互会的性质和作用问题》,1984年12月在北大经济系研究生班上的报告。
29.《勃列日涅夫时期农业落后的原因及其发展前景》,《苏东问题》1983年第6期。
30.《浅析苏联霸权主义根源》,《苏东问题》1983年第2期。
31.《建国以来的苏联东欧研究》,《苏东问题》1984年第6期。
32.《对开展苏联政治体制问题研究的几点意见》,1983年10月7日在黄山苏联政治体制的讨论会上的开幕讲话。
33.《关于研究斯大林时期政治经济体制问题的几点意见》,1983年9月在兰州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34.《苏联霸权主义根源问题》,1980年11月20日在北大的报告。
35.《关于中苏关系问题》,1979年11月,在中美学者关于国际关系和苏联问题讨论会上的发言。
36.《勃列日涅夫上台以来的中苏关系》,1979年6月2日在中央对外联络部于部会上的报告。
37.《苏共二十大反对个人崇拜及政治体制改革问题》,1985年8月讲课稿。
38.《对苏共二十一大、二十二大和苏共纲领的评价》,1985年8月讲课稿。
39.《赫鲁晓夫时期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1985年8月讲课稿。
40.《赫鲁晓夫时期农业计划和管理体制的改革》,1985年8月讲课稿。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8 10:19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