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墓位于徐州市
九里山,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徐州师范学校筹建,选址时发现刘向墓(当时有刘家四座古坟),遂请刘家人协助,在原址上重修了刘向墓。上世纪50年代,徐州市政府在九里山建飞机场,刘向墓迁至九里山
白云洞前(现刘窝村南)。刘向墓几经搬迁,如今,只有一块明代墓碑还遗存在九里山麓。碑阳为“先贤中垒校尉刘向之墓”,碑阴上额题为“
楚元王宗刘氏墓表”,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楚元王宗五十九世孙刘景庸重立。为更好地保护这座墓碑,2001年,九里区在原址东建立了一座碑亭加以保护。
刘向、本名更生,
彭城人,校书天禄阁,太乙燃藜,西汉文学家,
目录学鼻祖。刘向公元前6年死后是否归葬故里,已无资料可查。但据《铜山县志·古迹考》记载:“刘向墓,城西北二里,演武场(原九里山军用机场)南。墓侧旧有祠,黄河南徙,墓在北岸,距河十数步。道光二年(1822年)圮于河,今迁于徒山口迤南。”上世纪40年代筹建徐州师范学校时发现了刘向墓,50年代修飞机场时将其迁至九里山白云洞前。文革中,刘向墓被破坏,墓石移作他用,刘家后立的碑被苏山头石灰窑拉去,所幸明碑因石质较差才免遭厄运。上世纪八十年代,王兆亭先生在荒草中发现了这块碑,后多方呼吁保护,直至2002年,这座墓的墓碑亭历经周折才得以在九里山山脚下安身。
戴延之《西征记》曰:
彭城南有亚父范曾冢。冢高四十馀丈,东北有隧道。其城北三里有刘向墓。泗水东三里,汉大夫龚胜冢,石碣犹存。(耻登王莽之朝,不食而死。)
苏轼《与杨元素二首》:(徐州)城北有刘子政墓,昔欲为起一祠堂,以水大不果。
曹学佺《名胜志》称《志》云,在城西北二里,演武场南,有祠存。在今
铜山县北。
郦道元《水经注》云:
汴水西十五里有
楚王山,自
楚元王后世塟于此,凡十三冢,皆结石为之。今向冢独在城北五里。蛇穿豕齧、断垣破甓、茅棘萧然,疑其世非袭封,不得与先王之兆域,而为别冢故也。向,元王之
世孙,以经明行修,擢谏大夫
萧望之,
周堪以向忠直荐于朝。元帝懦昏,小人
比德,
许史以外戚干政,
恭显以近幸盗权。向肺腑之亲,乃心王室,抗危言,吐孤愤,必欲推拉小人,拔天下正直之士在帝左右,以清天宪,方群邪侧目相与
攻诋,势不能支,初下狱,再免为庶人,终十年见废,萧望之周堪皆被诬自杀,向独得不死,而志亦不少衰,可谓忠矣!惜乎,既以身当怨,毅然特立,不能暴小人之恶扬于王庭,以动天下之公义,及使外亲上变,而戒帝无漏言,彼所以揣其不足畏,而又欲挤之者也。当是时,
韦玄成贡禹以经术位大臣,不能助善排恶,为向明区区之义,指以为罔上不道,由此观之,为向之言者,果亦难矣。厥后成帝沉于
内嬖,王氏专制,
威福上下之势,将转衣为裳,忠臣良士惴惴惧祸,向引春秋变异欲以劫其心,而终不省其一二,岂言有所未中欤?赵氏杀太子,国嗣屡绝,当此之时,因以天性不忍之爱,父子之至情,引谕祸福,指明治乱之渐,庶几恻然知悔焉。夫震雷变色,作于湏防,蜂虿螫手,终身戒之。何则?远于人者,不必甚畏,而迫于所爱,则惟恐伤之也。若向之博极群书,议论不诡,与
董仲舒、
扬雄、
司马迁相先后,可谓
命世之才矣。于今
洙泗之上,士多博洽
廉靖乐道者,盖向之遗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