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林,男,1934年9月生,江苏如皋人,中共党员,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刘培林历任如皋市委办公室秘书组长、市科委、科协秘书长、市委台办主任、市文联常务副主席、南通市委研究室科研员、《沿海经济》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
中国经济时报》南通通联站站长、主任记者,江苏省作协会员、南通市作协副秘书长,中国城市经济期刊研究会副秘书长,南通市刊协副秘书长,南通市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兼秘书长等职。他曾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数百篇、近30万字的新闻通讯、人物特写和报告文学,其中有10多篇发表时是刊登在报刊专版的头条位置上。
成就及荣誉
刘培林1958年开始创作,近20年合著出版的有《秦淮歌妓董小宛》(又名《董小宛传奇》、《多情名姬董小宛》上、下集)、《芳嫂》(上、下集)、《紫石传奇》(又名《韩国钧外传》)、《金陵八美图》上下集8部11集长篇历史小说近330万字,其中《董小宛》一书被改拍成10集电视连续剧《名妓董小宛》风行海内外。同时还在《人名日报海外版.神州副刊》连载《张謇与沈寿》,在《今日中国》杂志上长篇连载《赵丹与叶露茜》等8部中篇名人传记40余万字。主编大型报告文学丛书《江海激流三部曲》(即《江海浪花》、《江海飞花》、《江海春花》)3部8集与《江海明珠》(上、中、下集)共约430万字,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向国内外发行。此外,还有主编、责编、编审过《新编经济知识辞典》等10多部近400万字的经济类专著正式出版。其间先后为《人民日报》(含海外版)、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报刊撰稿50余篇有分量的专稿均被采用;
刘培林在省市报刊上发表典型报道、调研文章上百篇两者约有40万字,其中“三花”纪实文学丛书荣获1994年年度全国优秀成果一等奖。因其贡献突出,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1999-2003年在
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文代会上被评为德艺双馨会员和优秀作家,并获得荣誉奖杯。南通市委机关报《南通日报》2004年7月4日头版全面系统做了报道,正题为《霜叶红于二月花》副题为《记传记文学、报告文学作家刘培林》。
南通市档案局决定将刘培林先生列入名人档案。他的光辉业绩已被收入《
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记》、《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英模大典》、《中外名人辞典》等。
刘培林及他的传记小说《秦淮歌妓董小宛》已入选《
江苏省志·文学志》历代作家和作品条目。继《董》著之后,他应北京一家出版社特约,正在编撰《秦淮四大美人》系列丛书,即《一笑千金柳如是》、《火色玫瑰李香君》、《杜鹃啼血陈圆圆》和《冷艳香魂董小宛》,全套4本,每本约20万字。他的传记文学《赵丹与叶露茜》,我国对外宣传大型杂志《今日中国》以汉、英、法、德、西班牙、阿拉伯、葡萄牙7种语言版本,连载半年,向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赵丹之子赵劲先生,向刘培林表示敬意,并在原著上签名,“祝刘先生健康长寿”。
人物特写
刘培林自幼喜爱看书,别的孩子放学后踢球去了,而他却和大人一起泡在茶馆酒肆听扬州评话和“古儿书”。1956年初,他投笔从戎。在部队4年里,他既当文化教员,又做管理工作。一件事情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卫生科里的上尉助理员吕绍德与刘培林朝夕相处,情同手足。这位上尉上司粗晓文墨,颇有才智,能写一手好字,还常辅导刘培林编辑师卫生科的油印小报《爱国卫生》和《科普知识》。当时师野战医院驻地有一位曾被日寇打残了右臂的中年农村妇女,经一个多月治疗,残臂恢复了健康。刘培林据此写了一篇《枯肢复活》的通讯稿,被《人民前线》、《浙江日报》、《解放军报》刊载,处女作一炮打响。当时《解放军报》不发稿费,给作者寄来两本书:一本是《全军优秀通讯稿件选编》,另一本就是举世闻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本书,一本成了他后来新闻写作的辅导老师,另一本书则成了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指路灯。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写了不少新闻稿件被各级报刊、电台录用。他被南京军区评为通讯报道积极分子,这在当时犹如上了金榜的“状元郎”了。
上世纪80年代初,刘培林担任县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时的办公室就设在千年古刹定慧寺内,环境幽静,同如皋城悠久的人文史料、风土人情打交道的机会更多了,他写作的视野也从原来的新闻通讯圈子里跳出来。他结识了喜爱舞文弄墨的张德义老先生,此人阅历较深,肚子里有不少的“逸闻古事”。他与张先生交谈时,少不了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冒辟疆与秦淮歌妓董小宛的艳史。他们开始萌发了写这一对才子佳人传奇的念头。他和张先生一起查阅了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张公亮的《冒姬董小宛传》、蔡迪的《冒辟疆评传》等。为了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刘培林还多次赴南京贡院,寻觅秦淮河边金陵八艳的陈迹遗址,风流轶事,造访媚香楼,去苏州半塘董小宛的故里考察历史遗迹等,前后经过4年的磨合和反复,三易其稿,一本32章53万字的章回小说《董小宛传奇》终于与世人见面。经国家版权局审定,分别由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和广州花城出版社,各以《秦淮歌妓董小宛》和《董小宛传奇》向国内外出版发行了100多万册。后来广州花城出版社又以《多情名姬董小宛》(上下册)再版发行。1986年春,
西安电影制片厂与海南影业公司又将该著联合改编制成十集电视连续剧《董小宛》,中国音像出版总社出版发行《名妓董小宛》录像带。刘培林作为原著作者蜚声海内外。
1986年,刘培林担任《南通经济》责任编辑,一次赴京偶遇《人民日报》驻江苏记者孙健先生(现任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副总编辑)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王均先生,为了扩大沿海14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南通的影响,他们建议刘培林写点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的事迹。回到南通后,刘培林一边工作,一边去南通博物苑查资料。他还采访了曾在张謇家当过管家的黄星桥老先生。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一本再现了张謇丰功伟绩和光辉一生的20万字的纪实文学《张謇传》,由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不久,《张謇传》作为全国优秀图书在京展出后又被推荐去香港参加书展。刘培林从南通市科协普及部副部长的职位上调任中共南通市委政研室的研究员后,先任《南通经济》编辑部主任,后任《沿海经济》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当时编务和写作任务繁忙,老刘已是五十开外的半老头了,他却“不知足”地考进苏州大学中文系文科研修班,三年间修完13门大学课程,取得了大学文凭。1992年他被晋升为副编审。次年,他作为对社会科学事业有突出贡献者,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刘培林创作《秦淮歌妓董小宛》和《张謇传》后,热情更加高涨。他用3年时间完成了34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紫石传奇》,塑造了韩紫石的形象。在创作64万字的长篇革命历史小说《芳嫂》(上下册)时,老刘已年届花甲,还身患高血压,可他带着采访本和录音机与同伴穿梭于如皋城乡革命老区,走访“三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村民),以章回小说的手法展现了抗日烽火中的巾帼女侠芳嫂。刘培林撰写《董小宛传奇》、《张謇传》、《赵丹与叶露茜》、《紫石传奇》、《芳嫂》等,都分别借助了收集整理资料、参与构思的张德义、周立琪、徐诸位的一臂之力,没有他们无声无息的鼎力支持,亲密合作,只凭老刘一个人的笔杆子,要想在短期内是难以完成这些巨著的。因此刘培林在作品正式出版时都冠以合著之名。
作品赏析
刘培林最钟情、耗时最大、费力最多、最有影响的,无疑是《金陵八艳》。为完成这部巨著,他已提前着手多部单篇的热身写作,为“八艳”作坚实的准备。在得到社会认可、出版社鼓励后,花8年工夫,成就了这幅工程浩大、蔚为壮观的“金陵八艳图”。
作品在价值层面上的开掘和贡献
“八艳”中,好几位人物,如董小宛、陈圆圆、李香君、柳如是,其他作家描写较多,即使如顾横波、卞玉京等以往较少进入文学领域的人物,也是为人们所熟悉的。如何把握这些历史上实有其人的题材,使之长久地活现在文学艺术画廊内,长留在读者的心中,这是一个难题。
当前,历史小说,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所占比重极大。许多作品诞生后,热闹一阵,即淡出,没有太久的生命力。比如,有的作品在表现封建帝王将相时,大力张扬了“皇权”观念、“清天”思想,没有揭示封建王朝的腐朽本质,反而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对之顶礼膜拜,这是一种反
历史唯物主义的误导;也有的作品崇尚“武力”、“美色”,纯粹为吸引观众而不惜添加平庸的以至庸俗的佐料,没有进步的思想启迪、审美的社会效应。
新时期比较成功的历史题材创作,最突出的一点是,把历史人物包括帝王将相才子美女,作为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普通“人”来对待,作品的主旨是写“人”,写特定情境中的人,人的情感、命运,人的生存状态,人的情绪心态、人的七情六欲,从而体现“文学是人学”的最高宗旨。
刘培林在创作之前,创作过程中,是认真思考、融会贯通,作了充分的体验把握的。他在“前言”中说:“尽量按照原人原事予以保留,同时渗进更多的人性、个性和知识性。”这体现了培林先生思想观念的解放,文学观念的重要突破,尽管在具体操作上,对“八艳”个性的挖掘还可进一步深化。但有了上述自觉性,就能保证其“八艳图”内涵方面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进步的,思想性超过了作者以往创作的水准,也焕发出了不同于一般历史传奇小说的色泽和光彩。
作品在艺术价值层面上的探求和成效
如果做到“史”与“诗”两者的结合,那就取得了上述两方面的双重效应,即真实性与审美性的互融互补,为了实现这两者的渗透、双赢,刘培林先生8年前即驻南京夫子庙前,入住秦淮人家宾馆,五进五出,寻觅旧院遗址,遍采人文风韵,费尽心血。还从南京、北京、苏州、杭州、扬州等地的图书馆和史志部门,多方查找历史资料,广纳乡土档案,以及与她们同时代人物的相关俚语的文章、手录、专辑、札记、笔录和民间传说等,意在广闻博采,兼收并蓄,熟悉当年境地景物,以还历史人物本来面目,着力在真实性上下功夫。
在此基础上,作家又以审美的眼光烛照彼时彼地的社会人生,扣住人与事的关结点,赋予丰富的想象力,从事必要的艺术虚构。让诸多关结点灵动起来,串联起来,处处迸发出耀眼的形象思维火化,结构出跌宕多姿的故事情节,以情节展示人物命运,以命运的悬念点示人物丰富的个性,作品中翔实的史料,相关的知识,都能化为生动、逼真的细节,而鲜活的细节描写必然大有助于“八艳”及有关历史人物性格的塑造,大有助于整部作品的可看性。
作品显示了作家的才情和功力,成就70万言的大作,决非偶然。
刘培林对社会对大自然无比热爱,对文学事业十分执着。其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