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来自太行深处的16岁民歌手刘改鱼在全国第二届业余音乐舞蹈汇演的舞台上,以一组朴实动人,风格独特的
左权民歌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音乐界专家的高度评价。同年,参加工作。
1956年至1957年,刘改鱼接受
中央音乐学院的聘请,到该院教民歌课。后来据
王昆回忆说“当时在校学美声的一些同学颇得到学民歌的好处,因此,听她们(学生)唱起来就觉得顺耳得多。”
1957年调入中央歌舞团民歌合唱队。后来,合唱队撤销了,“(中央音乐学院)这种请艺人和民歌手到学校的做法没有坚持下去,改鱼也只教了不到两学期,就又回家乡唱她的民歌去了”(王昆 2008.7.10 北京)
1958年调入山西省歌舞剧团担任独唱演员,以演唱
山西民歌为主。如今,刘改鱼已年逾古稀,但仍在民歌演唱事业上辛勤耕耘。应邀参加
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的访谈节目。
1955年,刘改鱼上小学六年级,元宵节在县城演唱了《土地还家》、《苦相思》、《逃难》、《红都炮台》、《左权将军》等一组民歌后,就被县文化馆看中,县里选了她和两位当时当地的民歌手郝玉兰、赵三珠一同上行署所在地
榆次进行选拔。这是刘改鱼第一次离开太行山。没有想到的是,在榆次,她受欢迎的程度远远大于同来的成年歌手。于是她又被送到太原,在省城,她演唱的《土地还家》,一嗓子“啊呀呀呆”,引起的轰动几乎使她的歌风靡了起来。
更没有想到的是,刘改鱼的节目再次被选中,代表山西送往北京参加“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和她一同被选中的,有河曲的民歌手王玉秀、晋北的舞蹈《过大年》、晋东南的舞蹈《九连灯》。正是因为出现了刘改鱼这样的歌手,“
左权民歌”和“
河曲民歌”一样,成了
山西民歌的一大流派。那么刘改鱼无疑是第一个代表性人物。
当时,在太原宣布完上北京的名单之后,15岁的刘改鱼悄悄跑到院子里哭了。她不是激动,是伤心。因为已经耽误了好多天功课了,再这样耽误下去,她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会更差。她本来学习就不好,所以,上北京不是她盼望的事。可山里孩子老实,不想去北京,又不敢吭气。省里给做了红上衣、蓝裤子,还给买了白边黑布鞋。告诉小改鱼就给你了,所以,她演出也穿,不演出也穿。
在北京同样受到了欢迎,她获得了“优秀节目奖”,在那时,这就是最高奖了。她的照片登在了《人民日报》上,她还被带着逛了万寿山、故宫、北海。1955年4月9日,载誉归晋。
刘改鱼,自幼积累下《桃花红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门搭搭开花不来来》等多首民歌。2006年,
左权民歌《开花调》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位终生从事左权民歌演唱的艺术家,2009年被推选为山西省十大杰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受到表彰,经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半个世纪以来,刘改鱼所演唱的《土地还家》《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一首首朴实甜美的
左权民歌已成为
山西省歌舞剧院的代表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