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水文水资源学家
刘昌明,1934年5月15日出生于湖南汨罗,水文水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34年5月15日,刘昌明出生于湖南汨罗。
1952年9月,刘昌明考入西北大学地理系。
1956年7月,刘昌明从西北大学毕业。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
1958年,年仅24岁的刘昌明被组织派往北京大学讲授水文课程,凭借着深厚严谨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灵活的表达方式,他的课获得了听课人员的一致好评。
1960年10月,刘昌明前往前苏联留学,在莫斯科大学水文教研室与实验室作研究生进修。
1962年11月,刘昌明从莫斯科大学研究生肄业。
1964年,刘昌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
1981年9月,刘昌明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水文水资源系与爱克伦大学访问(至1982年10月)。
1986年,刘昌明晋升为研究员。
1990年,刘昌明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2年,刘昌明担任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至2002年)。
1995年,刘昌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年,刘昌明担任日本千叶大学客座教授(至1997年)。
1997年,刘昌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至2003年)。
2006年12月3日,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刘昌明担任中心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主任。
2012年11月9日,刘昌明受聘为河南理工大学教授。
2018年,他统筹了雄安新区水城共融建设战略咨询研究项目,带着同行对白洋淀地区进行考察,整理出超过10万字的咨询材料,为雄安地区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刘昌明发展了地学方向的水文学和水资源研究,在水循环、产汇流模式、水文试验、农业水文、森林水文、生态与环境水文、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等方面多有建树。将水文学的地球物理、工程方向与农田水利等学科相结合,在水文与水资源研究中开拓创新,有系统性的贡献。解决了缺少资料地区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难题,有突出创新;在南水北调环境影响的研究中,发展了地理系统分析,建立了模型;在水文过程、水量转化及调控研究中提出的多水转化,深化了水循环理论。提倡的雨水资源化具有概念上的革新。
截至2018年8月,刘昌明先后发表论文、著作400余篇,SCI论文100余篇,他的论文被中国国内外引用上万次。
截至2018年8月,刘昌明先后作为首席或负责人承担了国家“973”、重大与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多项。
截至2018年8月,刘昌明先后获得国家级、院(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次。
人才培养
1959年,刘昌明在北京大学讲授《陆地水文学》。从1978年开始刘昌明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0名,多次被中国科学院评为优秀导师。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出版图书
人物评价
刘昌明从事水文科学研究60年,是当代国际著名的水文水资源学家,是中国现代地理水文研究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他紧密结合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在水文水资源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提出了20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咨询建议,为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在2015年9月29日刘昌明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上评)
人物影响
2015年9月29日,为纪念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60周年,刘昌明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地理资源所共同主办,中国地理学会、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国家委员会协办,会议由地理资源所所长葛全胜主持。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鸿烈李文华郑度陆大道、王浩、张建云王光谦、崔鹏、周成虎等出席研讨会。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概况.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6 15:2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