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曼春,1958年毕业于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59年分配甘肃省委办公厅工作。改革开放,先后任教
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现任唐史专题研究教授。
《丝绸之路上的丝绸》刊1982年第6、7、8期《丝绸》、《汉唐间丝绸之路上丝绸贸易》1983年甘肃出版社《丝路访古》、《论唐代三省制》1984年第1期史学月刊、《南朝地方势力对建康政权的经营》日本谷川道雄主编1989年3月、《唐太宗与隋炀帝评传》1990年12月甘肃出版社出版《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试析梁武帝佛教治国》1993年9月黄山书社《六朝史论集》、《武则天与佛教》1994年11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唐文化研究论文集》。专著《大周女皇武则天》1997年3月
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武则天时期敦煌佛教艺术》1998年11月山西古籍出版社《
武则天研究论文集》、《郑和下西洋与明朝航海事业的兴衰》刊《郑和研究》1999年4月、《武则天明堂考》载入《武则天与咸阳》三秦出版社2001年3月、《敦煌艺术史论》载《敦煌话语》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六朝佛教艺术与敦煌佛教艺术对比研究》载《南京栖霞山石窟艺术与敦煌学》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10月、《郑和船队到过美洲吗》发表《郑和研究》2003年专刊。《武则天与禅宗》中华书局2003年9月出版,《伟大航海家郑和》2004年7月
江苏文艺出版社,《郑和与哥伦布谁先发现新大陆》2005年7月《华人时刊》。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自1980年参加
中国唐史学会出席历届年会、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现任武则天研究会副会长。1987年
日本京都大学邀请研究一年。1994年4月应邀赴
香港大学中文系学术访问。2000年出席敦煌学国际学术会。专著《唐史研究辑存》2006年11月北京中新出版社出版。
刘明放 1957年11月生,诸暨人。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长期在绍兴从事水稻育种专业技术工作,参加、主持选育并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的水稻新品种18个,在省内外累计推广种植面积2000万亩以上,增加社会、经济效益达5亿元以上。其中“
绍糯119”自1996年起连续7年成为省内糯稻当家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450余万亩。早籼糯越糯系列品种在省内外合计推广面积200万亩以上,累计完成或承担国家、省、市级农业科研项目18项,获省、市科技奖12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绍兴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二或三等奖6项。近10年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7篇为第一作者),获省、市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0篇,其中获省级二等奖1篇、市级一等奖3篇、国外刊物转载5篇。因贡献突出,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绍兴市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绍兴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十大杰出青年,省五十佳、市十佳创业新星,市“十五期间”十大经济社会建设功臣、绍兴市劳动模范、绍兴市高级专家等称号。现任
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