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
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油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社会活动家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汉族,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江苏武进人,民盟盟员,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油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社会活动家,其主要著作有《画学真诠》《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欧游随笔》《石涛与后期印象派》《中国绘画的继承与创新》《存天阁谈艺录》《黄山谈艺录》《刘海粟艺术文选》《梵高》《高更》《马蒂斯》以及译著《现代绘画论》等;主要油画作品有《巴黎圣母院》《卢森堡之雪》《威尼斯》《罗马斗兽场》《向日葵》《威士敏斯达夕照》等;主要中国画作品有《寒林》《飞瀑》《黄山古松》《五大夫》《啸虎》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6年3月16日,刘海粟出生于江苏常州武进县青云坊。因出生时脐带盘在腹上,所以取名为槃,字季芳。家中排行第九,所以又名刘九。刘海粟的启蒙教育中,母亲洪淑宜的影响最大。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学习诗文,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刘海粟的艺术天分在少年时展露无遗,11岁时创作的绘画作品《螃蟹》,参加第一届全国儿童绘画展览会,作品被印在了展览目录的封面上。受姑父屠寄的影响,他学习恽南田的品行气节,因姑父一句“休得目中无人。成就再高,比之前人,犹如东坡公‘渺沧海之一粟’。自大谓之‘臭’,字不是随便造出来的”,他将名字从刘槃更为刘海粟,以沧海一粟自勉。
1901年,进私塾,读《三字经》《千字文》等,课余习字学画。
1907年,创作国画作品《螃蟹》。
1909年,在谭廉的引见下到周湘所办的布景画传习所学习绘画。半年后,返回常州。
办学经历
1910年,在家中青云坊办起了图画专修馆。
1912年11月23日,与乌始光等创办中国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
1914年,任上海图画美术院副校长。
1915年—195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
创办杂志
1918年11月,创办了《美术》杂志,为中国美术刊物之首。在第一期杂志上,刘海粟发表创刊词:“昔拿破仑有言,英雄之字典,无难字可知,世界事业无不由难而易,本杂志之刊,即从难字入手。明知萌芽时代,选材不易精当,草创伊始,编制不能完备。遽欲贡献于社会,未有不为大难所哂者。然不佞以沧海之粟,效测海之蠡。素挟一不畏难之思想。”
1919年,赴日本东京参加帝国第一次美术展览会,并对日本美术教育事业进行考察。
1922年,举办“刘海粟油画、水彩画展览”;3月,作品参加上海“天马会”绘画展览。
1923年,编著出版画集《海粟之画》。
1924年,当选为江苏省美术展览会会长、审查长。
1927年,在东京朝日新闻社举办画展。
1928年,编著出版《海粟近作》。
举办个展
1929年—1935年,先后两次游历欧洲,考察西方艺术,宣传中国绘画,探讨艺术教育,与西欧画家交游论艺、举办个人画展。
1929年9月,油画作品《前门》参加法国秋季沙龙。
1930年,任国际美术展览会评审委员,作品《向日葵》《休息》入选法国秋季沙龙;5月,油画作品《森林》《夜月》《圣扬乔而夫之陋室》《玫瑰村之初春》参加蒂勒里沙龙。
1931年,并在海德堡与法兰克福举行画展;6月,在巴黎举办旅欧作品展。
1932年,编辑出版《世界名画集》;10月,在上海举办“刘海粟欧游作品展览会”。
1933年,编著出版画册《海粟油画》;11月,在德国主持“中国现代绘画展览会”。
1934年—1935年,编著出版《海粟油画第二集》。
1935年,创作作品《孤松图》;2月,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了“评论中国现代美术展览”社论。
1936年,在上海、青岛举行二度欧旅作品展览,另编著出版《海粟丛刊—西画苑》。
1937年10月,创作油画作品《四行仓库》。
1940年,作品在印尼雅加达参加“中国现代名画筹赈展览会”。
1943年3月,创作中国画作品《英雄落魄图》。
1947年—1948年,在上海中国艺苑、台北中山堂举行个展。
1947年1月,在《艺术论坛》创刊号发表“现代绘画运动概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2年11月—1957年11月,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1953年,作品《群牛图》参加全国国画展览会。
1954年,当选为江苏省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筹委会副主任;另创作油画作品《黄山散花坞云海》《玉屏楼望天都峰彩云》《黄山温泉》《西海群峰》《始信峰》《清凉台》等,创作中国画作品《黄山西海门图卷》《黄山后海图卷》《揽天都之奇》《黄山册页》等。
1955年—1956年,获评为一级教授。
1957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刘海粟国画油画展览”。
1959年4月—1965年1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0年—1961年,创作作品《牧牛图》《力田之余》等。
1962年,特邀出席全国政协会议,并列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4年,在上海大厦创作油画作品《上海大厦瞰视黄浦江》等。
1965年,创作作品《红梅图》《黄山后海群峰图》《师汉斋图》。
1965年1月—1978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6年,创作作品《云山图》长卷。
1966年—1976年,在“文革”中惨遭迫害,种种磨难,均未能损折他的爱国之心和对艺术的追求。
1968年,创作国画作品《葡萄图》《牡丹图》《寥廓江天万里霜》《松石图》等。
1970年,创作油画作品《令箭荷花》。
1971年,创作国画作品《设色荷花》《白牡丹》等。
1972年,创作作品《听瀑图》《红梅图》《墨荷图》等。
1974年,创作作品《黄山图》《红梅图》。
1975年,创作作品《庐山五老峰雪霁图》《墨荷图》;另编著出版《海粟大师山水小景》。
1976年,创作国画作品《红梅图》《鲲鹏展翅九万里》。
1977年,编著出版《海粟老人书画》《海粟老人近作》等。
1978年,创作作油画作品《复兴公园雪景》;在北京为人民大会堂作巨幅国画作品《黄山狮子林》;另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发表“二十年代围绕模特儿问题的一场斗”。
1978年3月—1983年6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9年6月,“刘海粟绘画展览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1979年6月—1983年3月,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1980年7月,创作作品《锦绣河山》。
1981年,在香港举办个人书画展览;7月,创作中国画作品《黄山人字瀑》《百丈泉》《天都夕照》《黄山白龙潭》《莲花天都风云际会》《烟昏雾瞑千山雪》《可年开混沌》,创作油画作品《西海门晴翠》《汤口写生》《黄山温泉》《天都峰朱砂峰云松》等;另赴北京参加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大会,当选为院务委员会委员。
1982年,当选为上海美术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另出版编著《刘海粟常用印集》;游历闽粤地区,创作油画作品《日光岩》《福州鼓山》《厦门南普陀》《深圳西沥秀色》《广州红棉》《石景山晚霭》《水头湾望澳门》《扬州瘦西湖》等,创作中国画作品《层波叠浪》《桃源洞》《双壁擎天》《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三千里外蕉犹青》《石景山廓尽朝晖》《奇石名物图》等;8月,创作中国画作品《壁立千仞》《翠微峰》《天都烟云》《清凉顶奇松》《曙光普照乾坤》等,创作油画作品《黄山温泉》《回音壁壮观》《黄山汤口》等。
1983年,在钓鱼台国宾馆创作巨幅国画作品《曙光普照神州》;另创作作品《岱庙汉柏》《泰山南天门》《东岳大观峰》《崂山北九水》《金笺牡丹》《蓬莱阁》《青岛海滨》;编著出版《刘海粟作品集》、《刘海粟中国画选集》《黄山谈艺录》《海粟诗词选》等。
1983年6月—1988年4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5年,获颁欧洲学院欧洲艺术大师奖;另在日本东京举办个人画展。
1986年,赴法国参观访问。
1987年,赴新加坡访问,举办画展,另做了“谈艺术创作”的专题讲座,创作作品《泼墨黄山》。
1988年4月—1993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8年9月,“刘海粟十上黄山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
1989年,在德国德累斯顿银行举办个展。
1990年2月,在台湾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5月,在美国洛杉矶大峡谷写生。
1991年3月,获得香港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并获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3年2月,赴北京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4年8月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刘海粟的父亲刘家凤为武进世家子弟,年轻时曾参加过太平军,但在从政道路上未能成功,于是决心从商,与人合股经营钱庄。他的母亲洪淑宜是清乾嘉学者诗人洪亮吉的孙女,幼承庭训,通晓诗文。刘海粟从小就展现了他的叛逆精神,不愿意盲从,经常给老师提出难题,因此在老师眼中,他并不是一位守规矩的好学生。
刘海粟的姑父屠寄,是近代知名学者。1891年中进士,蔡元培任国史馆馆长和北大校长时曾聘他为总纂。
婚姻家庭
刘海粟从小与表妹杨守玉青梅竹马,两人天生一对。但是被父亲否决,刘海粟迫于父命,只能与丹阳大户、祖上曾做过知府的林佳小姐完婚。虽然拜了天地,但刘海粟拒绝和新娘洞房。母亲的去世和包办婚姻,让刘海粟产生了远走的愿望。他便想到日本学习绘画。新婚妻子林佳伤心无奈之下只能同意离婚。
刘海粟的第二任妻子是张韵士,两人育有四个孩子。
1934年,刘海粟和第三任妻子成家和举行了婚礼。他们在一起生活了10年,两人生育了一女一男。
1944年,刘海粟和夏伊乔在上海结婚,婚后,两人育有三个儿女。
代表作品
绘画作品
文学作品
创作特点
艺术综述
刘海粟擅长中国画、油画和书法,对诗词亦有造诣。
刘海粟始终以中国的绘画传统为根基,并不断把前沿的西方艺术观念融入自己的创作。其终其一生都在探索着打通中西美术观念壁垒的融合之路,他的艺术语言也在这条探索之路中不断变化、成熟,直至终成一派。
刘海粟油画创作的初期也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萌芽初发之际,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参考和借鉴了后印象主义的创作语言。在色彩和笔触上能看到类似后印象主义的特点,但其自幼所习中国传统绘画创作方式的惯性依旧存在于画面之中。就刘海粟早期的油画创作而言,可以看出其对中国传统绘画和后印象主义艺术语言的融合和转化。
1929年,刘海粟开启为期3年的旅欧游学生涯,这是他艺术生涯的转折。他一边研究西方近现代艺术的发展沿革,总结西方近现代艺术发展规律,一边从事油画创作。刘海粟的油画创作确立了以传统中国艺术为基点,结合西方现代主义观念的创作方式,走上了具有个人特征的中西合璧之路。在这一阶段的创作中,塞尚的几何构成方式、马蒂斯的色彩表现,都被刘海粟以自己的理解融入画面,这些新的创作元素被他的中国传统写意精神所驱动,创作出一批具有西方现代主义表征,同时蕴藏传统中国审美取向的作品。
归国之后的刘海粟继续探索着在绘画创作和美术教育方面的中西合璧之道,对于中西艺术语言的融合实验一直是他创作的初衷和线索。他不仅办学、创作,也同时发表了关于西方艺术的译文和著述,力图从技法到思想革新旧中国的艺术窠臼。在此过程中,他领会到西方现代艺术所折射出的现代精神,并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创作过程中,这是隐藏在绘画技法表象之下更深层次的“中西合璧”,刘海粟为中国美术的前进发展开辟了新的境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刘海粟深入地思考传统中国艺术观念融入油画这种源自西方美术创作体裁的具体方法。他重新审视中国画和油画之间在艺术本体层面的关系,注重把中国传统美术的具体技法直接融入油画的创作,将自己所学习的西方各个流派的色彩、线条和造型方法,与中国绘画的传统相融合和改进,探索出可以推而广之的创作方法论。
20世纪80年代起,刘海粟对于油画技法的运用早已融会贯通、酣畅淋漓。西方艺术语言融入传统中国画的笔法墨法,画布为纸、颜料为墨,西方印象主义中的光色变换和野兽派的色彩与中国青绿山水的瑰丽淡雅在同一幅画面中遥相呼应,融为一体。这是经过西方艺术洗礼和东方文化浸润之后生发成的洒脱和自信。西方现代主义中的反叛内核经过中国人文精神的提炼与内化,成为一种以油画为媒介,融合西方现代精神与中国文人心性的艺术形式。刘海粟一生探求的“中西合璧”之道终于完成,造就了新的审美范式,也为油画的民族化的探索铺就了一条宽阔的大道。
色彩运用
刘海粟的油画色彩浓丽强烈,用笔放达劲健,其笔触借鉴了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奔腾起伏富有节奏感,具有浓烈的中国气派。20世纪50年代以后他则将着眼点移到了“西体中用”、“借西融中”的艺术实践上来。20世纪80年代以后,喜作泼彩法,用色愈加厚重浓烈,风格尤显浑厚凝重,具有油画的意味但不失中国画的气派与精神。其晚年的泼彩画可以说代表了他一生艺术探索的成果,这就是以国学为基,以西画(主要是油画)为媒,以生活为源,以书法为骨,以气韵为主,以精神为本,创造出了具有“大气、逸气”风貌卓异,不同凡响的中国画的时代新作。
油画画作
作为油画家,刘海粟在艺术上更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面貌、个性和胆识。他的油画生气蓬勃、感情饱满。饱含作者对自然、对祖国河山、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油画集中西之长而融会贯通,形成雄肆豪放、瑰丽沉厚的风格。他的油画不论是风景、静物、人物,都不是作冷漠的表面模写,而是倾注了自己全部热情,从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风格。为了倾注感情,就不去追求表面细节和非本质的真实。为了传神,就必须放弃一切繁琐,繁琐是艺术上的事务主义和平庸。自然不事柔媚,不落纤细,不为巧密,不居短浅,而宁可出以强烈的色彩、豪放的笔触和线条,把自己所感受到的自然的内在生命,有力地呼唤出来。
国画画作
刘海粟的中国画有三大特点:一是传统的功底深。他对文人画传统有所钻研,有很强的书法入画的能力,能自由地用重墨抒发自己的感情;二是注意写生和观察自然,能够不断从自然中吸取创作的灵感;三是融合西画表现方法,以适应现代人视觉和心理上的审美需求,适应现代环境的装饰需求。他的作品既有整体的大效果,又有局部和细节的美,经得住远看,也经得起近看,他的画风自成一体,有强烈、鲜明的个性。
绘画技法
刘海粟是在“青绿”“水墨浅绛”“泼墨”基础上接受油画的某些技法并融会贯通创造出来了大泼彩绘画,有着从实验摸索到逐渐完善的过程,经历了从构线泼染到放笔泼染的变化过程,写意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强。
刘海粟的泼墨泼彩不仅包括山水,而且还有花鸟,尤其泼彩荷花,成为泼墨泼彩的保留题材。在长期写生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大泼墨泼彩的绘画技法,运用这一方法进行绘画创作,他的泼墨泼彩是一种重笔豪放的写意画法。
刘海粟晚年的泼墨泼彩绘画,多从写生中得来,他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的大美、壮美境象,将其作为绘画的表现对象,于雄奇幽深的境象中蕴涵着自己对世界的感受。他的泼墨泼彩绘画有光色效果,他对后期印象派乃至野兽派等西方现代画家的绘画成分都有所吸收,用到泼墨泼彩上来,用色大胆概括,创造出斑驳陆离、绮丽幽深的光色效果。他的泼墨泼彩是对自然物象的高度抽象,空气和光影,也在画家的笔下得到幻化,有着真实感。刘海粟的泼墨泼彩有光色效果,更有写意化的笔墨语言。他注重意境和笔墨的高质要求,注重骨法用笔与随类赋采的两向融合,把青绿山水与水墨写意结合起来,把用线造型及泼墨泼彩的表现性因素结合起来,构线为骨,泼墨泼彩。他的笔墨首先是为造型服务的,然后才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内容,他的笔墨往往通过山石树木等具体的物象而呈现出来的深邃内容,这是他最为主要的绘画特征之一,蕴涵了东西方绘画的构成要素。
获奖记录
作品获奖
荣誉表彰
人物影响
在实践西洋美术的教学中,刘海粟采取了不少革新手段,其中重大的贡献即在美术教学课堂上使用了裸体模特,并在学校实行了一套人体模特的课堂写生制度,运用人物造型作为基本功训练。这个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引来了各方的指责和辱骂。但是刘海粟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即便是遭到通缉也毫不畏惧,誓与封建思想抗争到底。此争论持续了十年,它使用人体模特被中国美术教育逐步接受,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次胜利。
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将“中国画”这一门类纳入正规现代教育体系的学校,其下开设画论、金石学、诗画题跋等各种课程,使之成为一个独立完整且完备专门的系统学科;他主张解放思想,反对束缚个性,提倡大胆创造。教学上采取多形式教学方法,不拘泥某种艺术流派,提倡艺术风格自由发展。强调对传统的学习,尤其重视基本功训练。还特别加强了美术史论的教学和研究,注重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这在美术教育上也是首创。
人物评价
“刘海粟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评)
“刘海粟老而弥坚,不仅创作甚丰,而且对艺术教育作出了许多新的贡献;他的艺术成就卓著,享誉美术界;他学贯中西,艺通古今,独树一帜。”(南京艺术学院评)
“刘海粟是杰出的中国画家、油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和美术史论家,同时也是古代书画收藏家和诗人。回看刘海粟的艺术人生,精彩又曲折,这是能传之后世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刘海粟美术馆评)
“刘海粟屡开中国新美术的先河,并以卓然的艺术成就,终成永铸史册的一代巨匠。”(青海卫视评)
“刘海粟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是当今中国艺术界誉满中外的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央视网评)
“刘海粟的一生,是孜孜以求,不懈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升华的一生,他的开放的艺术理念,张扬的艺术个性在‘不息的变动’下,使他的艺术具备了强烈的民族气息和独特的性格特征,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的杰出代表。”(《中国书画》评)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刘海粟是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胆识、勇气,很是令人敬佩,他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早重视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的先驱者之一,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在艺术上的创造性成就和他对发展中国艺术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光明日报》评)
后世纪念
纪念故居
刘海粟旧居,位于上海复兴中路512号,是一幢法式双拼联体四层花园洋房,从20世纪30年代起,刘海粟租下这里居住,直到去世。
院馆命名
刘海粟美术馆是中国首座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省市级国家美术馆,是集收藏保管、学术研究、展览陈列、教育推广、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该馆于1995年3月16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2018年12月28日,刘海粟艺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举行。
纪念册
1979年6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即出版了刘海粟先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本个人画集《刘海粟黄山纪游》,同时这也是改革开放后国内出版的第一本在世画家的个人画集。2021年3月16日,刘海粟先生诞辰125周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将42年前出版的《刘海粟黄山纪游》以精装形式重新出版,新版收录了刘海粟先生1988年第十次登黄山写生的照片及其更多黄山写生册页,其中包括当年未收入画册的其余二本共二十三开黄山写生册页(含当年封面),包括湮没数十年的书法自序原作等(均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此次展览中展出)。
作品保护
2023年5月,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刘海粟被列入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其作品一律不准出境。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南京艺术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17:4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