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以
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
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
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
出血点等“
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还可配合
针灸、
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
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
牛角类刮痧板临床上尤以使用
水牛角为多。水牛角味辛、咸、寒,辛可发散
行气、活血消肿;咸能软坚润下;寒能
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且质地坚韧、光滑耐用、原料丰富、加工简便;
忌热水长时间浸泡、火烤或电烤;刮痧后需立即把刮板擦干,涂上
橄榄油,并存放于刮板套内。
砭石采用的材质是泗滨浮石,这种
石材含有多种
微量元素,
红外辐射频带极宽,可以疏通经络、清热排毒、
软坚散结,并能使人体局部皮肤增温,用于刮痧的贬石刮痧板边厚小于3mm;
因砭石可能含有
有害物质,购买时需认真辨别真伪,购买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不含有害物质的砭石。
刮痧工具的材质不固定,形式多样,许多日常用具均可以作为刮痧
工具使用:如铜钱、
银元、瓷汤勺、嫩
竹板、
棉纱线、蚌壳等,现在还有了树脂、
硅胶等现代材料所制成的刮痧工具。
①主要有凉开水、
植物油(如
芝麻油、
茶籽油、
菜籽油、豆油、
花生油、橄榄油)、
药油(如红花油、
跌打损伤油、
风湿油)等,不仅可防止刮痧板划伤皮肤,还可起到滋润皮肤、开泄毛孔,活血行气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的中草药,煎成药液,根据病情选用;
避光,阴凉干燥处保存;宜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刮痧介质,如扶他林乳膏有镇痛、抗炎作用,用于风湿性
关节疾病疗效较好。
(3)可先刮拭背部
督脉和
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循行路线,振奋一身之阳、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再根据病情刮拭局部
阿是穴或
经穴,可取得更好疗效。
刮痧具有调气
行血、
活血化瘀、
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
儿科的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尤其适宜于疼痛性疾病、
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
颈椎病、
肩周炎的康复;对于感冒发热、
咳嗽等
呼吸系统病证临床可配合
拔罐应用;对于
痤疮、
黄褐斑等
损容性疾病可配合针灸、刺络放血等疗法;还适用于亚健康、
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2)
刮痧疗法具有严格的方向、时间、手法、强度和
适应证、禁忌证等要求,如操作不当易出现不适反应,甚至病情加重,故应严格遵循
操作规范或遵
医嘱,不应自行在家中随意操作。
采用穴位(
风池、太阳、
大椎、风门、
肺俞、
夹脊等穴)刮痧法,将
红花油或万花油涂擦于穴位局部皮肤上,操作者用手紧握
刮痧板从上至下刮拭,用力宜均匀柔和,痛甚处应反复重刮,每次治疗时间约15分钟。刮拭出痧后再给饮温开水或
生姜汁糖水以发汗解表。隔日治疗1次。
先清洁皮肤,再均匀涂抹润肤乳,按照
额头、眼周、面颊、口周、鼻部、
下颌的顺序,用
面部刮痧板依次从面部中间向两侧沿肌肉纹理走向或顺应骨骼形态
单方向刮拭,在
色斑、痛点处采用压力大速度慢的手法。然后按揉太阳、印堂、迎香、
颧髎、承泣、四白、
承浆、
大迎、
颊车及黄褐斑部位。刮拭速度宜缓慢柔和,力度均匀平稳,以皮肤
潮红为度,不要求出痧。每周2次,4周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