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
豆科刺桐属植物
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是豆科刺桐属乔木植物。树皮灰褐色;分枝有圆锥形黑色皮刺;叶柄无毛,无刺;花密集,成对着生;花梗被茸毛,花冠红色;果实为圆柱形,微弯曲;花期3月;果期8月。刺桐因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
植物学史
刺桐因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
形态特征
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灰褐色,枝有明显叶痕及短圆锥形的黑色直刺,髓部疏松,颓废部分成空腔。羽状复叶具3小叶,常密集枝端;托叶披针形,早落;叶柄长10-15厘米,通常无刺;小叶膜质,宽卵形或菱状卵形,长宽15-30厘米,先端渐尖而钝,基部宽楔形或截形;基脉3条,侧脉5对;小叶柄基部有一对腺体状的托叶。
总状花序顶生,长10-16厘米,上有密集、成对着生的花;总花梗木质,粗壮,长7-10厘米,花梗长约1厘米,具短绒毛;花萼佛焰苞状,长2-3厘米,口部偏斜,一边开裂;花冠红色,长6-7毫米,旗瓣椭圆形,长5-6厘米,宽约2.5厘米,先端圆,瓣柄短;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龙骨瓣2片离生,雄蕊10,单体;子房被微柔毛;花柱无毛。
荚果肿胀黑色,肥厚,种子间略缢缩,长15-30厘米,宽2-3厘米,稍弯曲,先端不育;种子1-8颗,肾形,长约1.5厘米,宽约1厘米,暗红色。花期3月,果期8月。
近种区别
主要品种
刺桐的主要品种为金脉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 fo. parcellii (Hort. ex Bull) Maheshw.):落叶乔木,分枝粗壮。叶互生,大,通常无刺,小叶3枚,稍薄,阔卵形至斜方状卵形,先端渐尖而饨,基部阔菱形、鲜绿色,叶脉金黄色,小叶柄短。总状花序,花大红色。花期3月。
生长环境
常见于树旁或近海溪边,或栽于公园。适宜温暖气候。刺桐喜强光照,要求高温、湿润的环境,耐旱也耐湿,不甚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宜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忌潮湿的黏质土壤。
分布范围
原产于印度至大洋洲海岸林中,世界各国多有栽植。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昆士兰州、北领地、新南威尔士州、澳大利亚首都领地、豪勋爵群岛、阿什莫尔-卡地亚群岛)、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藏南地区、浙江、云南、四川、山西、山东、陕西、宁夏、辽宁、吉林、江西、江苏、湖南、湖北、河南、黑龙江、河北、贵州、广西、广东、甘肃、福建、安徽、香港、台湾)、斐济、印度(西孟加拉邦、北方邦、特里普拉邦、泰米尔纳德邦、锡金、拉贾斯坦邦、旁遮普邦、本地治里、奥里萨邦、那加兰邦、米佐拉姆邦、梅加拉亚邦、曼尼普尔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喀拉拉邦、卡纳塔克邦、喜马偕尔邦、哈里亚纳邦、古吉拉特邦、果阿迪乌、德里、达曼、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比哈尔邦、阿萨姆邦、安得拉邦)、克什米尔、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马达加斯加、马尔代夫、缅甸、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斯里兰卡、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汤加、瓦努阿图、伯利兹、巴西、佛得角共和国、吉布提、多米尼加共和国、埃及、萨尔瓦多、格林纳达、瓜德罗普、海地、牙买加、马来西亚、马提尼克、毛里求斯、蒙特塞拉特、尼泊尔、尼日利亚、波多黎各、塞内加尔、新加坡、苏丹、乌干达、美国。
繁殖方法
刺桐的繁殖方式为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于早春花尚未开放前进行。插穗选取1-2年生健壮的枝条。采集枝条后将枝条剪成长约15厘米的段,上下两端平剪。由于刺桐扦插容易出根, 扦插一般不需用植物激素处理。剪好插穗后按8厘米×15厘米的株行距插入湿润的沙床,深约10厘米。雾状喷淋,保持苗床湿润。30天左右生根,根系形成后移植。也可按15厘米×30厘米的株行距,直接插入预先整好的圃地,行间盖草保湿润。苗期生长较快,1年后可出圃定植。也可用粗大的枝条或树干进行扦插将树干锯段长1.5-2米,两端锯口要求平滑,上端切口用塑料薄膜带封扎或涂漆,减少水分蒸发,插入坑内50厘米,覆土压实,成活后可得大苗种植。
栽培技术
盆土
盆栽宜选规格稍大的盆,温室盆栽可用大缸。可用蹄角片作底肥,盆土用塘泥2份、堆肥和砻糠灰各1份混合使用。出房前隔年翻盆1次;出房后每年春季进行换盆。
温度光照
刺桐不耐寒,10月下旬人室,越冬温度保持在15℃左右,不能低于4℃. 刺桐适合于阳光充足、温度高而通风较好的环境,出房后要给予充足的光照, 炎热的夏季,需放置于室外半阴处养护。
追肥浇水
浇水以见干见湿为原则。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可每天浇1次水。
虫害防治
刺桐姬小峰是中国的入侵害虫,是刺桐的主要虫害。对于入侵害虫的防治,可持续控制的措施是从害虫原发生地引进天敌或者从迁入地寻找天敌加以控制,这项工作可作为今后控制技术研究的一环。刺桐姬小蜂入侵中国以来,主要的应急防治方法有砍除并集中销毁被害枝、叶及通过对寄主植物表面喷药和药液灌根来防治。但是,由于该虫将卵产于寄主植物组织内,其卵、幼虫至蛹期均在植物组织内生长发育,并且受害导致增厚的虫瘿组织对药物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因此给防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实践中的防控工作来看,上述方法并不能在较长时间内有效地控制该虫,因此对刺桐姬小蜂开展防治方法及其防控药物研究极为必要。树干注射施药法是依靠树体自身的蒸腾拉力,通过一定的方式使药剂进入树体内,将药液输送至树体靶标部位,最终达到防治树木病虫害的目的。
通过解剖虫瘿和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在通过树干注射法防治刺桐姬小蜂的药效试验过程中,药剂防治后该虫成虫的死亡率较高,成虫通常死于羽化后咬破虫瘿壳的过程中,这是因为注射药剂后,药剂通过树体的注干随着树液逐渐传遍枝、叶等各个部位,在幼虫发育初期,虫瘿壳比较松软,药剂渗透虫瘿壳杀死幼虫,阻止了该虫对树体的继续危害;在幼虫发育后期,由于虫瘿壳比较坚硬厚实,对虫瘿室的害虫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药剂难以渗透,但是由于寄主植物各组织内依然有药剂残留,因此到成虫羽化时,成虫在咬破虫瘿壳钻出虫瘿的过程中依然会中毒死亡。由于该虫时代重叠,整个生命周期均可见成虫在寄主植物上活动,使用喷雾等常规方法防治该虫时效果较差,因此只能增加防治次数,才能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所有这些资料及试验数据反映了树干注射的优势所在:由于树体带药,药效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同时选择残效期较长的防治药剂,减少了用药次数,使用方便,又节省成本。利用树干注射法在中国深圳市选择严重受害的刺桐树进行中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防治前寄主植物嫩枝、嫩叶80%以上受害,甚至有些植物的叶片已经掉光,枝干逐渐枯死,应用该方法经过半年多的防治后,受害植物渐渐恢复活力,叶片恢复到90%以上。
在树干注射施药时会对寄主树干韧皮部造成一定的伤害,在药液浸入后会出现药液毒害现象,浓度把握不好也易造成药害,因此在防治时一定要把握好针对寄主植物的药剂种类、浓度、药量,从而避免对寄主植物造成二次伤害。但就防治效果而言,该法对刺桐姬小蜂的控制效果比其他方法好,如果寄主植物生命力旺盛,注药口处理得当,伤口便容易愈合。因此,值得针对不同生命力的树体选用适当浓度的药剂对刺桐姬小蜂进行防治,从而将刺桐姬小蜂彻底控制。
主要价值
药用
树皮或根皮入药,称海桐皮,祛风湿,舒筋通络,治风湿麻木,腰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对横纹肌有松弛作用,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但有积蓄作用,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肌及心脏传异系统的抑制。树皮含生物碱下箴刺桐碱(hypaphorine,C14H18O2N2)、刺桐灵(erythraline,C18H19O3N)、甜菜碱(beteine,C5H11O2N)、胆碱(choline,C5H15O2N)。
刺桐干皮或根皮入药,味苦、辛、性平、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杀虫止痒。
观赏
刺桐花叶色彩绚丽,春夏之时呈现出万木争荣景象,可种植于公园、街头绿地。
经济
刺桐木材白色轻软,可作各种日用品及细工材料。该种生长较迅速,可栽作胡椒的支柱。
生态
刺桐抗污染的能力较强,能很好地净化空气,能使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增加,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此外,它还有留灰尘、减弱噪音的功能。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0年 ver 3.1——无危(LC)。
植物文化
刺桐是阿根廷国花、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市花、日本冲绳县县花。
参考资料
刺桐.iucnredlist.
刺桐.植物智.2014-01-25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1 09:24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