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噬菌体是指
溶原性细菌内存在的整套
噬菌体DNA
基因组,广泛分布在细菌基因组中,对调节细菌宿主生理具有重要作用,如参与调节宿主的毒力、影响生物膜形成、赋予宿主免疫力等。
处于前噬菌体状态下,噬菌体基因组的增殖与
细菌染色体的增殖紧密联系着,此时前者可插入后者中作为拟核的一部分,也可作为拟核外的质粒存在。例如
大肠杆菌中的
λ噬菌体等,通常以插入拟核特定部位的形式存在;而
P1噬菌体等则以质粒形式存在。带有前噬菌体的菌称为
溶源菌,它们具有无需由外部感染而可产生噬菌体的遗传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可传递给后代。如果提供适当条件打破保持前噬菌体状态的机制,噬菌体基因组即变为可增殖型而进行自主增殖,并使细胞裂解。同样,推测在
真核细胞中增殖的病毒也存在类似情况。
噬菌体是地球上最多的生物实体,一直被认为是细菌的天敌。然而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噬菌体与宿主之间存在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有趣的是,前噬菌体可以通过“监听”细菌的群体感应来调节自身的溶原-裂解状态。近年来,一些细菌中由前噬菌体编码的抗CRISPR蛋白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对前噬菌体研究的关注。因此,对前噬菌体的研究可以为改造宿主和前噬菌体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是感染细菌、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及蓝细菌(蓝藻)的一类病毒,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凡是有上述各类微生物的地方,都有相应种类的噬菌体存在。根据噬菌体的生活周期不同,可将噬菌体分为烈性噬菌体(又称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又称溶原性噬菌体)两大类。温和噬菌体可将自身的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随宿主的基因组复制传代。这种带有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
溶原性细菌。而整合在宿主中的噬菌体称为前噬菌体。前噬菌体在细菌基因组中广泛分布,在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细菌中,大约65%的细菌基因组中都整合有前噬菌体,有些细菌携带前噬菌体序列将近整个细菌基因组容量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