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园村
天津市西青区前园村
前园村位于天津市红桥区,隶属于天津市西青区,南侧与西侧被南运河环绕怀中,东侧与北辛庄隔路相邻,北至杨庄子商学院以及八十八中学。本村自咸阳路贯穿南北,西青道公路贯穿东西,交通十分方便,地理位置优越。
地名溯源
大觉庵前艳彩霞,千洼锦绣属僧家。游人漫说丰台好,佛地春开芍药花。(大觉庵,在芥园河北,庵外中芍药甚多)
这是乾嘉诗人崔旭的大觉庵诗,诗中不但说明大觉庵当时的盛况,同时也说明它的地理位置所在。
坐落今红桥区西南角。南与西的南运河北岸和东岸为界,东与咸阳路北辛庄仅隔路相邻,北至杨庄子商学院以及八十八中学。
大觉庵系一佛教圣地,在村的东侧。《津门杂记》记:“津沽极木无寸山,绝少游览之地。城西四五里,村名芥园、小园,大觉庵等处,人多艺花为业,所开花厂甚多。千红万紫,灿若朝霞,聊可供人玩赏。花农于每日清晨担花售于市,人争购之。”故每当春季,文人诗课游玩于此,并吟咏之,一时称之为胜地。昔时该地有退居津门的李实忱老人组织的国学研究社,讲学于市里河东师范学校内,并聘请名师多人,讲授国学、书法等,凡数年,学者甚多,一时颇有影响。后因经费筹集困难,始停办了。如今由于市区扩大范围,这里是城乡结合部,已无耕地,但还有花窖二三处,因村前尚有园田,现今名称前园村。
文化特色
天津的金音法鼓
天津法鼓的发源地是西郊区西营门乡前园村(原名大觉庵村),这个村的“金音法鼓老会”应本市民俗馆的邀请,在国庆节参加演出。
“大觉庵金音法鼓老会”成立于明代,其曲牌由大觉庵庙里的僧人所传授。据说,该会的兴盛时期人数达四百人,是当年天津皇会不可缺少的会道之一。
法鼓这门艺术,在民建流传甚广,由于法鼓会的祖始是“金音法鼓”,所以其他法鼓会大多用“音”字冠名,如“永音”、“花音”、“同音”等等。
法鼓会乐器由鼓、钹、铙、铬子、铛子组成,以鼓为主居中央;钹左、钹右各七八人;铬子、铛子各二人都在鼓后。开始演奏称作“开”,先击鼓数声,继之头钹连敲四声,之后各乐器按谱齐奏。行会时只由铬子、铛子打《常远点》曲牌以整齐步伐。表演时各种手持乐器要“耍”,并要轮流“独奏”。法鼓曲牌约十几套,常用的有《老西河》、《摇通鼓》等。著名的法鼓会还有龙亭的井音法鼓、芥园的花音法鼓、侯家后永音法鼓等。
十年动乱,“金音法鼓”这门传统艺术在民间消失了,为了恢复和挽救失传的民间艺术,前园村在区、乡文化部门的协助下,积极挖掘整理法鼓曲牌,使“大觉庵金音法鼓老会”重新恢复了活动,使失传的“金音”重鸣。
参考资料
西营门行政划分.西营门街.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5 19:43
目录
概述
地名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