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门(Zhengyang Gate),原名“丽正门”,俗称“前门”,位于
北京市中心
天安门广场南端,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正统二年(1437年)开始修建城楼、箭楼及瓮城,正统四年(1439年)完工,并改名“正阳门”。正阳门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性建筑,也是北京城内唯一城楼、箭楼保存完好的城门。
历史沿革
正阳门的前身称丽正门。丽正门是元大都城的南城垣正门,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位置在今
北京市长安街稍南。
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成祖
朱棣营建北京城,将大都城南城垣向南拓展,丽正门迁到了如今正阳门的位置,起初只建了城楼,仍沿称旧名。
明正统元年至四年(1436年~1439年),增修了瓮城、箭楼、东西闸楼等军事防御设施,并将丽正门更名为正阳门。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四月,正阳门箭楼失火。
明代后期,在
瓮城内城楼南侧建有关帝庙、观音庙各一座,观音庙靠东侧、关帝庙靠西侧,瓮城之外、城楼之东南侧建有一重檐悬山廊庑式佛教建筑朝阳阁。
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九日晚,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在率部撤离北京时,放火焚毁宫殿及内城九门城楼,其中就包括正阳门的箭楼。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十一日,正阳门外的一铺面房不慎失火,恰遇风大助燃,火势蔓延,连及正阳门南端的箭楼,还同时烧毁了东西月墙闸楼、官房等设施。金简上奏折请求修缮正阳门,获乾隆皇帝批准实施。这次大规模的重建和修缮,自当年的八月中旬开始,至十一月底竣工,共用去工料银六万八千七百九十九两。然而,由于在施工中,没有全部新换砖石,致使新建箭楼和旧门瓮券内有裂缝和鼓闪现象。出现了工程质量问题,负责督工的大臣
英廉、
和珅只好自请出资赔修,具体负责施工的工部郎中德龄等也分别受到了处分。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阳门箭楼失火。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清廷国库空虚,财力紧张。箭楼所需的三丈四尺多长的大枪,都无力筹办。后来把西郊畅春园中九经三事殿中的大梁拆下使用,才把箭楼修复。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16日,义和团在前门一带查禁洋货,并放火焚烧了前门外老德记大药房。正阳门箭楼在这次火灾中遭到严重损毁。8月14日,箭楼又遭八国联军火焚,城台以上部分尽毁。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底,当逃往西安的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即将回京,负责迎驾的官员在残存的正阳门箭楼城台上,用杉槁、苇席、彩绸临时搭建了彩牌楼,以迎圣驾。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派直隶总督袁世凯和顺天府尹陈璧计划修复正阳门。工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5月动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完工。
民国四年(1915年),由当时的内务总长兼北京市政督办朱启钤主持,延聘德圈建筑师罗斯凯格尔对正阳门进行改造,拆除正阳门瓮城及东西闸楼,在城楼两侧城墙上各开两个券门,有效解决了前门城楼一带的交通拥堵问题。在拆除瓮城的同时,还对箭楼进行了改建。箭楼改造时,抱厦东西两侧各新增4孔箭窗。同时,每个箭窗上加饰了西洋风格的水泥弧形华盖,在箭楼窗下增建了白玉石抱柱和汉白玉栏杆,形成悬空式平台。箭楼门洞之上增加了“正阳门”横匾,东西两侧增加了栏杆,且增建了“之”字形登城马道。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时在正阳门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拆除了城墙,后由于兴建地铁,瓮城内城楼南侧关帝庙、观音庙两座庙宇也逐步被拆除。
1952年,对正阳门城楼进行拨正加圈。
1957年,城楼、箭楼装设避雷针。
1976—1978年,对唐山地震后的城楼、箭楼大修。
1989年和1991年分别对正阳门箭楼、城楼进行修缮,并对公众开放,成为一座展示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博物馆。
2005—2006年,北京市政府拨巨资,又对城楼箭楼进行全面的保护性大修,并推出《正阳门历史文化展》。
2013年10月起,正阳门城楼开始内部改造。
建筑布局
正阳门,原名
丽正门,是集城楼、箭楼、闸楼、瓮城、月墙、庙宇等于一身,与内城南城垣连为一体,外有护城河围绕,形成了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老北京人常说的“四门、三桥、五牌楼”,指的就是一圈瓮城连接着箭楼、城楼、东西闸楼等四座城门。箭楼前是三座石拱桥组成的“正阳桥”,南边是通向前门大街的“五牌楼”。瓮城内是空场、铺舍、关帝庙和观音庙。
北京正阳门规格高于其它八门,素有“四门三桥五牌楼”之说。
四门:指正阳门共有四个门洞,即城楼门洞、箭楼门洞、瓮城两侧的东、西闸门各一个门洞。而其它八门均只有两个门洞,即城楼门洞和瓮城单侧闸门的门洞,箭楼皆无门洞,只具备防御堡垒的功能。
三桥:指箭楼前方护城河上的正阳桥,其实是一座石拱桥,但宽阔的桥面被栏杆分隔成三路通道,居中的通道正对着箭楼门洞,称为御道,只有皇帝才能通行。
五牌楼:指正阳门前那座“六柱五间”的跨街牌楼。在明代京城九门都建有牌楼,唯独正阳门牌楼的规格最高,有五个开间。如今只有正阳门牌楼得到复建。
主要建筑
现存建筑
正阳门城楼坐落在上窄下宽的城台上,城台开一门供行人车辆进出,主体建筑为三滴水歇山楼阁。城楼上下层均为面阔七间,进深三间,设有周围廊,在尽间有楼梯连接上下层,四面开门。二层南面正中三间开隔扇门,其余各层各面均为双扇对开板门。中下两层檐使用五踩单翘单昂斗拱,只在上檐使用七踩单翘重昂斗拱,梁枋间彩画为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屋顶为筒板瓦绿琉璃剪边。
正阳门箭楼在城楼北面,城台高12米,亦为上窄下宽,有明显收分。城台正中开门,是内城九门中唯一开设门洞的箭楼。箭楼为两滴水歇山楼阁,上下四层均为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北出抱厦面阔五间。南面设四层箭窗,每层13孔,东西两面亦设四层箭窗,每层4孔。
历史建筑(已不存)
正阳门瓮城平面为长方形,东西宽约88米,南北长约108米,东垣墙、西垣墙与内城南城垣墙垂直连接,东南、西南二角为抹角。在城垣外侧砌有马面,城垣内壁筑有两条马道,分别通向城楼和箭楼。20世纪初,瓮城被拆除。
文物遗存
正阳门共有3架千斤闸—箭楼及东西闸楼各置1架,且箭楼闸门比东西闸楼所设规格要大得多。东西闸楼的千斤闸在20世纪初随着瓮城的拆除早已不存在,而箭楼千斤闸的主要结构却较好地保存了下来。
正阳门箭楼的千斤闸始建于明正统年间,作为一种依附于楼体的防御性设施应运而生,称其“千斤”,但实际重量往往超过1000“斤”,这个称呼更多指代其厚重结实的特点。作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城闸门,箭楼千斤闸的结构部件可以归纳为3大系统,包括闸板系统、贯柱系统以及滑车与贯绳系统。闸板(闸门)采用铁皮包实木(杉木)的结构,外表覆盖着加固的铁钉,仍然保留着清末重建时的风貌。闸门宽度为6米,高度约6.5米,厚度为9厘米。贯柱系统由贯柱、贯梁、贯尺组成,贯柱和贯梁是千斤闸起降系统的核心部分。滑车与贯绳系统是传输贯柱系统动力的关键。
正阳门千斤闸的构造特点,在于它强大的稳定系统和高超的科学设计。贯柱系统和滑车与贯绳系统使得千斤闸不仅坚固、灵活,而且在安全稳定的运行和传输动力方面也展现出卓越性。
文物价值
综述
北京正阳门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社会价值,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应该加以保护和传承,让后人也能够感受它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文化意义。
历史价值
正阳门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规模较大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其建筑结构和构造技艺是城市历史和建筑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正阳门曾是旧时京城各大行宫、祭祀场所、点将台的交通要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象征和历史见证。
科学价值
正阳门位于中轴线的南端,是外敌进攻的必经之路。它采用双重城门结构,即内城门和外城门之间设置了空间,形成了两道防线。正阳门的箭楼是最能体现古代军事防御思想和技术水平的建筑,其千斤闸作为古代工程设计的一部分,展现了古代工程师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正阳门在城门布局、防御设施、视野与通信以及防御战略地位等方面均体现了军事防御上的科学价值,研究和理解正阳门的军事防御布局对于军事史研究和城市防御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价值
正阳门所深植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建筑、装饰、工艺,还是文化传承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对于弘扬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起到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它成为了文化教育的场所,举办了各类展览、讲座和文化活动,促进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此外,正阳门周边作为城市更新和改造的重点区域,通过保护和开发,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功能的完善和社区的发展。
文物保护
1988年1月13日,正阳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传说轶事
有天,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木匠前来乞求工匠们为他的咸菜加点盐。此后数日,他不断地前来请求工匠们给他的咸菜添“盐”。终于有个工匠受到了启发,添“盐”不就是为楼顶添“檐”的意思吗?按照这个思路,工匠们为正阳门箭楼的楼顶添加了一周飞檐,使得箭楼的楼顶变得高大华贵,并使整个正阳门箭楼的整体规模显得巍峨壮丽。永乐皇帝见之,惊为神来之笔,不禁龙颜大悦。工匠们满怀感激地前去寻找那位老木匠,却遍寻不得,这才悟出那位老木匠必定是木工神仙鲁班先师显灵前来点化他们,帮助他们攻克了技术上的难关。
活动建设
2014年6月,正阳门一、二层基本陈列“巍巍正阳——北京正阳门历史文化展”对外开放。正阳门管理处把正阳门的“门”文化与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紧密结合,推出首个展览——“门神年画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正阳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甲2号。
交通信息
公共交通
地铁:北京市内搭乘地铁8号线、地铁2号线内环在前门站下车,步行820米。
公交:北京市内搭乘9路、142路、44路内环在前门东站下车,步行3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