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爬行动物(Parareptilia)是
爬行动物的一个
演化支或是亚纲,根据不同的定义,范围为已灭亡的原始无孔爬行动物,或是
无孔亚纲的另一名称。这两个范围的效用,取决于
龟鳖目在生物演化史上的地位,副爬行动物与其它爬行类的关系仍然未确定。
在1947年建立起这名称,意为“接近爬行动物”,用来包含一群相对于
真爬行动物的已灭绝
古生代爬行类。
这名称后来废弃不用,直到它再度被
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使用,用来包含与
龟鳖目无关系的
无孔亚纲。在1988年,嘉克斯·高斯特(Jacques Gauthier) 与其他人提出许多
羊膜动物的第一个
系统发生学定义,将
蜥形纲(Sauropsida)定义为
爬行纲(Reptilia)的母演化支,并提出
无孔亚纲由
杯龙目与
龟鳖目两个姐妹
分类单元构成(比阿尔弗雷德·罗默在1967年提出的定义还要狭窄)。如此一来,许多
二叠纪与
三叠纪爬行类不再包括于
无孔亚纲内,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名称来包含它们,所以副爬行动物被再度使用。然而,他们没有足够信心使副爬行动物可成为正式的分类。
Michel Laurin与Robert Reisz在1995年提出一个不同的分类法,
爬行纲被分成副爬行动物(现为正式的分类)与
真爬行动物。
大鼻龙科被改成
真爬行动物,副爬行动物包括早期
无孔亚纲与
龟鳖目,但不包含
大鼻龙科与Protorothyrididae科。中龙科被列在两群之外,成为
爬行纲(但依旧是
蜥形纲)的姐妹分类。传统的
无孔亚纲被否决成
并系群。
相反地,Oliver Rieppel于1994与1995年,并与de Braga于1996年与1997年,先后提出
龟鳖目其实跟
鳍龙超目有关系,所以是
双孔亚纲。在1998年,Rafael Zardoya与Axel Meyer以分子系统发育学支持
龟鳖目是
双孔亚纲的理论。如果属实,副爬行动物将成为完全灭绝的
演化支。然而这假说并不广为脊椎动物生物学家广泛接受,麦可·班顿(Michael Benton)在2000与2004年保留传统的
无孔亚纲来包括副
爬行动物与
龟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