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曹,古代官职、官名,亦称
功曹史。秦代即有此官职,如
沛县功曹,姓萧名何,与邦同乡,熟谙法律,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东汉各州亦有功曹,而名称略有变更。属
司隶校尉者称功曹从事,下设
功曹书佐等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其他的功曹从事改称
治中从事(见“治中”),属员仍称功曹
书佐。历代沿置。两晋、南北朝多改称
西曹,也有并设西曹、功曹,官名有功曹从事、功曹史、
西曹书佐、西曹参军等。
北齐州府有
功曹参军事,郡守的属
官称功曹。
隋炀帝废州置郡,改功曹为书佐。唐在王府、
都督府等设功曹参军事诸州称
司功参军事。功曹权力,在汉代最盛。郡之功曹,除人事外,常能与闻一郡政务。司隶校尉之功曹从事亦然,实为长官助理。魏、晋起,功曹仅理本署之事。
1、官名。 汉代 郡守有功曹史、县有主吏,功曹史简称功曹、主吏即为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参预一郡或县的政务。
北齐 后称
功曹参军。 唐时,在府的称为功曹参军,在州的称为司功。
唐·
赵璘《因话录·商下》:“林甫(
李林甫)出中书至寺,自以宰辅之尊,意谓功曹便於下马处趋见,功曹乃於门内哭以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