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言学派,也叫布拉格学派,是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活动中心是布拉格语言学会。 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于1926年10月。创建人是布拉格
查理大学教授V.马泰休斯。
形成与发展
布拉格语言学会主要成员除
捷克学者B.
哈弗拉内克、B.特伦卡、J.瓦赫克、V.斯卡利奇卡、J.
穆卡若夫斯基、A.V.伊萨钦科等人外,还有当时侨居国外的
俄国语言学家H.C.
特鲁别茨科伊(在
维也纳)、R.
雅柯布逊(在捷克)和S.O.卡尔采夫斯基(在
日内瓦)。
1929年,学会向第一次国际
斯拉夫学者代表大会(在布拉格召开)提交一份《
提纲》,全面阐述了自己的理论原则;1930年,他们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
音系学1939年 3月德军占领
捷克后,学会成员流散,活动中断,至1948年方恢复,其组织存在至1952年。后来,特伦卡、瓦赫克等人以及一些年轻的捷克学者继承布拉格学派的传统,在
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以现代语文学部功能语言学小组的形式从事研究工作。
布拉格学派的鼎盛时期是20年代末和30年代。当时学会同各国语言学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进行过许多
学术交流活动。有些语言学家虽非学会成员,但因观点不同程度地接近布拉格学派,也对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
奥地利的K.比勒、法国的A.
马丁内和E.班维尼斯特、
波兰的J.库里沃维奇、
挪威的A.萨默费特、
荷兰的A.W.德·格罗特等。
一般认为布拉格学派的Link title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泰休斯、
特鲁别茨科伊和
雅柯布逊,但是也有人把马丁内包括进去。
基本观点
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在J.N.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和F·de
索绪尔的影响下形成的。他们同
哥本哈根学派、
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看法有
同有异。相同之处是反对德国
新语法学派的
历史主义及
分割主义,认为语言是一个系统,应对其结构进行
共时的研究,不同之处是布拉格学派把语言的
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研究。他们认为语言的
基本功能是作
交际工具,语言是一个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
功能系统。因此要用功能的观点去研究语言。
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区分
布拉格学派同意把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区分开来,但不赞成把两者割裂。由于语言永远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而这种运动又触及语音、词汇和语法各方面,所以共时研究不能绝对地排除演化的概念(如有的成分已经陈旧、正在消亡,有的则产生不久,尚在发展);另一方面,历时研究也不能完全抛开系统和功能等概念。布拉格学派反对
哥本哈根学派那种将语言视为
封闭性符号系统,脱离符号的实体去研究纯粹的关系等做法,因为语言既然是在一定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那么研究这个系统时就不能不考虑它同
社会现实(文化、文学、艺术等等)的联系,不能抛开实体去研究语言结构中的纯关系。
在方法上,布拉格学派认为无须再用
历史比较法去研究谱系关系和
构拟母语,而应采用共时的分析比较法去研究各种语言(包括非亲属语言)的结构特征与
发展趋势。他们针对语系的概念,提出“语盟”的概念,认为有些语言虽不一定有谱系关系,但在地理上相毗邻,在音系和语法结构上有近似特征,如
巴尔干诸语言,就可以算是语盟。他们还主张在语言研究中把传统的定性分析同定量分析(
统计方法)结合起来,以便得出一些贯通性的结论,例如考虑什么是能产型,什么是非能产型等。
布拉格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区别
布拉格学派区别于
美国结构主义学派之处是:他们主要研究已有悠久文化的欧洲语言,从功能观点出发广泛探讨
标准语、语言修养、修辞学、
文艺学、诗学、美学等问题。他们重视语义标准,主张采用对立论,而不接受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分布论和
直接成分分析法。
为了强调自己的特点,布拉格学派曾明确表示应该把自己称为功能语言学派。
音位理论
音系研究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
音系研究著称,代表作是
特鲁别茨科伊的《
音系学原理》(1939)。他认为
音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以
对立关系为原则来研究语音单位的各种功能,主要是辨义功能。凡能区别两个词的意义的语音对立叫作辨义性对立,如英语
pig (猪)和
big(大)中的/p/和/b/。使得一个
音位同其他音位构成辨义性对立的特征称为
区别特征,如英语 /p/的区别特征是双唇爆破(同/t/、/k/对立)、声带不振动(同/b/对立)、
软腭封住鼻腔通路(同/m/对立),但送气特征不是区别性的,因为没有同/p/对立的不送气音。从音系的角度看,音位就是区别特征的总和。20世纪50年代初,已经移居美国的
雅柯布逊又同别的学者合作,通过声学实验,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套理论。
“中和”概念
特鲁别茨科伊在书中还提出了“中和”的概念,即辨义性对立在一定的语音位置上可能不再对立,从而丧失其辨义功能。例如在德语和俄语中,词末只能出现清音/p/、/t/、/k/等,不能出现
浊音/b/、/d/、/g/等,因而清音浊音不再对立,换言之,二者在词末位置上彼此泻土恕S秩缬⒂镏?p/、/t/、/k/与/b/、/d/、/g/的对立,在/s/后也彼此中和了,因为没有spark—*sbark,still—*sdill,skate—*sgate的对立(/s/后的/p/、/t/、/k/是不送气的清音)。
标记
《
音系学原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把对立关系分为许多类型,其中最重要、后来用得最广的是正负对立。在这种对立的双方中,一方有某一
区别特征,另一方没有,成为
有无对立,如浊音对非浊音、鼻化音对非鼻化音、唇化音对非唇化音等等。具有特征的一方称为有标记项,而对方则称为无标记项。
一般规律是无标记项的
使用频率高于有标记项。后来,这些
音系学概念和方法又被布拉格学派推广,用到语法和语义领域中去。例如,在词法学中,有标记项表示有某一特征,无标记项则既不表示有,也不表示无──没有信号。如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 birds是有标记项,单数形式bird则是无标记项,动词
过去式worked是有标记项,现在式work则是无标记项。在语义研究中也作了类似的分析,如英语
bitch(母狗)是有标记项,只表示雌性,dog(狗)则是无标记项,既可表示雄性,又可表示雌性。
实际切分
在句子的
功能分析方面,马泰休斯于1939年正式发表了关于实际切分的理论。与
成分分析不同,实际切分的理论是根据话语在具体
上下文或语境中的交际目的(要表达的实际意思),把句子分为两部分:主题是叙述的出发点,
述题是叙述的核心。前者是说话人要叙述的对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示已知的或不言而喻的信息;后者说明前者做什么或怎么样,表示新的信息。实际切分的表达手段因语言而异,不过一般地说,首先是
词序,其次是语调(包括
逻辑重音)以及某些
强调句式或者
虚词。
索绪尔和博杜恩·德·库尔德内的理论
布拉格学派发展了
索绪尔和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的理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
音系学的任务、原理和
研究方法,使它在
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音系学中的理论原则、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对
语法学、
词汇学、
语义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布拉格学派的实际切分的理论已得到公认的发展,为
话语语言学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分析
比较法对
类型语言学和语言普遍现象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他们的
定量分析法又为
数理语言学的形成准备了条件。他们对
语言结构的研究是
机器翻译产生的重要前提之一。1976年,法国成立了以
马丁内为首的国际功能语言学协会,旨在发展布拉格学派的基本思想。
布拉格学派的薄弱环节
布拉格学派的
薄弱环节是
语法学(尤其是
词法学)。他们未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结构语法学体系。此外,他们的有些概念,如正负对立原则、
区别特征、中和论等等,能否绝对化,并推广到语言的所有层次中去,也是仍有争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