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主要分布在亚马孙盆地、
圭亚那高原、
加勒比地区以及中美东部低地。分为海岛和大陆两支:海岛上的所剩无几,使用
阿拉瓦克语,属印第安语系阿拉瓦克语族;大陆上的现散居
圭亚那、
委内瑞拉和巴西等国,使用
加勒比语。无文字。多数信精灵和巫术,少数信天主教。有丰富的神话传说,
宗教礼仪简单。其故乡最早在
南美大陆欣古河与
塔帕若斯河上游 。约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前1 世纪,一部分人乘独木舟迁往
小安的列斯群岛,排挤并同化当地的
阿拉瓦克人。西班牙殖民者蔑称其为“食人者”,因发音相近,故得此名。
简介
17世纪 ,在英、法、荷争夺
小安的列斯群岛的战争中,几乎全被灭绝。在
多米尼加岛和
圣文森特岛有存活者。圣文森特的
加勒比人同逃亡的
黑奴通婚,形成所谓“黑加勒比人”。18世纪末,约有5000名黑加勒比人被英国迁往
洪都拉斯的
罗阿坦岛,随后又散居于中美东部一些国家。加勒比人流动性较大,分布地域很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农业以栽培
木薯为主,并从事采集、狩猎、伐木、捕鱼和畜牧。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是毗邻公社,尚保存相当浓厚的母系氏族残余。一般住在小村落里,各村均有一名实权不大的酋长。在印第安人中,加勒比人最早遭受西班牙、
葡萄牙等殖民者的掠夺和屠杀,他们勇猛善战,具有长期反抗外来入侵的光荣传统。
美洲
印第安人,西班牙征服时期居住在小安地列斯群岛和邻近的南美沿海地带。今天,
加勒比这个名称是用来指一个语组,不仅包括安地列斯群岛加勒比人的语言,而且包括南美流行的很多有关的印第安语言。加勒比海之名即由此而来。
岛上加勒比人勇猛好战(是所谓的食人生番),由内地迁来,将
阿拉瓦克人(Arawak)从小安地列斯群岛赶走後,西班牙人抵达时仍在向外扩张。特别的是他们的加勒比语,只为男人使用,女人使用
阿拉瓦克语。他们袭击其他部落,俘获妇女,作为奴妻,男俘虏则加以折磨和杀害。南美内地的加勒比居民集团居住在
圭亚那共和国及
法属圭亚那,南抵
亚马逊河。他们之中有的凶猛好战,是所谓的食人生番,但比安地列斯群岛的加勒比人,则稍逊一筹。
发展历史
一般相信加勒比人是从南美洲
委内瑞拉的奥利诺科河流域雨林来到
加勒比海地区定居的。据信在1492年
克里斯多福·哥伦布登陆
加勒比群岛的前几个世纪,加勒比人取代了原本居住在
小安的列斯群岛南部,使用Maipurean语的Igneri人。
根据Fr. Breton在十七世纪记载的加勒比人传说,他们将Igneri族(也就是阿拉瓦人)的男人杀光(而且还吃掉他们),并将那一族的女人收为妻妾。人类学家对这些传说的可信度有相当争议,但是岛上的
加勒比女人使用Kalhíphona语的事实给让该传说的可信度提高了一些。
岛民与
维尔京群岛和
波多黎各的东泰诺人(Taíno)有掠夺或交易的关系。哥伦布所发现
泰诺人拥有的黄金来自于加勒比人;美洲海岛的原住民不懂熔炼黄金,而是从对大陆交易中获得的。加勒比人对造船与航海也很有经验,而擅长作战这一点更导致他们一度称霸加勒比海盆地。
但是加勒比人后来还是被欧洲人取代,并在美洲殖民时代近近灭绝。无论如何他们还是保住了
多米尼克、圣文森岛(Saint Vincent (island))、圣卢西亚与特立尼达等岛屿。
圣文森岛的黑加勒比人(Black Caribs,Garífuna)的血统有一部分混合自一场1675年沉船事件中,疑似挟持船员逃脱的逃亡
黑奴。1795年,他们被放逐到
洪都拉斯的
罗阿坦岛(Roatán),称为Garífuna的后裔从此定居于此。相对的,英国对与黑奴混血比较少的“黄加勒比人”(Yellow Caribs)比较没有敌意,于是让他们继续留在圣文森岛。
加勒比人的反抗阻碍了欧洲人殖民多米尼克,使得加勒比人在圣文森岛与多米尼克两地的社群直到十九世纪左右都得以保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所知最后一位使用
加勒比语的人于1920年代过世,但海地、
多米尼克、圣文森岛不少居民被记载有加勒比人的血统。
居民
加勒比人借助于
多米尼克的复杂山岳地形以躲避欧洲人势力。他们在该岛的东海岸有3700英亩的土地,是1903年时英国女王同意授予的。受到西班牙、法国与英国殖民者的压迫,该地的加勒比人只有大约三千名。他们选举决定自己的酋长。2003年7月,他们庆祝获得领土100年的节日。2004年7月,Charles Williams获选为加勒比酋长(Carib Chief)。一般将他们视为最后仅存的
加勒比土著,不过其中一些人有与非洲裔的多米尼克居民通婚。
宗教信仰
一般相信
加勒比人行多神崇拜,而食人也是他们的一种宗教仪式,甚至连小孩都会参加。
争议
Kalinago人认为世人对他们的祖先有所误解,并为此抗议到今日。伯利兹的黑加勒比民族议会(National Garifuna Council)于2005年对《加勒比海盗2》提出批评,因为该片将加勒比人描述成
食人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