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龙镇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下辖镇
勐(měng)龙镇位于景洪市西南端,北面与嘎洒镇接壤,西北面与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相连,东南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南板县毗邻。
建制沿革
根据《勐奔》、《云南省景洪市地名志》等书记载:勐龙,傣语,“勐”即坝子或地方。“龙”即过分,意为过分的地方。古时候称为“勐阿底嘎麻腊它”意为“自由生产生活的地方”。
元泰定三年九月(公元1326年),置“勐隆路”。
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称为版纳勐龙,隶属车里宣慰司。
民国二年(1913年),设立第四行政区分局,隶属普思沿边行政总局。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立勐龙区,隶属车里县。
1953年,设立版纳勐龙,隶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
1958年6月,设立勐龙区,隶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
1969年3月,撤销勐龙区,设立勐龙公社。
1975年10日,辖区一分为二,另设小街公社。
1984年,撤销勐龙公社,设立勐龙区。
1988年2月,撤销勐龙区公所,设立勐龙乡。
1989年8月,撤销勐龙乡设立勐龙镇。
2004年9月30日,撤销小街乡划并勐龙镇。
行政区划
勐龙镇辖曼景列村曼兵村曼栋村曼南坎村曼龙扣村勐宋村贺管村邦飘村陆拉村曼伞村曼戈龙村景龙村曼康湾村嘎囡村曼别村贺南东村坝卡村南盆村曼宛洼村南嗨村、国贺村、金河村22个村,共163个村民小组和42个镇属及驻镇单位。辖区内驻有小街、勐龙两个边防派出所,曼栋、勐宋两个边防工作站,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营和两个连,国营东风农场总场及其下属6个分场,114个队级单位。镇政府驻勐龙城镇党贺路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勐龙镇辖区总面积1217平方千米,镇中心位于地处100°25′57″—100°49′12″,北纬21°27′55″—21°41′45″之间,位于景洪市西南部,距景洪市市区60千米,北面与嘎洒镇接壤,西北面与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山水相连,东南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南板县毗邻。
地形地貌
勐龙镇最高海拔南勒各梅2196米,最低海拔南阿河河口485米。
气候条件
勐龙镇属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6℃。
水文
勐龙镇南阿河、南坎河、龙肯河贯穿辖区内。
自然资源
勐龙镇国土面积1384.19平方千米,其中地表水5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8.35亿千瓦。有26条主灌渠,全长180千米,10座水库,总库容为867.2亿立方米,11座坝塘,库容63亿立方米,16座主拦河坝。
勐龙镇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辖区内储藏着丰富的金、锡、锰、铁等矿产资源。其中铁和锰储量大,埋藏浅且品质高,属富铁矿。
人口民族
勐龙镇镇区内居住着汉族、傣族、哈尼族、布
朗族、拉祜族等20个民族,常住人口107353人(2017年)。
经济概况
综述
2014年,勐龙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1亿元,同比2013年减少4.24%;农民人均纯收入10167元,同比2013年增长5.38%;固定资产投资7.23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5.96%。
2013年,勐龙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471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比重为55.5:23.5:21.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9858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10771元。财政收入0.4558亿元,财政支出0.3892亿元;税收0.4163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400亿元,比2012年减少0.465亿元,同比下降44.70%。
2009年,勐龙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47元,同比2008年增1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比重为70:16:14。
第一产业
2014年,勐龙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0167元,同比2013年增长5.38%。粮食产量13801吨,同比2013年减少28.14%。干胶产量15644吨,同比2013年增长7.45%,香蕉产量94086吨,同比2013年减少9.99%,大牲畜存栏3580头,同比2013年减少19.24%;出栏2162头,同比2013年减少32.86%。生猪存栏50690头,同比2013年增9.74%;出栏47114头,同比2013年减少3.18%。家禽存笼27.22亿羽,同比2013年增加50.95%;出笼26.71亿羽,同比2013年增加25.28%。水产品产量1684吨,同比减少4.1%。
2013年,勐龙镇完成农业总产值6.9152亿元,比2012年增长3%。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0090元,比2012年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7656亿元,比2012年增长8%。粮豆总产量19206吨,农民人均占有粮236公斤。
2009年,勐龙镇第一产业收入3.1350亿元。
第二产业
截至2014年,勐龙镇镇辖区内有较大的矿产资源开发企业4家。
2009年,勐龙镇第二产业收入0.7405亿元。
第三产业
2014年,勐龙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0.6190亿元,同比2013年减少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28亿元,同比2013年减少6.94%,贷款余额6.67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76.45%。
2013年,勐龙镇有3个金融机构7个营业网点,年末存款余额16.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7656亿元,比2012年增长8%,边境小额贸易额4.96亿元。
2009年,勐龙镇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为6.8407亿元,同比2008年增15.94%,边境小额贸易额为4.295025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3.77%,边民互市0.039723亿元。
社会事业
城镇建设
2014年,勐龙镇完成勐龙镇中心敬老院一期建设、二期旧房改造和附属工程,建设500套保障性住房。完成总曼光罕三面光沟渠和龙肯大沟中型灌区配套工程一期建设;完成中型灌区配套工程二期建设。完成26条水利岁修工,全镇水利化程度达83%,灌溉面积31012.31亩。完成曼怕扎拦河坝工程。完成曼帅等15条50千米重点县五小水利三面光沟渠建设%。
文化教育
截至2014年,勐龙镇有学校4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建有5个边境村寨文化活动室,篮球场12块。完成农函大培训238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908人。
医疗卫生
2014年,勐龙镇有医疗卫生机构6个,完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8068人,参保率100.35%;完成城镇居民养老保险160人,参保率101.91%。
社会保障
2014年,勐龙镇建立低保户管理档案1433户,5133人,发放低保金2248.3亿元,22410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建立五保户管理档案86户,103人,1411人次享受五保生活保障。发放衣物棉被2960件套;发放救济粮9.5亿吨,解决4202户、19071人口粮。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51300人次,参保率达95%,兑现涉农补贴0.4876亿元。
交通
勐龙镇有长达64.4千米的国境线,“240”是中国内地通往东南亚各国最为便捷的陆路通道,有11条车道、17条便道通往缅甸,州级旅游西环线横穿全镇。全镇公路里程321千米,其中从240至南板18千米;从239界碑经新曼伞至南板911师有21千米;从镇中心至勐宋口岸31千米;从镇中心经曼兵路口至布朗山乡政府的西环线长42千米。
2014年,勐龙镇验收通过“村村通”道路3条,新建道路硬化16.81千米,其中坝卡1千米,六分场至239界碑15.81千米;完成543千米农村公路路面养护,完成勐宋大寨至丫口道路修复和札温丙200米道路改道。
文物古迹
大勐龙镇双塔
大勐龙镇双塔是指曼飞龙塔(白塔)和塔布兰(黑塔)。传说大勐龙黑塔是借了释迦牟尼的右脚,给这里的傣家人带来了宝贵的财富;而曼飞龙白塔是借了释迦牟尼的左脚,给傣家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塔布兰是西双版纳代表性的佛塔之一,又称大勐龙黑塔,修建于公元784年,1202年(南宋嘉泰二年)重建,现存塔体系于1992年修复。2002年11月21号,被景洪市政府公布为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布兰由主塔和四座子塔组成,属砖土结构外敷白灰的实心塔,分为塔基、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主塔形状为方基、圆形葫芦体、圆锥形塔尖,高约15米。基座每层台边刻有花纹图案,四个角各立有由龟、蛇、孔雀、巨蟹托底的莲花柱和高约3米的葫芦状子塔,塔底有佛龛,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缩。刹座为覆钟式盖顶,刹身有仰莲、相轮,刹杆上饰有刻着花卉图案的圆形银片,塔尖饰以宝石等。整座塔做工细致精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曼飞龙白塔建于1201年(傣历565年),笋塔由一座母塔和八座子塔组成于墙围着母塔母塔高16.29米,顶上装有铜制“天笛”。挺立峭拔。八个小塔分列八角,通高8.3米。顶上挂有铜制佛标,一遇风吹,子母塔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1988年曼飞龙白塔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曼飞龙水库
曼飞龙水库建于1958年,总蓄水量为1500多平方米,坝高21.5米。水库备有游艇、脚踏船、竹筏等,勐龙镇每年在此举行龙舟赛。
风俗民情
勐龙镇镇世居有傣、哈尼、拉祜、布朗、彝等16个民族,主要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有:傣族的“泼水节”,哈尼族的“嘎汤帕节”,拉祜族的“拉祜扩也节”。 傣族的“贝叶文化”,哈尼族“无字文化”等。
节日
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是傣族风情集中展示的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公历4月17——20日,为期三至四天,头两天为送旧,后两天为迎新。节日期间,泼水、赛龙舟、赶摆、放高升与丢包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项目。泼水的那一天,人们先到佛寺浴佛后,才能相互泼水。
嘎汤帕节,是哈尼族为纪念祖先的节日。“嘎汤帕”哈尼语为“万物更新”或“纪念祖先汤帕”。节庆期间,哈尼人穿上节日盛装,杀猪宰鸡、舂糍粑,祭祀祖先,宴请亲朋,共庆新年。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上山采野花、摘野果。男人们不论年龄大小,都要做一个陀螺,大家到开阔的场地上开展打陀螺比赛。
拉祜扩也节,是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拉祜扩也”节这天(每年农历小年十五),整个村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杀猪宰鸡、舂糍粑、荡秋千、打陀螺、跳歌,共同辞旧迎新。
民族文化
贝叶文化,是因为保存于用贝叶制作而成的贝叶经本里而得名。
贝叶文化包括贝叶经、用棉纸书定的经书和存活于民间的傣族传统文化三个方面。
傣族西双版纳民族中唯一有自己文字的民族,称为“傣泐文”,傣族文字的载体,沿用至今的除了民间用近代的纸书写外,抄写佛经的主要是“贝叶”。贝叶是取自一种叫贝叶棕(Corypha umbraculifera)植物的叶片,经一套特殊的制作工艺制作而成,所刻写的经文用绳子穿成册,可保存数百年之久。
哈尼族没有传统的文字,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今仍在试行中。他们的文化都是靠口传心授或传统习俗代代流传。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是云南原始的传统手工制陶术。其特色是慢轮手工制作,器物表面均用有纹的木拍拍打出印纹。制作主要工具有转轮、木拍、竹刮、石球等,主要技艺流程包括舂土、筛土、拌沙、渗水、安装转盘、制坯、打坯、干燥、准备烧陶、烧陶等环节。用料上以泥土加砂石料来改善成型性能。
傣族传统制陶是中国原始陶艺的代表,2006年5月20日,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获荣誉
2020年10月15日,荣获2020年云南省脱贫攻坚奖扶贫先进集体。
领导
参考资料
勐龙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人民政府.
农村经济 .数字乡村 云南新农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3 18:04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