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社会党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
匈牙利社会党(Magyar Szocialista Párt),匈牙利反对党。1989年10月7日成立,主要成员为知识分子、职员和企业家。现任联合主席昆豪尔米·阿格奈什(KUNHALMI Ágnes)和科姆亚特·伊姆莱(KOMJÁTHI Imre)。
初期调整
大会通过社会党纲领声明和新党章,决定对党员重新登记,选举涅尔什·雷热为党的主席和由25人组成的主席团。新党章不再提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取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作为自己活动的指导思想”,放弃“把建设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在党的组织原则上摒弃“民主集中制”,等等。明确规定社会党的性质是“毫无保留地接受人类发展的普遍价值,即人道主义、自由和民主并具有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政治组织”,“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小企业家、匈牙利民族和其他民族同胞的党”。社会党的目标是建立“民主社会主义”,政治上实行多党制和议会民主,经济上建立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建立社会公正、合理、机会均等和社会福利保障的牢固体系,实现社会团结互助。到1989年12月底,原社工党72万党员中有5.5万人登记加入社会党。1990年3月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中,匈社会党获得国会386席中的33席,居第4位,但被排挤在政府之外。在1990年5月召开的社会党“二大”第一阶段会议上,涅尔什·雷热宣布辞职,霍恩·久洛当选为党的主席,波日高伊·伊姆雷当选为副主席。这次代表大会指出,匈社会党属于社会民主党性质,在政治上不是匈牙利共产党、劳动人民党和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继承者。它接受1989年6月社会党国际原则声明,并谋求加入社会党国际。同年11月,社会党“二大”第二阶段会议上,通过了社会党7点纲领声明和新党章。
参政情况
苏东剧变以来,匈牙利社会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其间有过辉煌,也遭受过沉重的打击。从1989年到2011年的22年中,在多党议会民主制下,匈牙利一共进行了六次国会大选,社会党经历了两次大的起落浮沉,由此形成社会党发展演变的两大周期。从1989年到1998年是社会党发展演变的第一个周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党既遭受了被疯狂打压的痛苦,也迎来了成功的喜悦,经历了其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第一次沉浮。
在野、第一次执政与下野
1990年3月25日和4月8日,匈牙利分两轮举行实行多党议会制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自由大选”。社会党得票8.55%,获33席。本次大选是在一片“打倒共产党”、“选谁都可以,只要不选共产党”的叫喊声中进行的,结果可想而知。反对党在本次大选中迅速崛起,并大获全胜,民主论坛与独立小农党、基督教民主人民党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社会党虽然是国会中的第四大政党,但终因没有一个政党愿意与之联合组阁而沦为在野党。西方媒体纷纷报道“左翼被打败了”,“左翼从根本上消失了,从长远来说没有未来”,“社会主义和所有相关的左翼都结束了”。
在反共浪潮中,下台后的社会党内外交困,不得不为生存而努力。为赢得下一次大选,社会党立下三大目标:一是重塑政党形象。同前社工党划清界限,加强党的社会民主党性质,以加入社会党国际为目标。二是制定积极的政治战略以确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社会党深入实际,接触民众,了解情况,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一整套整治匈牙利经济和社会弊端、着眼于大多数人利益的竞选纲领;注意团结和联合左派友党和团体,如注意联合匈牙利最大的群众组织——全国工会,还表示如果大选获胜,愿意同自由民主主义者联盟联合组阁。三是使选民深信保守联盟必败。社会党拥有一大批从中央到地方的具有多年从政经验和实际能力的干部,社会党的这些做法也顺应了既对现实社会主义失去信心又厌倦了给他们带来痛苦的趋向西方模式的转轨,想在现实社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之间寻求“第三条道路”的社会心理。
1994年5月8日和29日匈牙利分两轮举行剧变以来的第二次国会大选。这次共有15个党派参加竞选。选举的最终结果是:社会党得票54.14%,赢得了386个席位中的209个席位,社会党东山再起,重新成为执政党。社会党与自民盟组成联合政府。
社会党上台执政后,顺应多党议会民主制、私有化和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回归欧洲的历史潮流,突出显示了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寻求发展的特性。
大选后,社会党为避免形成一党与多党联合力量抗衡的局面,在做出让步的情况下与自由民主联盟联合执权。虽然自民盟与社会党有着某些共同的思想基础,但是在经济政策等方面两党却存在较大分歧,致使联合政府危机频发,社会党执政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此外,社会党内部也存在分歧,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执政能力。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在整个东欧地区私有化大潮的推动下,加速私有化,实行经济紧缩政策。紧缩政策的实施,致使执政党内部矛盾加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各种社会矛盾一起爆发,游行示威和罢工活动此起彼伏。紧缩政策虽然收到了一定成效,为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但是社会党却不得不吞下因经济紧缩而失去选民的苦果。
1998年5月10日和24日,匈牙利分两轮举行剧变以来的第三次国会大选,青民盟首次上台,与独立小农党和民主论坛组成联合政府。社会党获得135席,沦为最大的在野党。
在野、连续执政与三度下野
从1998年到2010年是社会党发展演变的第二个周期。社会党经历了其发展演变的第二次沉浮。在这一时期,由于匈牙利政治经济转轨的主要工作大体完成,政党制度基本建立,党派斗争逐步纳入有序轨道,努力争取和维持执政地位成了社会党活动的主体。
在短期的内部混乱和推避失败责任后,社会党很快开始了内部的重新调整。社会党从三方面进行改革:一是结束党内派系争斗,在保持原有的老的领导人基础上吸纳一些年轻人进入党的高层领导集体。在之后的几年中,许多年轻人和女性职员加入了党的高层领导集体。二是拓宽社会基础,把女性选民、年轻人、中下阶层民众作为争取对象,与贸易联盟和国内其他社会组织结成联盟来吸引那些持观望态度的民众的支持。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民主纲领。2000年11月党代会通过文件,该文件以社会党国际《斯德哥尔摩宣言》中表述的欧洲社会民主党理论为基础,是为符合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规范而作出的努力,但同时申明必须符合匈牙利特殊的国情。社会党试图从实际国情出发,通过改革成西欧模式的政党来洗掉自己本身所固有的“污点”,以期在2002年大选前给选民以新面目。2002年4月7日和21日匈牙利举行了剧变以来的第四次国会大选。社会党得票42.1%,在国会386个席位中获178席,其竞选盟友自民盟得票5.5%,获20席,两党在国会中所占比例达51.3%,再度夺回执政权。
社会党和自民盟再度联合执政,联合政府面临着与第一次执政时基本相似的处境。
第一,社会党内依然存在分歧,与自民盟存在矛盾。
第二,经济转轨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任务依然严峻。
第三,继续推进匈牙利“回归欧洲”的进程。
为了顺利实现入盟目标,社会党政府缓和了因上届政府实施《邻国匈牙利族人地位法》而引起的与邻国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的矛盾,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改善了与俄罗斯的关系,与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协调了入盟谈判中的立场,并于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
为应对反对党的挑战,巩固执政地位、实现连续执政,以总理久尔恰尼为首的全国选举委员会,开展“形象运动”,提出“安全、勇气和公正”的口号。在选举前夕,久尔恰尼亲临布达佩斯抗洪现场,帮助抢险人员在堤岸旁堆积沙袋,为自己和社会党赚得了选民的好感。
2006年4月9日和23日举行了匈牙利剧变以来的第五次议会大选。社会党和自民盟两党总共获得210席,占议会席位的54.4%。执政党获得连任,这是匈牙利剧变以来第一个赢得连任的政党。
连续执政以后,社会党政府继续推进匈牙利“回归欧洲”和欧洲一体化进程。但在内政方面,社会党政府却实施了与民主社会主义倡导的社会福利主张背道而驰的紧缩政策和医疗改革。
紧缩措施加重了民众的就业压力和社会负担,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随着久尔恰尼在5月社会党代表大会上的发言录音被曝光,社会上的不满情绪更加激烈,社会党的声望大幅下降。以青民盟—匈牙利公民联盟为首的反对党借机发起对社会党的进攻,要求久尔恰尼和社会党政府下台的抗议活动此起彼伏。
医疗改革法案导致社会党内部以及社会党与自民盟之间的矛盾加剧,分歧更加扩大。3月底,久尔恰尼在社会党代表大会上批评自民盟,宣布解除自民盟成员霍尔瓦特·阿格奈什的卫生部长职务,引起自民盟的强烈不满。4月底,自民盟退出联合政府,社会党单独执政。
2008年9月以后,国际金融危机席卷而来,使得执政的社会党雪上加霜,以青民盟—匈牙利公民联盟为首的反对党以政府应对危机不力为由,多次要求政府辞职并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社会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为了缓解执政危机、维持执政地位,社会党以退为进,久尔恰尼辞去社会党主席职务,选举社会党议会党团负责人兰德沃伊·伊尔迪科为社会党主席。接着,社会党向议会递交了对总理久尔恰尼的不信任动议,议会通过动议并选举鲍伊瑙伊为总理。
鲍依瑙伊总理在最短的时间内任命了政府各部部长,成立了在他直接监控和领导下的危机管理小组并且紧急出台了一揽子反危机紧缩计划。这些步骤和措施有利于改善匈牙利的竞争力,但却大大地影响了消费、投资、就业和出口,社会党已无力挽回民心。
新政府同时面临着五大挑战:时间的短缺、执政的社会党内的意见分歧、前任的政治阴影、在议会中起平衡作用的自民盟的制约以及紧缩政策将会引起的社会抗议。
2010年4月11日和25日,匈牙利分两轮投票进行剧变以来的第六次国会大选。青民盟和基督教民主党在57个未决选区中的54个选区胜出,共获得263个议席,占全部议席数的68%,即2/3以上。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匈牙利首次有政党在选举中获得如此压倒性的支持。以排外和民族主义为号召的“更好的匈牙利运动尤比克党名列第二,执政的社会党支持率只剩下16%,最终获得59个议席,社会党遭受惨重的打击。
政治定位
纵观剧变后的匈牙利,社会党在匈牙利经济社会转轨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无论在台上或台下,社会党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和作为,不仅积极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着力推动制度的变革,而且充当了塑造新社会制度的践行者和中下层社会群体的代言人。
(一)社会党是积极支持和推动匈牙利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力量
剧变初期,社会党的纲领明确申明:党的目标是民主社会主义,建立以混合所有制经济、社会市场经济和法制体制为基础的多党议会民主制度。为了进一步消除人们的误解,在党的二大文件中再次申明党的性质是社会民主党,以加入社会党国际为目标,并于1992年成为社会党国际观察员国。社会党努力重塑党的形象,淡化意识形态,积极发展与社会党国际的关系,反复强调“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将以反对党的身份”出现,成为一个建设性的反对派。
社会党不仅在纲领宣言中多次申明自己的议会民主政党身份,而且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社会政治经济转型。在台下,社会党遵循议会政治原则,在议会中恪尽职守,为政治经济转型建言献策,充分展示了议会中“建设性反对党”的良好形象;在台上,积极推进政治经济转轨进程,匈牙利的私有化正是在“博克洛什计划”下完成的。
(二)社会党是塑造匈牙利新社会制度的积极践行者
社会党不仅积极支持和推动匈牙利的社会变革,而且以理论和实践表明自己是塑造匈牙利新社会制度的积极践行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进行休克补课,推进私有化,加速经济社会转轨。
社会党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党外抗议、党内分裂,仅1995年一年便有7名社会党人部长辞职,紧缩政策的制定者财政部长博克洛什更是众矢之的。但是紧缩纲领却使匈牙利的经济发生了根本的转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匈牙利第一次从东欧债务危机之首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只有中等外债的国家。1999年,匈牙利经济(不计灰色部分)已超过1989年剧变前的最高水平,虽然落后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但不仅走出了剧变后的滑坡与萧条时期,而且也走出了自80年代以来一直持续的高债务、高通胀、低增长状态。
其次,促进政党制度的良性发展,成为政党政治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社会党代表了匈牙利中下层人民的利益
社会党在维护中下层民众利益,充当其政治代言人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转轨初期,社会党明确反对右翼政府的不合理的国内政策,如反对宪法修正案。同时在经济社会领域中,积极维护工人和中下层人民的利益。右翼政府所实行的土地补偿法和重新私有化,严重损害了农业和与之相关的中下层人民的利益,社会党强烈反对右翼政府这一做法,捍卫了中下层人民的利益。作为议会党,社会党注意总结经验教训,根据民意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竞选策略,如降低失业率、控制通货膨胀,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增加社会保障,改善人民生活等,这得到了广大中下层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
社会党提出了经济领域的改革计划,主张把重点放在缓解失业、减轻社会最贫困阶层的负担等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如久尔恰尼上台后采取了新的税务政策、住房政策、民族政策、取消兵役制、打击伤害儿童等颇有成效的政策,实行减税计划,进行医疗体制、教育体制改革。他本人也表示:“应该建立这样一个社会政治体制:政府是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而不是帮助那些生活安定的人。”当然,由于转轨的复杂性,社会党政策调整的空间实际非常有限,不得不采取一些与其政治理念不符的举措,但总体来看,社会党总是努力实施有利于中下层民众的政策,减轻经济转轨给他们带来的阵痛。
发展前景
匈牙利的第六次国会选举开创了匈牙利第三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这从根本上关系到1989年改制以来形成的多党议会民主制度的命运。欧尔班政府是民主转制以来第一个非联盟的多数党政府和第一个右翼党政府,2/3的多数使得匈牙利的政治格局从此走到“拐点”,同时也赋予了欧尔班政府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对国家宪法进行修改,推荐新的共和国总统,改变地方政府的法律,挑选和剔除国会议员队伍以及削减地方政府机构等等。2011年4月18日匈牙利国会通过名为《基本法》的新宪法,新宪法于2012年1月1日起生效,虽然社会党和LMP党抵制了这次投票,但是由于执政的青民盟和基督教民主人民党在拥有386席的国会中占2/3多数议席,因此新宪法毫无悬念地获得通过。
大选后的社会党处境艰难,表示将以其信念和意志“跌倒了再爬起来”。社会党明白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是重新赢得选民的信任,首先进行了切实和坦诚的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左派政策的实质、内容和风格。社会党明确指出,将会成为建设性的反对党,将在议会里代表劳工、工薪阶层、退休人员和学生的利益。
近闻
匈牙利社会党呼吁提高高等教育工资 反对党董事会主席于2024年3月20日表示,社会党呼吁政府开始就公立大学加薪问题进行谈判,类似于近年来根据政府大学重组计划转移到基金会的大学工资上涨问题。
参考资料
匈牙利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1 14:03
目录
概述
初期调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