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中国北京市公办高校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Beijing Polytechnic),简称“北京电科院”,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国家级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办学历史
前身溯源
1958年,北京邮电工业学校创建。
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学校创建于1964年,是一所隶属于北京市教委的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
北京市汽车工业学校创建于1979年,是隶属于北京市教委的一所面向北京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并兼有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职业学校,是北京市政府1993年首批确定的“北京市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多校合并
1999年8月,北京一轻工业学校、北京市轻工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6月,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北京邮电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2007年,学校成为北京市现代制造类专业教师培训基地。
2007年3月,原北京市机械工业学校、原北京二轻工业学校、原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学校、原北京市汽车工业学校四所中专校并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持续发展
2007年,学校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
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单位并通过教育部验收,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5年,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7年5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第二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2019年12月,列入教育部、财政部“双高计划”第一轮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
2020年4月,入选首批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名单。
202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2022年12月30日,发起成立先进制造业现场工程师校企协作联盟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下设11个二级学院,共开设35个高职招生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845人,其中专任教师532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484人(其中博士119人),副高职称以上专任教师212人(其中正高47人),“双师型”教师比例79.60%。拥有全国优秀教师6人,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入选名师1名,北京市优秀教师24人,北京高校教学创新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1人,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9人、职教名师8人、高创人才1人,9名教师入选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聘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逯家富作为学校专业建设的首席专家,“长城学者”陈勇和高级工程师、飞机铆装钳工高级考评员白冰如作为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具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9个,市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建有北京市工程师学院3个、北京市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试基地3个。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5个北京市“特高”骨干专业群,具有多项国家级、市级精品课程与教学资源库。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教师取得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多次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取得奖项,多次获评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参编的多部教材入选国家规划教材。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与300余家世界500强和行业头部企业长期深度合作,成立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ARCFOX学院、百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久其产业学院等实体产业学院,建设7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发70多个生产性实训项目,开设20余个企业订单或定向班。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为中国职教学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世界职业院校联盟成员单位,获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2021年底,学校与突尼斯自由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依托自由大学开设海外技术技能培训基地。
2024年9月13日,马来西亚美兰大学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涵盖学术交流和教师资格、学生学分互认等内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多个合作共建创新工作室与校级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2022年,学校获批教学改革及研究经费共8922.96万元,完成多项厅局级、司局级课题项目。
学术资源
据学校官网2024年9月数据,学校图书馆拥有纸本藏书近120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20.6余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850多种,各类数据资源库30多余个。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学校校徽中心位置是两个大写的字母“E”对称组合,分别代表Education(教育)和Enterprise(企业),寓意校企合作,体现了学校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两个E的组合又像一条大道基石,代表学校为学生铺设着成才之道。两个E的中间是负形为一个“北”字,点明北京之意,E字组合上方的三颗星,代表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总体寓意是学校为北京的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心位置下方的数字“1958”,表明了学校的创建年代,体现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中心的立体背景象征着地球,从中体现了学校全球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校徽整体色调为深蓝与浅蓝的和谐变化,给人以活力、进取、创新的视觉感受。
精神文化
求实、创新、厚德、重艺
学校校歌为《匠心筑梦》
学校校歌歌词以办学理想—匠心逐梦-匠心筑梦为主题展开。歌词的结构分为主歌两段再加副歌一段。第一段主歌说明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的理想和追求,具体阐明学校的方位,历史沿革,校训,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突出“国匠名庠,匠心筑梦,工匠精神的内容”等核心词,最后提出办学目标——匠心筑梦。第二段主歌,在重复主题“我是谁”的前提下,阐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生在大学生活阶段黄金岁月中学习的要意和要义。提出专业职业的社会认同标准。提出成才目标:要成为国之大匠名匠——技能追求卓越,人生踏出不凡足迹。副歌与前两段主歌形成呼应达到高潮。暗所在地人杰地灵,再次表达学校师生对新时代对学校的自豪、感恩和立志成才的雄心壮志,表达了学校师生要成为什么人,为国奋斗用双手创造辉煌的崇高理想和终身追求。
社团文化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共有69支社团、2800名成员,其中有30余支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类社团常年活跃,在方程式赛车、机器人技术应用、3D建模打印、无人机应用、数字孪生等细分领域开展创新实践。
行政管理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7 18:10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