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二级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原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创建于1957年。学院成立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二万多名毕业生。学院下设运动训练学、重竞技、体操、网球、乒乓球、小球、手曲棒垒球、冰雪运动、极限运动等九个教研室(教研团队),拥有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训练重点实验室,是全国体教联盟运动训练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86人、教授13人、副教授26人。现有本、硕、博各层次学生1600余人。
学院概况
竞技体育学院始建于1957年,是北京体育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是全国高校中首个培养出奥运冠军的学院。我校运动训练专业发展与新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紧密相关,溯源于195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创建中央体育学院培养青训运动员。该专业2007年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院下设运动训练学、重竞技、体操、网球、乒乓球、小球、手曲棒垒球、冰雪运动、极限运动等九个教研室(教研团队),拥有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训练重点实验室,是全国体教联盟运动训练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86人、教授13人、副教授26人。现有本、硕、博各层次学生1600余人。
学院设立运动训练专业,开设有体能训练专项班,培养各类运动训练领域专门人才。学院拥有运动训练专业的博士点、硕士点。
学院注重将教学、科研、训练紧密结合,始终不渝贯彻“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造就出了一批品学兼优的高级体育人才。先后培养出国际健将80多人、运动健将近300人、世界冠军40多人次、亚洲冠军100多人次、全国冠军400多人次。该院学生在奥运会比赛中共获得10枚金牌。其中,陈中蝉联2000年悉尼、2004雅典奥运会冠军,罗微、张国政、王旭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分别获跆拳道、举重和摔跤3项冠军。
学院特色
竞技体育学院将本着“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的办学理念,贯彻建设综合性、高水平的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办学目标,抓住北京体育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大学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历史机遇,围绕运动训练这个品牌,狠抓特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更多应用性人才,促进学院各方面工作开展,展现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新面貌。
学院立足“建设综合性、高水平、有特色的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目标,以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三员”培养为重点,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多元化、协同化、贯通化、复合化、国际化、科技化”培养为突破口,构建“国家主导、学院办学、社会协同、国际合作”的新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纵向一条龙”、“横向一体化”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国家情怀、社会责任、国际水平”的新时代优秀竞技体育人才。
学院紧扣体育强国建设、“双一流建设”目标,进一步合理优化运动项目结构布局,巩固优势项目、提升潜优势项目,加快发展短板项目、国家急需项目,实现夏季与冬季项目的协调发展。学院不断优化现代运动训练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训练竞赛、科学研究的组织构架,努力打造成为国家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资料
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简介.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13 16:28
目录
概述
学院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