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简称“北工商(英文缩写为BTBU。)”,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学校是
北京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
研究型大学,为
京津冀高校商科类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全国第一所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美国食品科技学会和
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国际双认证的高校。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北京商学院前身为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干部学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干部学校、中央商业干部学校和中央商学院。1950年初,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干部学校建立。1953年,中央商业干部学校建立,1958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干部学校合并到中央商业干部学校。1959年商业部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央商学院,1960年更名为北京商学院,中央商业干部学校与北京商学院合并。1969年北京商学院因“文化大革命”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招生。
北京轻工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先后隶属国家轻工业部和中国轻工总会,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轻工业高等院校之一。1958年和1960年,天津纸浆造纸学院筹备处和轻工业部干部学校先后并入。1970年迁入陕西省咸阳市,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原址重建。
1982年,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成立,隶属于
机械工业部,主要是面向机械工业行业培养管理干部。
合并发展
199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工商大学由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合并,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组建而成。2003年8月,经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翌年起与
中央财经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4年,良乡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7000余名学生入驻,一期工程分为教学科研区和学生生活区,由16栋教学楼、10栋学生公寓和3栋综合楼组成。2007年6月,学校接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于次年3月获得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优秀。2008年10月,学校正式成为中国金融学年会理事单位。2011年,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发起全国区域金融论坛。
2012年12月,学校食品(含保健食品)添加剂与安全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授予学位学科名称为“食品科学与工程”。2014年9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被批准为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同年12月,学校获批成为承担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
2016年6月,北京工商大学与天津财经大学、河北大学合作成立京津冀商科类协同创新联盟。2017年5月,学校入选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年,良乡校区二期新建工程开工筹建。2018年5月,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5月,学校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同年9月,“应用经济学”学科获批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12月,北京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成立。
2020年,学校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同年7月,北京工商大学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2021年11月,学校系统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工商管理3个学科成功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至此,学校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已达5个。
2023年1月,北京工商大学数字未来中心揭牌成立。11月,“系统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工商管理学”3个学科获批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4年3月,北京工商大学与
中国气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农产品气候品质研究、金融气象服务科技、人工智能气象服务领域融合应用、气象新媒体信息传播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开展协同研究和攻关,共建“政产学研用”高效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11月,北京市已建设的14个市属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包括北京工商大学的数字商学交叉学科平台。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4个学部,含10个学院、1个教学部、3个书院,开设本科专业61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北京工商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联合培养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学校先后获批应用化学、产业经济学、食品科学和会计学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民商法学、材料加工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工程和企业管理6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学校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3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学校拥有5个
ESI全球前1%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641人,其中专任教112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66人,副教授523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含双聘院士2名、兼职教授3名),国家级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国家级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项目人选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北京学者2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1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北京市人才计划项目人选17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1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北京市专业群建设与改革试点1个,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专业2个。
学校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2部,入选第一批、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3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1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35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20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单位2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
合作交流
截止2024年4月,北京工商大学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82个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开展国际交流项目。2013年、2014年,学校先后获批与爱尔兰考克大学应用统计学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6年,学校获批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项目,成立“一带一路”科技与经济合作联合培训中心,连续八年举办“一带一路”中巴科技与经济合作学术论坛,开展相关专业培训。2017年,学校获批成立“中国—加拿大食品营养与健康联合实验室”,并与自然科研集团和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三方合作出版期刊《NpjScienceofFood》。
学校实施“留学北京工商大学行动计划”。2020年,学校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2年、2023年,在中国-东盟交流周联合主办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学校先后加入中波大学联盟,中外财经教育联盟、中爱中外合作办学联盟(中方高校)和“一带一路”经济类大学联盟,以此为平台,助力“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发展、交流互鉴、合作共赢。2023年,学校获批港澳台本科学生招收资质,进一步密切与深化学校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全面提升学校开放办学的水平。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拥有科技部中国-加拿大联合实验室、环保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高精尖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哲社研究基地等20个重要省部级科研平台和15个省部级行业协会科研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4月,近5年,北京工商大学共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课题2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6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0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优青项目3项;获批北京市科技重大项目1项;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3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7项;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5项。
北京工商大学共获授权发明专利723项,实用新型专利77项;出版学术著作308部;发表学术论文9349篇,其中A区论文5008篇;以第一单位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2项;2023年科研项目到账经费1.85亿元。学校目前主办3种中文学术期刊,其中《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权威数据库,《食品科学技术学报》入编美国工程索引(E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权威数据库,《中国塑料》入编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权威数据库,这些刊物学术特色鲜明,质量优异,多次获奖。
北京市社科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工商大学等多家单位,组织40余位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对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专题研究,形成了《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这项综合成果。
学术资源
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于1999年6月由原北京轻工业学院图书馆和原北京商学院图书馆合并组建,包括阜成路校区图书馆和良乡校区图书馆两个馆区。馆舍总面积25793.1平方米,阅览座位2151席,无线网络覆盖全馆各区域。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196.3332万册,电子图书131万册,各类数据库98个。先后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签订了文献传递协议,加入BALIS馆际合作网络以及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联合体的馆际互借系统,形成了以经、管、工科为主,理、法、文、史等多学科兼顾,由印刷型资源、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共同构建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原《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83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工商大学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教授任主编的公益性学术期刊。入编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多家数据库、文摘杂志列为固定刊源。被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俄国《文摘杂志》(AJ)、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收录。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的栏目有本刊特稿、专家论坛、专题研究、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安全监管。主要刊发食品科技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包括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论文,以及反映食品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高质量综述文章。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前身为《北京商学院学报》,创刊于1981年,初为季刊,1992年改为双月刊。2001年,由于北京商学院和北京轻工业学院合并为北京工商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为以贸易经济为特色的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办刊宗旨为:真实反映贸易经济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研究动态;及时刊登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理论的前瞻性观点;科学总结商业理论研究与商业实际工作成败得失;全面透视经济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
自1992年以来蝉联入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归为贸易经济类;2006年以来持续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04年以来连续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8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归为贸易经济类。1999年以来多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14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2019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名刊”;2008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北京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名刊”,“贸易经济”栏目连续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名栏”。2004年12月起被收入CNKI“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此外,常年与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等网络数字平台保持合作关系,学报发文可在上述平台检索。
《
中国塑料》是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性(中央级)科学技术期刊,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北京工商大学、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主办。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期刊,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自2017年1月,《中国塑料》与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超星“域出版”等平台开展合作。《中国塑料》设有综述、材料与性能、加工与应用、助剂、标准与检测、塑料与环境、机械与模具等栏目。
《
精细化工》于1984年6月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筹)会刊。入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卓越计划项目——梯队期刊。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石油和化工精品期刊40强”等荣誉,每年多篇优秀论文入选“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被EI数据库(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社中文文献数据库》[JST]、俄罗斯《文摘杂志》(pж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收录。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板》(CSCD)来源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源期刊。
主要栏目有:功能材料、表面活性剂、电子化学品、生物工程、中药现代化技术、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香料与香精、医药与日化原料、食品与饲料添加剂、有机电化学与工业、皮革化学品、淀粉化学品、水处理技术、橡塑助剂、纺织染整助剂、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丙烯酸系列化学品、特种染料与颜料、粘合剂、建筑用化学品、精细化工中间体、其他。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北京工商大学校名字体来自毛泽东字体集字。
北京工商大学校徽以蓝色为主色,与海天同色,寓意学校远景广阔;主体部分由双环与“GS”构成,上环为北京工商大学英文表达,下环是北京工商大学中文注册商标。
校徽作为核心部分的GS既是工商二字拼音的首字母,也可变体为一个“品”字形,同时还是英文字母三个“G”的组合。3个“G”分别代表Genuine真诚地做人(品行)、Grand伟大的胸怀、海纳百川(品位)及Glorious以学校为荣耀、创造辉煌未来(品牌)。三道水波寓意三校合一,源远流长。
精神文化
求真、立德、勤奋、创新
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综合体现出该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代表着北京工商大学的精神。
校训涵义:追求真理,崇德立身,勤奋学习,开拓创新。
《北京工商大学校歌》诞生于2020年北京工商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由学校师生集体作词,著名作曲家
孟卫东谱曲,旨在以歌曲形式传承学校优良传统,抒发师生为学抱负和青春理想,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
“玉渊潭清,永定河长”既标明学校两校区的地理位置,即阜成路校区位于玉渊潭畔,良乡校区位于永定河边,又以“潭清”“河长”喻示学校历史的源远流长和学校发展的蓬勃生机。“工以开物”取自《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和《易·系辞上》“开物成务”,融“巧夺天工”和“开物成务”两成语之意。“商以富邦”取自康有为《各国比较商务表》“国民之贫富,视其商务之多寡而可见矣”和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创办之初提出的办学理念“文以治国、商以富国、理以强国”。“工以开物,商以富邦”承接“北工商”,阐述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育才使命,揭示出学校以商科、轻工和食品为特色的学科格局。“复兴的梦想,乘风破浪”,展示了北工商人逐梦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壮志豪情。
长廊和钟楼,是学校良乡校区标志性建筑。“长廊风轻,钟楼声扬”,不仅营造了静谧优美、风朗气清的校园环境,而且用“声扬”暗示学校培英育彦、声名远扬。“明辨笃行”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弦歌传唱”出自
《庄子·秋水》:“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明辨笃行,弦歌传唱”,再次烘托出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浓郁的育人氛围,描绘了一幅师生教学相长、文化代代传承的美好图景。“青春的理想,展翅翱翔”,表达了北工商人青春勇担当、奋斗正当时的自信和豪迈。
副歌部分突出“求真、立德、勤奋、创新”的校训,以四重排比阐释校训内涵。“修身”取自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为学”取自
彭端淑《为学》:“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在副歌的反复吟诵间,以“求真务实、修身立德、勤奋为学、开拓创新”进一步强化校训精神,使之成为全体北工商人共同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坚守。
整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昂扬豪迈,歌词立意高远,催人奋进,实现了大学精神与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社团文化
校团委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始终把学生社团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截至2021年10月,学校共有各类在册社团共41个,其中学术科技类社团16个,志愿公益类社团1个,文化体育类社团22个,创新创业类社团2个。校团委围绕“服务、支持、管理”六字方针,对社团实行分类管理服务,加强了对社团的支持和奖励力度,切实助力社团发展壮大。
校区情况
学校总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分为良乡主校区和阜成路校区,两个校区固定资产总值34.93亿元。
良乡校区
良乡主校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学城内,良乡校区38.97万平方米。“十五”时期以来,学校完成了改造良乡校区一期等北京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良乡主校区新建面积达25.78万平方米。2004年10月,8千余名学生顺利入驻。“十一五”及“十二五”时期,学校逐步完善阜良乡主校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十三五”及“十四五”时期,学校先后完成良乡主校区二期新建工程等四个单体12.9万平方米建设工作,逐步完成良乡主校区“一院一楼”改造任务,满足了部分院系有序疏解到良乡主校区。
阜成路校区
阜成路校区位于海淀区阜成路11号、33号,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315亩),建筑面积20.25万平方米;校区分为东、西区两部分;有教学楼、图书馆等教学生活设施。校区拥有北京市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工商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酒类品质与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酿酒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绿色塑料成型技术与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塑料卫生与安全质量评价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剂工程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食品链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室。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求知广场
求知广场正对着文科楼,为下沉式广场。正中央的露天舞台可供举办各类活动。舞台南面为石材铺就的广场,左右两侧共立有七根景观柱。舞台北面正后方为飘之草地,由铺装面与草皮相间而成;两侧为木平台,其设计既追求独特又与实用相结合,同学们不仅可以漫步其上以观赏湖区美景,还可在木平台上坐下小憩。
大湖区
大湖区在求知广场北面,为人工湖。湖底为自然修整铺以碎石、置上卵石形成,无采用水泥、防渗膜等防渗措施。建成后,水面将种植水上植物,荷花是重要的品种。正中央水面还将建一横贯东西的景观桥。
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在中央湖区的正北方。整个景点中央为层叠有致的方块形组成,南侧为水面,即相对于大湖区而言的小湖区,北侧为假山。观者可以看到水从假山中流出,自上而下至层叠的方形建筑上方后层层倾泻到湖面,形成人造瀑布,寓意山高水长。另外,景点西侧还有浮雕墙可供观赏。
师恩泉深
师恩泉深位于钟楼与文体馆之间。顾名思义,该景点亦有水,位置就在景点东侧,为一长方形水池。水池东面设计有浮雕墙,前方为小甬路。景点中间横穿南北的是一条笔直的铺装路,东侧蜿蜒似水流的也是铺装路。
旭曦亭
旭曦亭位于行政楼南侧,建有亭子、景观桥和人工水系。亭、桥、水的组合,似有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在里头。而岸上的依依垂柳、成片盛开的紫色花朵更为这景色平添了几分柔情。
知名校友
学界
政届
商界
文化界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