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是北京大学下设的教学院部。
机构简介
北京大学运动场馆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包括:五四体育中心、第一体育馆、第二体育馆、理科楼地下厅、邱德拔体育馆等设施。体教部现有教职员工161人,其中在职教职工5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4人、讲师10人、助教1人、教辅人员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2人,国际裁判3人、国家级裁判10人,具有博士学历16人(博士在读1人)、具有硕士学历17人,具有双学士学历10人。55岁以下非研究生学历教师全部进行过研究生课程培训,整个师资队伍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教师队伍中,除了有许多常年从事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的教师外,还有从事体育社会人文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等其他 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人员。体教部教师进行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科研、群体工作之外,还承担全校教职工体育协会、体育社团以及体育研究机构的兼职社会服务工作。
目前,体育教研部正以一个基地、7个中心(妇女体育研究中心、体育健康研究中心、武术研究中心、养生研究中心、教学科研中心、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等7个研究中心),还有体能、教学等3个实验室为龙头进行了大量的体育科研工作。近五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项,出版专著30余部,获各种学术会议论文一二三等奖数十项。其中“北京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获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立项;“北京大学体育课教程”获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此外,中国奥委会“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基地”正在筹建中。
2003年2月27日,
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北京大学建立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基地成为北京大学12个人文社科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吴志攀副校长任基地主任。2007年1月25日,中国奥委会与北京大学签署了《中国奥委会与北京大学合作协议书》,这标志着,北京大学正式成为2008奥运会提供科技服务的合作单位,这是中国内地高校中唯一获得这一荣誉的高校。为此,北京大学将成立“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基地”。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北大体育教研部将进一步优化机制,改善科研条件,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尽快提高研究基地的整体水平,努力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重镇,为创建
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特色体育而努力奋斗。
现任领导
主任:钱俊伟
副主任:吴飞、郑重、刘茂辉
发展历史
北京大学体育工作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
京师大学堂时期。
1917年
蔡元培先生主持校务后,大力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包并”,在很多场合,蔡元培先生都把体育排在“德育、智育、美育”的前面,提倡“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在民族危难的时候还把体育排在了第一位。
1922年第一次“
直奉大战”爆发后,经蔡元培先生倡导正式成立体育部。其后,体育教研部虽然随着国家的兴衰几经跌宕,但一直致力于北京大学各项体育教学与活动,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解放后,体育教研部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从2007年起,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正式面向全国招收
体育学专业研究生,硕士生教育标志着北京大学体育教学科研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教育科研
体育教学方面,每年开设520多堂体育课,涉及近50门体育课程,率先实行“五自主”(时间、教师、项目、锻炼、评测)特色教学。学生体育课成绩实行“合格-不合格”考核办法,改五项达标为12分跑测试,结合体质健康测试和63公里课外锻炼,推行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一项依据,这些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育人新探索举措使得北大体育人走在了体育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从2007年起,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正式面向全国招收体育学专业研究生,硕士生教育标志着 北京大学体育教学科研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科研方面,体育教研部现有2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2个校级实验室:体医融合创新实验室和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实验室。5个校级人文社科类研究机构,分别为北京大学妇女儿童体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和户外拓展研究中心。1个由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批准的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研究中心。近十年来我部教师围绕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体育产业、学校体育、妇女儿童体育和运动训练领域开展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60项,企业委托课题60项,出版学术著作100部,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30次。“北京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获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立项,“北京大学体育课教程”获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2007年1月25日,中国奥委会与北京大学签署了《中国奥委会与北京大学合作协议书》,这标志着,北京大学正式成为为2008奥运会提供科技服务的合作单位,这是中国内地高校中唯一获得这一荣誉的高校。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北大体育教研部将进一步优化机制,改善科研条件,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尽快 提高研究基地的整体水平,努力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重镇,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特色体育而努力奋斗。
在校园体育方面,体育教研部非常重视学生和教职工的课外体育锻炼的问题。北京大学现有学生体育社团49个,教职工体育社团近11个,其中自行车协会和山鹰社多次荣获北京大学品牌社团称号表队,在5大品牌社团中,体育社团独占2席。北大体育教研部正式成立了由学生社团、业余爱好者组成的43支普通学生代,共计600余名运动员。2016年,北大普通生代表队在北京市大体协“阳光杯”“朝阳杯”体育联赛评比中双双进入三甲;2017年2月14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总决赛,北京大学滑雪队一举夺得全国总冠军;2018年5月15日,由我部老师带领的北京大学珠峰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北大体育文化氛围极其浓厚,春秋两季的田径运动会、冬季越野长跑、课外锻炼等活动注重学生“”自我教育、全面发展”,以 “五四夜奔”与U-R盛典活动为代表的新体育品牌活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我部还与校教务部、团委联合制定了《本科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规章制度》,《本科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规章制度》的出台有效保证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质量,并得到了师生广泛的好评。
在运动训练方面,北京大学是北京市第一批高水平运动队试办学校, 1993 年成为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单位,在1988年、1992年、1996年、2007年、2012年、2017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北京大学6次获得最高荣誉——“校长杯”,是获此殊荣最多的学校;2018年,北京大学荣获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锦标赛男子团体第一名;2014年,北京大学男篮、女篮获得第十六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冠军、第八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总决赛冠军,男女篮球队获得双冠王;2018年,北京大学男篮成功蝉联第二十届东北赛区冠军以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冠军;北京大学女篮蝉联第二十届东北赛区冠军以及CUBA中国大学生女篮总决赛亚军。除此之外,北大高水平乒乓球队、二类队等在全国各类比赛中战绩辉煌,捷报频传。目前北京大学高水平代表队共有7个项目,8支队伍。其中有4支一类队:田径队、男女篮球队、乒乓球队;4支二类队:羽毛球队、健美操队、游泳队、足球队。在校本科生运动员160人,研究生17人,运动员共计177人,教练员一共21人,其中外聘教练员3人。北京大学高水平代表队2003—2018年共达到国际健将8人;国家级健将30人,为我国普通高校运动人才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提供了经验和范例。
师资力量
在职教授
8人
副教授
34人
钱俊伟、刘茂辉、吴飞、郑重、毛智和、王东敏、
曹晓培、戴名辉、黄彬彬、黄育、李朝斌、李杰、李玉新、萧文革、刘铮、唐彦、张冰、刘丽萍、王丽文、亓昕、万平、张亚谦、刘伟、卢福泉、吴尚辉、闵东旭、彭芳、滕炜莹、张剑、周正卿、钱永健、吴定锋、吴昊、余潜、张展嘉
讲师
11人
柴云龙、车磊、
丁宁、杜军明、冯凯杰、花琳、焦晨曦、李贵森、欧阳泽蔓、袁睿超、杨雅晰
助教
3人
外聘教师
8人
刘博、王利、方天丰、李慧林、李晓鹏、王海斌、吴重山、马宗青
光荣退休
王东、
喜勋、
王余、马立军、
宫燕丽、
张玉铭、
赵惠增、
骆正、周田宝、
杨里昌、
田敏月、武援朝、顾玉标、冉文生、安慎玲、白秀贤、陈桂云、陈庆树、
陈占奎、傅忠诚、高淑华、
侯文达、李怀玉、李荣安、李士信、李淑玲、李雅君、
李宜南、李志贵、林志超、刘承鸾、朱继先、骆桂香、
马贵珍、
沈忠民、石爱勤、周朝军、翟峻岚、
于德仁、杨荣华、
孙瑞庆、
孙玉禄、徐帮志、王桂荣、王谦培、吴炳志、
武文珠、
李德昌招生专业
不区分研究方向 :本专业招生方向为体育产业与大健康管理。考试科目③体育综合包括体育概论、管理学基础、运动生理三部分
培养方向
本专业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体育与文化、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文化”方向从跨文化、奥林匹克文化、社会性别文化的角度对体育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体育与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培养体育文化研究和实践的专门人才;
“体育与健康”方向培养学生掌握体育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和生物科学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侧重全民健身研究、侧重运动健康和“亚健康”研究。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