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月1日,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同意<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备案的函》,正式批准《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组织实施。
《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已获批准并实施,方案主要亮点包括:学术委员会为“最高学术机构”、倡导“师生治学”,本科“小班教学”、硕士“重在应用”、博士“加强学术”,科研体制机制试点“国际同行评议”,实行教学科研人员分系列管理等。
《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共9个部分,分三个板块。总论构成第一板块,主要阐述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第二至第八部分构成第二板块,是分论,主要从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科研体制、医学教育与医疗体制、师资人事制度、资源保障与配置体制、管理服务等7个方面,具体部署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第九部分构成第三板块,讲组织领导,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改革事业的领导。
在学校治理结构方面,北大筹备成立章程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并重组校务委员会;颁布实行新版《
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推进学术委员会改革,确立学术委员会为学校“最高学术机构”,并设立专门工作委员会和独立的办事机构,健全学术治理体系和组织架构。同时,倡导“师生治学”理念,建立委员选举制度和自动更替制度。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北大正在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事务联动机制,新创建了教授茶座项目和海南三沙等多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本科生教育坚持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总结经验并继续推广本科基础课程的“大班讲授、小班研讨”模式;继续实施和完善“本科生
研究性学习”。 研究生培养上,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已经由5个
试点学院扩大到25个招生单位;实行了部分博士招生的10%
弹性计划;着力加强学术型博士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硕士应用人才的培养,部分院系已经完全取消了学术硕士。
在科研体制机制方面,在11个院系试点开展国际同行评议;设立了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结合的研究项目,探索建立了理工医结合的创新研究机制,启动了“分子科学
协同创新中心”“国际战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中心的建设工作;开始筹建机器人研究机构,申报“下一代智慧机器人”立项;面向医疗、金融、交通、教育开展大数据研究;探索建立了13个理工医新体制交叉科学科研机构,组织申报多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建设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了“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北京高校协同创新研究院”,整合筹建北京大学国家应用
科学实验室。
在师资
人事制度方面,在全校逐步推开教学科研人员分系列管理改革。新进教研系列人员全部纳入“预聘—长聘”管理制度框架(tenure-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