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二级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前身为1912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1928年更名为英语系。1949年随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1952年北京师范大学与辅仁大学合并,撤销了北京外语系改为俄语系。1960年俄语系再度更名为外语系。1972年重建日语专业。
历史沿革
1912年,英语部成立。这是学校外语学科正式建制的开始。
1913年,英语部首届毕业生17人步出校门。
1928年,更名为英语系。
1949年2月17日,北平的和平解放,北平改称北京,学校也相应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改称外语系,内设英语、俄语两个教学组。
1952年,北京师范大学与辅仁大学合并,撤消了北京外语系改为俄语系。
1960年,学校决定恢复英语专业,俄语系再度更名为外语系。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重建日语专业。
2002年12月,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成立。
2023年5月8日外语学科创建一百一十周年暨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成立二十周年。
学院概况
北京师范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始建于1912年设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著名学者林语堂、于庚虞、焦菊隐、梁实秋、洪深、夏志得、何万福、李庭芗、郑儒箴、郑敏、刘宁、钱瑗、金慕箴等曾在这里弘文励教,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铸就了优秀的治学传统。著名学者周谷城、熊式一、杨人梗、吴富恒等曾在这里潜心研读,为外文学院塑造了扎实而严谨的学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我们学科走出了两位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长:李蒸和袁敦礼。经过百余年的建设与发展,本学科已经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为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外语学科优势与特色。本学科以语言学和外国文学为学科核心基础,以翻译研究、跨文化研究和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为学科拓展方向。本学科长期坚守外国语言文学的人文学科传统,坚持内涵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理论探索、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本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支梯队合理、学科知识完整、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外文学院目前在编教师100余人。设有英文系、日文系、俄文系和公共外语教学研究部,设有7个研究所和5个研究中心,主办《俄罗斯文艺》和《中小学外语教学》等学术期刊。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设有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英语学科教学论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校学生包括30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研究生、600多名本科生和500多名其他各类学生。经过一代又一代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外文学院已发展成为国内高校外语学科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形成了多层次、高规格的外语人才培养体系。
外文学院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和“博学中西、厚德世范”的院训精神,致力于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领先、世界上有影响的外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系所设置
外国语言学研究所
所长:彭宣维 教授  副所长:田贵森 教授
外文学院外国语言研究所努力开展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
本所研究人员参与了几个在研的项目。
其中有:
国家十五社科项目“英语认知语法研究”(周流溪主持,田贵森、彭宣维等参与)。
横向项目(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
“小学、初中、高中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周流溪、王焱华主持,寇学敏、毛大威 )
语言研究所和学院的数据库实验室同一个办公室。研究所得以方便地利用数据库,并参与数据库的建设。
外国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研究所系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下属的科研机构之一,它以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外国国别文学、文艺学为研究对象,负责与外国国别文学、中外文学交流、中外文学文艺学互证和比较有关的科研项目的组织申报、领导实施和督促检查工作。
研究所倡导和主张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下的各种中外文艺理论的多元融会和贯通,提倡和鼓励在中国大文化语境下采用综合方法研究外国文学经典、作家创作和文艺理论学说。研究所倡导“本分做人,诚实为文”的宗旨,鼓励学术创新和学术交流,致力于在若干年内使本所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外语测试与评价研究所
研究所的使命是借鉴国际外语言测试研究的理论与经验,结合中国外语教育的在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研究外语测试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所自2006年9月成立以来完成了两个课题:
1.教育部考试中心《英语高考短文改错改良题型研究》。承担者:武尊民、田桂森、冯采、褚金丽。参与单位有包括北师大外文学院在内的九所学校。由十几名中学教师组织了2000多名学生试测。研究报告得到考试中心肯定,并且给与了经济支持。
2.国内某考试机构《英语水平考试》试测工作。承担者:武尊民、褚金丽。外文学院党政领导给与巨大支持。
所获荣誉
2022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团委被表彰为“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4 14:1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