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物园志
北京植物园管理处编纂的地方志
《北京植物园志》是北京植物园管理处编纂的地方志。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北京植物园的历史以及园内的各项情况。包括科研科普,景观,服务管理和著名诗文词选。
作品目录
北京植物园志北京植物园管理处
版权页
彩图
2001年10月27日江泽民总书记为北京植物园题词
2001年10月27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北京植物园
1993年春竣工开放的月季园
1994年底建成开放的盆景园
1986年底建成开放的低温展览温室
1988年竣工开放的绚秋苑
1983年建成开放的碧桃园
1983年建成开放的丁香园
1983年春竣工开放的牡丹园
1994年重新设计改造的芍药园
1992年重新设计的海棠园
1984年秋开放的水生植物园
始建于1959年的木兰园
1980年建成的宿根花卉园
建成于1986年的集秀园
树木园之夏
树木园之秋
树木园之冬
样式雷绘于清乾隆年间的卧佛寺行宫图
赵迅绘清朝中叶十方普觉寺平面示意图
智光重朗牌楼
古柏夹道
卧佛殿外景
清代行宫院
铸于元代的铜卧佛
曹雪芹纪念馆
梁启超墓
樱桃沟门
清雍正皇帝所赐大藏经
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卧佛寺瞻礼碑
清雍正帝瞻礼碑碑文
清代遗留的输水河墙
曹雪芹纪念馆内的题壁诗
隆教寺现存明代石碑
隆教寺师竹轩
桃花节环境布置
桃花节民俗活动
桃花节景点
花丛中的孩子
科普馆外景
科普馆
科普画廊
古树支撑
古树复壮
红叶招鸟工程—人工鸟巢
月季园
宿根花卉园
芍药园
月季园小品—花魂
盛开的碧桃
碧桃园凝霞门
丁香园之春
黄叶村
树木园
樱桃沟水杉林
樱桃沟
碧桃园
盆景园
月季园一角
黄叶村
秋日小景
绚秋苑澄碧湖
古银杏树
樱桃沟秋色
樱桃沟自然保护试验区
绚秋苑
牡丹园
雪松凝素
卧佛寺琉璃牌坊
卧佛寺月池鼓楼
集季园
隆教寺涵虚亭
北京植物园图1
北京植物园图2
北京植物园图3
北京植物园图4
北京植物园图5
北京植物园图6
北京植物园图7
北京植物园图8
北京植物园图9
美人梅
雪果
‘矮黄金’一枝黄花
‘桔王’小檗
鸡蛋花
八仙花
金露梅
堆心菊
滨菊
白碧桃
福禄考
单粉
菊花桃
马褂木
密冠卫矛
黄玉兰
金叶连翘
金链花
‘古斑同春’牡丹
‘红霞映日’牡丹
‘豆绿’牡丹
‘姚黄’牡丹
‘状元红’牡丹
‘丹凤’牡丹
北京植物园浏览示意图
北京市园林局《公园志》编审委员会
《北京植物园志》编纂委员会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宋、金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第一篇植物园
第一章树木园
图1-1 树木园秋色
图1-2 树木园夏景
第一节银杏松柏区
图1-3 银杏松柏区
第二节椴树杨柳区(绚秋苑)
图1-4 澄碧湖
图1-5 澄碧湖夕钓
图1-6 澄碧湖初秋
第三节槭树蔷薇区
图1-7 槭树蔷薇区内的清代碉楼
图1-8 槭树蔷薇区夏景
第四节木兰小檗区
图1-9 张绍曾墓
第五节古树名木
图1-10 古柏夹道
图1-11 古银杏
第二章专类园
第一节木兰园
图1-12 木兰园
图1-13 木兰园内
第二节宿根花卉园
图1-14 硅化石盆景
图1-15 宿根花卉园花架
图1-16 宿根花卉园内的郁金香
图1-17 宿根花卉园北部竹林
第三节丁香碧桃园
图1-18 碧桃园
图1-19 丁香茶室
图1-20 丁香园
图1-21 丁香园小品—双鹤
图1-22 碧桃园六角亭
图1-23 碧桃园赏花
第四节牡丹芍药园
图1-24 牡丹园入口
图1-25 牡丹仙子烧瓷壁画
图1-26 群芳阁
图1-27 芍药园
图1-28 盛开的芍药花
第五节水生植物园
图1-29 水生植物园
图1-30 水生植物园
第六节集秀园
图1-31 集秀园如意门
图1-32 集秀园小亭池水
第七节月季园
图1-33 沉床式设计
图1-34 花魂雕塑
第八节海棠栒子园
图1-35 海棠园乞荫亭
第三章温室 试验苗圃 科研楼
第一节温室(低温温室)
图1-36 温室外景
图1-37 温室冬景
图1-38 温室春景
第二节试验苗圃 科研楼
第四章樱桃沟自然保护试验区
第一节自然保护试验区课题的确立
第二节自然环境调查
图1-39 樱桃沟秋色
图1-40 水杉林
第三节鸟类保护和招引及小动物驯化
第四节环境整治
第二篇科研科普
图2-1 桃花节是重要科普活动
第一章 引种驯化
第一节北京植物园首批引种驯化成果
第二节裸子植物引种驯化
第三节竹类植物引种驯化
第四节新优及珍稀濒危植物引种
第五节观花植物引种
鸢尾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适应性一览表
第六节北京植物园历年引种概况
新优植物形态特征一览表
第七节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作
第二章科研课题
第一节元宝枫细蛾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研究
第二节塑封生物标本技术的应用研究
第三节保护和招引鸟类控制园林害虫(红叶招鸟工程)
第四节园林树木引种
第五节牡丹、芍药病害调查及主要病害综合防治的研究
第六节竹亚科植物引种及抗寒竹种筛选
第七节几种栒子的引种栽培和秋季红叶的观察
第八节露地宿根花卉的引种栽培及配置的研究
第九节园林植物果实种子开发利用的研究
第十节岩石植物引种、选择与造景的研究
第十一节樱桃沟自然保护试验工程
第十二节几种野生花卉的调查引种和应用的研究
第十三节抗寒梅花品种的选择与应用研究
第十四节一批美国园林树种引种、筛选、繁殖、栽培及初步应用的研究
第十五节北京地区槐树叶螨预测预报与综合治理
第十六节桃花引种及花期控制
第十七节菊花树景点
第三章科普
图2-2 桃花节
第一节北京桃花节
图2-3 第二届桃花节
图2-4 第三届桃花节
图2-5 第四届桃花节
图2-6 第五届桃花节开幕
图2-7 第五届桃花节外事活动
图2-8 第五届桃花节文化活动
图2-9 第六届桃花节
第二节科普活动
第三节市花展
第三篇人文景观
图3-1 乾隆年间的碉楼
第一章卧佛寺
第一节卧佛寺的修缮
图3-2 卧佛寺同参密藏琉璃牌楼
第二节古建文物
图3-3 山门殿
图3-4 天王殿
图3-5 三世佛殿
图3-6 卧佛殿
图3-7 藏经楼
图3-8 一行宫院垂花门
图3-9 水泉院
图3-10 水泉院内假山叠石
图3-11 二行宫现为饭店四号院
图3-12 三行宫院内云池
图3-13 智光重朗牌楼
图3-14 同参密藏牌楼北侧
图3-15 鼓楼
图3-16 万松亭
图3-17 龙王堂
图3-18 寿山亭
第三节碑文
图3-19 成化十六、二十二年碑
第四节名僧
第五节胜景
第二章樱桃沟
图3-20 鹿岩精舍
第一节樱桃沟景点
图3-21 调节池
图3-22 鹿岩精舍
图3-23 如笠亭
图3-24 水流云在之居
图3-25 石桧书巢
图3-26 白鹿岩 白鹿洞
图3-27 石上柏
图3-28 水源头
图3-29 退谷亭
图3-30 退谷
图3-31 保卫华北
图3-32 “一二·九”运动纪念碑文
图3-33 彭真题词
图3-34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
第二节樱桃沟古迹和景观建设
图3-35 隆教寺东入口
图3-36 隆教寺古柯高荫
图3-37 隆教寺涵虚亭
图3-38 隆教寺师竹轩
图3-39 水杉林
图3-40 隆教寺西“长岺停云”云墙
图3-41 春到樱桃沟
第三章曹雪芹纪念馆及名人墓园
第一节曹雪芹纪念馆 碉楼 河墙
图3-42 曹雪芹纪念馆外景
图3-43 曹雪芹纪念馆院内小景
图3-44 曹雪芹纪念馆展室内景
图3-45 清乾隆年间输水用“河墙”
第二节名墓
图3-46 梁启超墓
图3-47 梁墓碑亭
图3-48 孙传芳墓
图3-49 孙传芳墓门楼
图3-50 王锡彤墓“世流清芬”牌坊
第四篇服务管理
第一章管理
第一节机构
附表
第二节党的系统
第三节行政系统
第四节工会 共青团
第二章园务管理
第一节殿堂 票务管理
第二节园务
第三节园容秩序
第三章经营管理
第一节服务规范
第二节商业服务
第三节游乐服务
第五篇艺文
图5-1 乾隆卧佛寺瞻礼诗碑(拓片)
第一章咏卧佛寺诗文
第一节金章宗咏兜率寺
第二节明代咏卧佛寺诗文
第三节清代咏卧佛寺诗文
第二章咏樱桃沟诗文
第一节明代咏樱桃沟诗文
第二节清代咏樱桃沟诗文
第三节现代咏樱桃沟诗文
第三章桃花节诗词选
附录
附录一资料汇编
筹建植物园联合建议书
北京市植物园规划说明
北京樱桃沟自然保护试验工程总报告
附图2 樱桃沟自然保护试验区地形图
附图3 樱桃沟自然保护试验区规划图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要求归还广慧庵房屋问题的情况报告
附录二陈设
1958年文物调查登记
清代卧佛寺陈设供器
附录三名录
北京植物园栽培植物名录
植物名录
樱桃沟自然保护区昆虫名录
樱桃沟地区两栖爬行类动物名录
樱桃沟地区鸟类名录
樱桃沟地区鸟类目、科、种统计
樱桃沟地区和北京地区鸟类调查结果比较
附录四历表
北京植物园卧佛寺一带物候历
樱桃沟水源头水资源调查表
樱桃沟水资源水质调查结果
樱桃沟各物候季节持续时间与季相特点
樱桃沟与近城平原物候季节到来早晚的比较
附录五传说
曹雪芹在香山的传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2 12:0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