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北,男,1983年出生于安徽省
淮南市。伊北的长篇小说,多以都市题材为主,平朴真实又犀利幽默,始终关怀都市男女的精神状况;短篇小说则蹊跷诡异,始终有一种南方湿润的氤氲味道;伊北的随笔作品,多以历史题材为主,回肠荡气又不吝表达主观爱恨,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同时注重书书写传奇。
三对情侣机缘巧合一同租住在2047号房间,面对北京这个城市给他们出的种种难题,他们将怎样应对——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只有感情的爱和婚姻能走多远?涂志刚和马千里从大学开始相爱,为结婚,二人欺骗马千里的妈妈说在北京买了房,后来谎言被揭破。而志刚在单位因不会讨好上司而不受重视,收入也没有妻子多,受尽了丈母娘的白眼……他如何保住爱情?
尹立冬承受着债务压力和感情纠葛:姐夫赌钱被放高利贷者追杀,需要他伸出援手;女朋友夏夏为投资挪用巨额公款,需要他来填补窟窿;姐姐要开麻辣烫小店需要他来筹集开店资金……而富家女贾瑞秋承诺只要他跟她结婚,所有的钱她都给他……他如何抉择?
马婵娟和蒋毅然是青梅竹马的情侣,婵娟学业顺利,被保送研究生的同时又得到大公司高层的职位,风光无限;而蒋毅然考研失利,找工作困难重重,最后找了个底薪也不体面的工作。婵娟感觉到了两个人的差距……他们的感情之路是否能够继续下去?
前一阵有新闻提出什么“
逃离北上广” ,过了一阵子,又变成了“
逃回北上广” ,这来来回回中,就跑出了些深味。离不开,戒不掉,忘不了,“
北上广”的故事,说起来,总是让人觉得繁华忧伤且悲壮。《北京浮生记》就是个华丽又悲伤的故事。
狄更斯《
双城记》开头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北京浮生记》就是写我们这个时代,也好,也坏。它写在时代里沉浮的青春。三对年轻人,在北京这座大都市的种种遭遇,是80后的“爱欲挣扎”,他们哭,他们笑,梦想撞到现实,一地颓唐。《北京浮生记》写出一个现状,也写出了一种痛苦:年轻人的爱情,如小草般娇嫩也简单的爱情,在这样一个雾霾重重的物质化的都市里,怎么样接受着严酷的考验。都说
浮生若梦,“
北上广”,就是年轻人梦想的集散地,许多人朝圣一样地前往,又
铩羽而归,梦想的水分经不起现实的挤压。
《北京浮生记》的故事很生活化,说白了就是外来人口留京发展,遇到了现实的、金钱的、房价的考验的话题,它不是空中楼阁的,不是臆想出来的,而是切切实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所以,《北京浮生记》的故事,不是静止的,历史性的,而是正在进行中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北京浮生记》是对现实的观照,其实这种“现实”不稀奇,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美国梦”相比,如今的中国梦,更加赤裸,更加现实,也更加单一。小说中,尹立冬、涂志刚、蒋毅然都是小职员,没钱,买不起车,买不起房,周围的人,包括爱人、丈母娘、房东、领导、情敌,所有的人都能以某种方式向他们施压,不为什么,就因为他们不够“成功”——没钱,没车,没房。而大多数人眼中的成功,就是有车有房,衣锦还乡——大城市对每个人都是个严峻的考验,外来人口尤甚,不管你是男的,还是女的,你必须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才能在大都市活得自在。
身为男人,你必须有钱,身为女人,你必须有钱,同时还得嫁个有钱的老公。得不到,就痛苦。思维定势毕竟控制着大多数人。而人生的悲剧恰恰在于,每个时间段,你想要的东西都不一样,且欲望永远不满足。赚钱,出名,有大房子,好车子,
五子登科的故事在一代一代上演,只是
北上广这些地方,把这些残酷而又美好的故事放大了,强化了,所以格外刺激和触目惊心。 很多去北京的人,大概都会有
张爱玲当初到香港时的那种感受:这个地方,摔个跟头,都会比别的地方疼一些。 北京,多少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说到底,也不过是个由一个个血肉之躯堆积起来的名利场。 喜欢这个温柔而又残酷的故事。北京欢迎你,为你开天辟地。谁都可以来,可是,问题是,你来了,不代表你进来了。 北京包容一切,也消解一切,改变一切。这才是它最厉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