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街(North Street),是中国城市常见的
街道名称。基于中国古代州、府城市的设计格局,现代很多城市依然保留着这一街道称谓。一般来说,北大街多位于旧城区中心,因而发展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而在现代城市发展改造中又有可能最先改变,抑或呈现出潮流面貌。
北大街,又称“一线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
明清建筑第一街,全长两里多路,其东起放生桥,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十,是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筑精华所在。这里,旧式民宅鳞次栉比,粉墙茨瓦错落有致,窄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条路逶迤不断,老店名店两旁林立,展现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北大街背靠漕港河,旁临放生桥,早在古镇形成初期,就以水陆两运称便,遂商贾云集,“贸易甲于他镇”。茶楼酒肆、南北杂货、米行肉铺,百业俱全,成为百年来兴盛不衰最古老的商业中心,时有“长街三里、店铺干家”之美称。如今街上还保存有百年老店“涵大隆酱园”,石库门墙,古风犹存;百年饭店。“茂苏馆”,老店新开,鱼虾蟹鳗、时鲜佳肴,一应俱全;还有沪郊最大的“古镇老茶馆”,沿雕花木栏楼梯,拾级而上,三十来张八仙桌,茶客天天座无虚席,在此“孵”环境、“泡”时间、“聊”见闻、“侃”变化,领略老茶馆那种特有风味。更有一些居住市区的人所鲜见的传统手工作坊店,竹篮、栲栳、藤椅、木桶……等竹木器具,不仅可一睹其“原汁原味”制作全过程,临走还能捎上几件作留念,着实使人回味无穷。最近政府又以免租减税,对外招商引资,一爿爿古董、陶瓷,花鸟、书画、土特产、工艺品,特色小吃等店铺相继开张,店招迎风招展,红灯笼高高挂起.真是人在街上走,“脚踏石板路,一步一店铺.抬头 一线天,古意扑面来”。
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北大街,连着一个“一造三修余 十万”的美丽传说,沿街石碑、雕刻、名人故居,又包含着一件 件掌故轶事,说来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然而漫步北大街,最 值得观赏的还是建筑、名店、古桥、弄堂。
北大街虽冠以“大”,其实宽仅三、四米,最窄处只二米而已,两边砖木结构小楼,滴水檐几乎相接,站在街心,仰面望天,只见青天一线,给人以“苍天无边若有边”之感,对街居民可推窗攀谈,握手道喜,互递物品,犹如一家人,气氛十分融洽,构成“一线街”奇特景观。
老街两旁民居,飞檐翘角,马山墙头,门面一式花格落地长窗,老式朱漆排门板,透出一派浓郁古朴典雅气息。特别是名医陈莲舫故居处,临街二层小楼,设有一排雕花栏杆长廊,外加雕花屋檐挡板镶嵌,花纹别致,刀法精细,独具匠心,充分体现出古代建筑师的构思之巧。在此,三朋五友,可倚街赏景,吟诗品茗,犹如时光倒流,不亦乐乎,北大街上还有二处耐人寻味的“三阳湾”和“轿子湾”,以高耸民居切割而成的九十度转弯,给人以疑是到了尽头处,拐弯却是另有天地、值得一看的是“三阳湾”一户民居与众不同,是此街唯一老式三层楼结构,外看平凡无异,入内却宽敞无比,再层层弯弯曲曲拾级
“到了角里(
朱家角别称)不看桥,等于角里勿曾到”。沿北大街自西向东行走,左边看弄,右边看桥,是再合适不过了。首当其冲,是市郊最大的放生桥,古朴凝重,气势雄伟。左边放生弄里古色古香牌楼拔地而起,相映成趣。行至中段,一座连着两岸小楼拱形吴家桥,高高耸起,桥缝中石榴花正怒放,云纹青石拾级铺就,似乎诉说着古老传说。对应的“泗径”弄,又连着一个早先慈门寺前“四金刚”的动人故事。不多久,一座拱形式样的牌楼迎面扑来,上有砖雕花卉,磨光水砖砌就,为古街又增添一道风景线,接着,一座青瓦披顶作棚,木质结构为主的廊桥闯入眼帘,整个桥形古朴典雅,玲珑剔透,游人芽弄堂,走木级,上廊桥,仿佛走进历史长廊。行至城隍庙,一座造型别致的新建拱桥,正对面又是一条美周弄,据说因“满洲人”曾居住于此而得名。
近年,吴邦国、黄菊、
徐匡迪等领导先后亲临北大街视察,吴邦国还题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1991年上半年,市府决定将北大街修建成上海市郊第一条明清步行街,各路专家云集古镇,规划设计,描绘蓝图。原古镇十景之一的“韵桥渔乐”一组仿古建筑群,已在北大街、美同弄口拔地而起,老街上现代路灯改为古色古香的灯笼,还要增设三道风火墙,吊脚式的亭、台、檐、廊等,届时,北大老街必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八方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