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宅街道办事处,清代属即墨县仁化乡,1898年德国逼清廷强租胶州湾,将仁化乡大部分村庄划入租界,北宅街道属之。1922年属胶澳商埠李村区第三分驻所,1931年属青岛市乡区崂西区。1949年6月, 属南海专暑崂山行政办事处第8区,1951年划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崂山办事处乌衣巷区,1956年撤区并乡,设鸿园、孙家、华阴、北宅科四个乡。1958年撤乡成立北宅人民公社,1984年6月撤销人民公社成立北宅乡,1991年1月撤销北宅乡设北宅镇,1998年5月撤镇设北宅街道办事处。
区域地貌
北宅街道地处崂山山脉主峰“巨峰”西麓,区内山丘环绕,丛林掩映,地势东高西低。东西最大距离1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2公里,总面积81.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71.9平方公里, 丘陵面积6.7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白沙河、张村河、五龙河、石门河、凉泉河等。崂山水库两条主要汇水河流五龙河和凉泉河均发源于崂山巨峰, 贯穿北宅30个行政村,流域面积为71平方公里,占水库总流域面积的76%,入库水量占总水量的80%,是青岛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
北宅街道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著名的崂山北九水及华楼宫风景名胜区就坐落在辖区内。景区秀水淙淙,林木森森,奇峰突兀,怪石嶙峋。靛缸湾、太子涧,幽邈神奇,幻景迭出;骆驼头、劈石口,形态毕肖,启人遐思;
书院村、乌衣巷,华章绮文,风流犹存;大崂堂、华阳屋,树木育人,留韵千古……至于大崂观、华楼宫等道教胜地,更是千奇百怪,流传着许许多多富有人情味的传说,增添了超凡入化的人文景观。所谓“九水明漪,岩瀑潮音,蔚竹鸣泉,华楼叠石”,正是北宅的一个恰如其分的写照。
大事记
元大德四年(1300年),在华楼山镌刻丘处机、王重阳等人的诗文多处。
元泰定二年(1325年),建华楼山聚仙台,丘处机三传弟子刘志坚主持。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尚书王思诚游华楼山。
明天顺二年(1458年),在北九水建太和观。
1912年9月28日,孙中山游崂山并登巨峰顶。
1914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从仰口登陆,经劈石口抵李村。
1929年4月,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刘谦初来青视察,由市委书记王景瑞陪同,到
蓝家庄西山及华楼宫考察游历。
1932年8月, 南京国民党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在崂山题“潮音瀑”镌于内九水靛缸湾之侧。
是年,大崂--王哥庄公路建成。
1933年,沈鸿烈在靛缸湾题字“观澄”。
1934年7月5日,五里岗--大崂交通线开通。
1935年4月25日,大崂--北九水公路破土兴建。
1937年8月, 抗日战争爆发,山东大学民族解放先锋队在蓝家庄、
毕家村、北宅等地发展“民先”队员,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组织民众参加抗日救国活动。
1937年10月,中共青岛特支委组织委员陈振麓来崂山毕家村一带开展工作。
1937年11月,中共毕家村支部建立,陈振麓任书记。
1943年春,日本侵略军为强化对崂山人民的统治,在大崂、鸿园筑碉堡,设据点。
1946年1月,中共青岛市委建立乌衣巷区公所,月余后撤销。
1947年春,中共崂山工委批准新建大崂区。
1947年4月,中共蓝家庄支部成立,蓝孝感任书记。
1949年5月31日,北宅解放。
1949年8月,乌衣巷区成立。
1951年2月10日, 土地改革工作全面展开。
1953年11月, 郊区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郊区机关工作人员、工人、教师和完全不种粮食作物的果农、菜农等分等控制,定量供应,凭证购粮。
1955年, 崂山郊区人民政府动员组织北宅、沙子口、王哥庄3个区农民200户1000余人,迁居黑龙江省拜泉县,因气候习俗不适应,两年之后,90%返回原籍。
1958年5月21日, 崂山水库工程开工。华阴、香里等12个自然村961户搬迁,另立新村。
9月15日~10月1日, 全区32个乡(镇)先后建起红旗、金星、爱国、卫星、东风、先锋、 火箭、幸福8处人民公社。是年改名李村、夏庄、仙家寨、惜福镇、沙子口、北宅、王哥庄和中韩人民公社。
10月,在“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口号下,大搞食堂化,以生产队为单位办集体食堂,各家到食堂领餐。至1960年春停办。
1960年9月, 农村出现大量浮肿病人。青岛市和崂山郊区政府组成38个医疗队,深入农村普查防治。 计查出浮肿、 干瘦、 小儿营养不良等病人24.4万余名,治疗13.8万名。
1961年9月7日, 暴雨成灾,8小时内全区平均降雨260毫米,暴雨中心北九水降雨408毫米,崂山水库泄洪量370立方米/秒。决堤39处,塌山260处,淹地1600公顷,倒房549间,毁水库4座、塘坝21座,死18人,伤19人。
1965年2月16日, 县人委决定对19座有僧道人员的寺庙改造使用。华楼宫、蔚竹庵拨归崂山林场使用;大崂观归大崂小学使用;百福庵归惜福镇农业中学使用;法海寺归源头小学使用;太和观归九水农业中学使用。僧道人员集中安排在华严寺、关帝庙。
1973年12月13日, 崂山发电厂并网发电(在北宅山区)。
1982年,崂山优良畜种崂山猪、崂山奶山羊收入《全国优良家畜家禽品种志》。
1984年4月,撤北宅乡设北宅镇,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
1985年8月18~22日,连降暴雨,北九水降雨508.3毫米。
9月15日, 北宅乡
五龙涧村生产的辽伏系早熟丰产甜苹果“五龙红”,经省鉴定并正式命名。
1992年4月2日,镇政府下发关于搞好封山育林的决定, 禁止在全封区域内砍伐、拾荒、放牧、野炊。
5月11日,成立崂山区石材公司,负责对全镇沙石矿产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的管理规划。
5月20日,镇党委、政府制订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意见。
12月18日,召开中共北宅镇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曲同强同志为镇党委书记,王泽厚、袁本常、孙道和同志为副书记。
1993年1月9日,北宅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选举王泽厚为北宅镇镇长,尹京君、巩玉民、刘淑芳为副镇长。
11月18日,区委、区政府为加快北宅镇经济发展,召开现场办公会, 区委书记宁经谋同志作重要指示。
1994年1月19日,北宅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审议通过了1993年经济文化公共事业执行情况及1994年计划报告。
11月4日,区委、区政府在北宅镇召开现场办公会,区委书记刘世光就加快北宅镇经济发展作重要讲话。
1995年1月6日,召开1994年年终民主生活会,区委书记刘世光等领导同志参加。
5月23日,镇党委召开专题研究挂钩帮扶工作会, 成立帮扶领导小组,出台了奖惩办法。
6月12日,召开镇党委会,确定了北宅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意见。
7月28日,召开全镇帮扶工作大会,16个帮扶单位与村签订了责任书。
8月22日,北宅镇遭到特大暴雨袭击,61间民房被冲毁,交通中断,损失巨大。
1996年1月8日,召开北宅镇第十届党员代表大会,选举吴明宣同志为党委书记,刘明佳、于化喜、孙道和同志为副书记。在这次大会上确定了以“团结拼搏、不甘落后、艰苦创业、负重奋进、加快发展”的北宅精神。
1月10~11日,北宅镇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刘明佳为镇长,吕光锐、毕兆存、韩奋德、杨聚钧为副镇长。
2月29日,北宅镇第一所设备齐全的标准化中心小学--凤凰台小学举行开学典礼。
3月22日, 区规划局、规划设计院及北宅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北宅镇城镇总体规划方案进行第一次论证。
5月16日, 三水水库给水工程开工建设。该项工程可解决6个村、4处学校5700余人的吃水问题。
9月26日,在
东乌衣巷村召开贾汉路通车仪式,区委书记刘世光、区长韩建华参加。
1997年1月6日,崂山水库上游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启动。
1月7日,北宅镇实施农村人口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1月24日,在北宅镇政府礼堂召开1996年度北宅镇两个文明建设总结表彰大会,对148个先进集体、175个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吴明宣书记讲话。
3月6日,镇政府为抓好财务管理,对16个村实行了村账镇记制度。
3月12日,区委、区政府领导与北宅镇全体机关干部在五龙河流域植树造林,区委书记宗和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4月16日,召开北宅镇环境建设现场会,到河东、
慕武石两村参观了村环境建设情况。
5月10日,在北宅镇大崂村举办’97北宅大崂樱桃会开幕式。
5月16日,北宅镇机关干部、教师宿舍楼破土动工。
5月19日, 在北宅镇五龙村举行北宅镇中心敬老院落成典礼。副区长张元福等领导出席,镇党委书记吴明宣讲话。在会上举行了个人、村、单位捐赠仪式。
6月13日,北宅镇因久旱无雨, 严重干旱,群众吃水困难,区政府派2部送水车到西陈、
晖流等村送水,以解燃眉之急。
7月12日,市委书记俞正声、副市长崔锡柱、区委书记宗和到北宅视察旱情。
7月16日,北宅镇首座农民高层居住楼在东陈村竣工。
7月28日,北宅镇有线电视网络开工建设。
8月19日,受11号台风影响,北宅镇突降大暴雨,降雨量达到494毫米,有650户群众受灾,400余公顷果树严重减产。
10月19日,在周戈庄村举行了周上、峪下公路通车剪彩仪式, 市、区有关领导参加。
11月15日,在八四五厂召开了八四五厂股份制创立大会。
12月05日,北宅镇被市科委评为特色乡镇。
12月16日,王义锡扶贫基金会与北宅镇政府签订毕家村千亩观光果园开发协议。
12月19日,三水水库二期工程开始供水,解决了4个村4000余人的吃水问题。
1998年3月,青岛市十佳旅游景区揭晓,崂山北九水风景区榜上有名。
4月4日,朱张路延长线建设工程开工。
4月中旬,崂山兴旺养殖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青岛市畜禽养殖示范场。
4月28日,北宅镇
周哥庄小学教师王雪梅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5月10~30日, ’98青岛北宅樱桃会举行。本届樱桃会增添了农家宴、中外友人游园会等内容,游客达到5万余人。
5月17日, 崂山区第二批援藏干部孙爱国离青岛赴西藏工作。孙爱国原任北宅镇经委副主任、北宅镇副镇长,赴西藏日喀则市任乡镇企业局局长。
5月18日, 崂山区举行撤镇设街道办事处揭牌仪式。经省政府和市政府批准,中韩镇、沙子口镇、王哥庄镇、北宅镇全都撤销,改为街道办事处。
9月30日, 朱张路延长线建设工程竣工。工程全长4.65公里,设计路宽16米,四车道,总投资2200万元,其中征迁费600万元。
11月6日,朱张路延长线举行通车典礼。
12月15日,崂山水库上游综合治理工程全部结束。
12月25日,北宅街道办事处
燕石、慕武石塘坝竣工并通过验收。解决了晖流、慕武石等8个村的群众吃水水源问题。 至此,北宅街道办事处各村群众吃水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1999年2月5日,北宅街道组织沟崖、大崂、
我乐村三支秧歌队参加崂山区及青岛市春节民间文艺调演活动,均获区优秀表演奖。其中,沟崖村高跷队获市优秀表演奖。
5月12日,’99青岛北宅樱桃会在北宅拉开帷幕。半个月时间游客达到8万余人次,不仅解决了农户们摘樱桃难、卖樱桃难的问题,而且也大大带动了华楼景区和北龙水景区的客流量,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5月12日至10月31日, 北宅街道完成了农村土地延包工作,与36个行政村签订了土地延包30年合同,发放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鉴证发放率达到100%。
6月20日,北宅街道133公顷黑松山林患枯枝病,办事处组织专业人员50多名,并发动相关村进行清理防治,历时30多天,林业资源得到保护。
是月, 北宅街道办事处投资300多万元,对街道驻地实施“亮化、美化、绿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工程,工程总长度为2公里,安装路灯50盏,设1.5米宽隔离带,建成3米宽步行街,配置透明式花墙和10米宽绿化带。
10月1日, 北宅街道九九年要办的六件大事之一,新建毕家小学主体楼工程奠基动工。
是月,北宅街道1999年有线电视安装工作完成,有线电视入村28个,入户4800户,入村率、入户率列全区第一。
11月,北宅街道办事处被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评为“特色艺术之乡”,是崂山区惟一获此荣誉的单位。
12月25日,完成了
观崂、河东等6个村的吃水工程,解决了6村1250户3924人的吃水问题,工程投资200万元。
12月30日,北宅街道垃圾中转站竣工。
2000年4月30日,崂山风景区北九水生态旅游循环线路正式开通。
5月12日, 青岛北宅樱桃节开幕,由崂山区政府、青岛市旅游局和崂山风管委主办。 半个月时间,共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总收入达到184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月7日, 青岛市委书记张惠来、副市长杨军视察凉泉村,听取了凉泉村整村办迁、改造、建设规划意见,并作了重要指示。
11月,贾汉路孙家--水段公路改建工程开工。
12月11日,北宅街道毕家村果园被评为全市15个“名优果品生产示范园”之一。
12月12日, 凉泉村整村搬迁改造一期工程正式开工,计划于2001年6月底竣工并交付使用。
12月15日,北宅街道办事处与香港林蔚集团举行签约仪式,办事处出让土地18公顷,林蔚集团协议投资2000万美元,主要生产高科技生物制剂。
2001年1月28日, 崂山区区委书记、区长王雁、副书记李天明等区领导一行到北宅街道凉泉村进行春节慰问。
5月16日, 青岛第六届北宅樱桃节开幕,副市长周嘉宾参加开幕仪式并讲话,市人大副主任朱庆兰等市、区领导也参加了开幕式,此届樱桃节到本月25号结束。
6月20日, 青岛红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是北宅街道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农业公司。
7月1日,北宅街道凉泉新苑落成剪彩仪式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惠来剪彩并作讲话。
7月4日,北宅街道农村工作队正式入村工作。
7月19日,南王公路孙桥段建成通车。
8月1日, 北宅街道遭遇500年罕见的洪灾,造成11人死亡,经济损失达1.47亿元人民币。
8月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惠来到北宅街道察看了几处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并作重要指示。
11月13日,北宅街道举行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活动动员大会,由此拉开了在全街道农村范围学习活动的序幕。此次“三个代表”学习活动分为三个阶段:集中学习阶段,对照检查阶段,整改提高阶段。
12月18日,北宅街道举行惠特小学二期工程奠基仪式。
是日,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开始。
区域经济
1978年全街道农村经济总收入437万元,2000年为42000万元;第一、 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2:81:11.8。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0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312万元,税收完成6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80元。
该街道根据高新技术产业扩展区和生态民俗旅游度假区两大功能定位, 提出了“南部工业区树形象,中部农业区见效果,北部旅游区上档次”的总体发展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力培育支柱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相互协调,双向带动。北宅的产业分布,主要以分水岭为界,崂山水库上游流域重点发展高效、生态观光农业和民俗度假旅游;张村河上游流域可开发利用土地,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产业, 南部工业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已初具雏形,投资环境日趋优化。
从本街道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和北九水、华楼山二大景区的优势出发,把旅游三产摆在了街道经济发展及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位置,大力发展了具有山区观光旅游特点的青岛北宅樱桃节、农家宴、民俗度假等特色项目;围绕农业生产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使农业生产在高科技、高效益和产业化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 建设有青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青岛果树研究试验场、大崂600亩大樱桃观光园、
北头村300亩生态情趣园、五龙涧400亩蟠桃园和沟崖金鱼湾农业观光园等精品农业示范园,建立起了集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为一体的都市型农业的产业模式;南部工业区抓住了崂山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的规划建设,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先后已有青岛皮鞋厂、海泰机绣、新金地电子和富士达机械、铭昶模型、香港林蔚集团、海屋电子、盛林纺织公司等厂签约并投产。上述企业与示范园项目促进了北宅街道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等项经济的发展。
第一产业
建国初期,全街道粮食平均亩产125公斤,总产量120万公斤。1978年粮食平均亩产250公斤,总产量461万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街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提倡科学种田,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2000年,全街道粮食亩产达440公斤,总产量达101.2万公斤。1978年全街道农业总收入为119万元。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北宅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收入有了较大提高。 2000年种植业总产值为3940万元,林果业总产值为122万元,畜牧业总产值1156万元, 渔业总产值13万元。全街道共有耕地面积319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389公顷,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3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36公顷,粮食作物经济收入114万元,经济作物经济收入307万元,粮、经作物产值比为1∶3。
第二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北宅仅有少数个体红炉、白铁等零星私营手工业。新中国建立初期,仍以这些零星私营手工业为主。1958年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起农机修配厂(后改为玛钢厂)、炸药厂、奶山羊乳制品厂、砖厂。1980年后,增建图钉厂、橡胶厂、煤气钢瓶检修厂、拔丝厂、大理石厂、汽水厂、磁电机厂、崂山第一汽车修理厂等。1978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有105人,实现产值387万元。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形成街道、村和户等多种形式办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2000年,根据确立的南部工业区要树形象的发展思路,重点抓了南部工业区的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提高了招商引资的硬件环境。投资150万元对南部工业区的电力进行了配套, 投资400余万元对工业区内的上水进行配套,完善了街道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利用樱桃会推介会等形式重点引进国内资金和民营企业资金。北宅工业园作为青岛高新区的拓展区,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目前已有香港林蔚集团、美国铭昶模塑有限公司等20几家企业在这里落户。2000年,全街道从事第二产业人员6133人,实现产值3548万元,实现利税160万元。
第三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全街道只有各村卖食品的12个小商贩。新中国建立初,政府发动群众入股办起联村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日益壮大。1956年,经过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营商业大多数纳入合作化轨道。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至2000年底,全街道个体工商户达到362户,其中私营企业53家,个体企业309家,全街道设集贸市场3个,液化气站3个,加油站3处,纯净水厂13处,个体饭店20多处,农家宴近200处,全街道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093人,年创产值6143万元。
特色产业
街道党委、办事处着眼于树立“青岛生态观光旅游度假区”的新形象,不断调整第一产业方向,壮大第二产业规模,提升第三产业层次,提出了“南部工业区树形象,中部农业区见效果,北部旅游区上档次”的总体发展规划。从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和北九水、华楼山二大景区的优势出发,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作为青岛市十大节会之一的青岛北宅樱桃节,自1996年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成为北宅街道生态旅游的龙头,从最初的民办公助,发展到今天由青岛早报社、崂山区政府主办。北宅街道现有樱桃12万株,其中盛果树8万株,种植面积达到133公顷,樱桃总产量达到320吨。5年来,樱桃节的规模由小到大,影响力由弱到强,参加的国内外游客呈逐年递增态势,知名度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年第五届青岛北宅樱桃节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场面活跃,参与性强,出现了未曾有过的繁荣,共接待游客10万人,比上年增加25%,总收入达到312万元。樱桃节的成功举办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全街道注册的52家饭店营业额达到176万元,42户挂牌的山里人家农家宴营业额达到43万元,北宅农家宴已注册商标,成为青岛市饮食服务业中一道亮丽的品牌。以樱桃节为龙头,众多精品农业园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策划,统一宣传,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了北宅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知名度,使北宅的生态农业旅游以樱桃节为起点, 一直延续至深秋, 带动和促进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6600万元,比1999年增长27%。
大崂樱桃园建立于1995年,2000年引进意大利、乌克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6个国家的大樱桃17个品种23000株,这些新品种全部进入盛果期后,将使樱桃的成熟期从现在的半个月延长至一个半月。嫁接改造大樱桃3000棵,有2公顷苗圃。修建了2公里环山公路,2500米区间路,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初步树立起进出顺畅、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三季有果、吸引力强的具有较大辐射力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园的形象。樱桃节期间首次对外开放,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最终将建成集产品效益资源为一体的旅游观光果园,为北宅樱桃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北头生态情趣园总体规划33公顷,计划分三期工程进行。通过一、二期工程,基础设施的面貌得到了改善, 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已具备。截至目前,硬化路面1000米, 修建环园小路500米,建成3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1个,栽植各种果树3万株。部分石榴、 大枣、桃等果树开始结果。利用自然山石镌刻书法名家的“趣”字100个,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百趣山。投资5万元建成了观赏凉亭2个,同时建立了占地0.8公顷的农田增值示范基地。该园还开展了“好大一棵树”认养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情趣园的建设。扩大了情趣园的影响,提高了情趣园的知名度。在樱桃节期间,该园接待游客近两万人。
沟崖金鱼湾观光园园内建新品种茶园0.4公顷, 崂山当地品种资源园1.33公顷。北头石榴园种植石榴1万棵, 面积10公顷。全街道新增果园500亩,果园总面积达933公顷,引进新品种金太阳杏、凯特杏、青烟一号桃、樱桃20余个品种,为北宅旅游观光增添新景点。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30年前,域内只有少数几处
私塾学堂。由于当时的市长沈鸿烈重视教育,从1931年至1936年先后建国立小学9处,学校规模大小不一,年在校生均达700人左右,教职工30余人,抗战中有2处小学被毁,只有7处小学一直开办到解放。
解放后, 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立即恢复、兴建了被毁的二处小学。1964年, 全街道共有9处小学,在校生达1000余人,教师200人。另有1处农业中学和1处林业中学,皆为街道政府办的民办中学,共有学生200余人,民办教师14人。1978年,街道政府对学校进行了调整, 全街道有小学14处,在校生3000余人,教师206人,中学3处,在校生2000人,教师96人,其中1处中学为崂山区办中学。1990年至1995年,逐步调整设学点, 特别是1996年后,加大撤点并校力度,将原来的学校调整为:6处小学, 在校生2000人,教师136人;2处初中,在校生1300人,教师114人。几年来,为国家输送中专学生480人, 有345人通过高中阶段学习升入各类大学, 其中本科生115人。
人民生活
新中国建立前,全街道广大群众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人均耕地不足半亩,经济收入不过10元左右。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1982年人均纯收入215元,人均粮食399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0年,全街道人均纯收入3800元,有电话5000余部,电视机9000余台。80年代普及自行车,90年代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以及各种汽车逐步成为代步工具,现在全街道共有机动车辆700余辆。
乡镇建设
新中国建立前,人均住房3~5平方米。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住房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过去的旧房开始翻新,扩大住房面积,不少村民住上了将军楼。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街道办事处加大了基本建设投资,近5年来,每年投资400万元进行大型综合治理。如:对白沙河上游、沟崖河岸、五龙河两岸堤坝进行了修建和加固,修水库5座、拦水坝2处,总工程量496800立方米。 投资近400万元修建了自来水厂,自来水管道通至各村,主管道总长达10余公里,使村村吃上了自来水。为解决村民看病问题,建起街道医院。2000年,完成了部分公路路段的施工、铺设工程,完成了剩余村庄的进村路路面硬化工程。完成了南部工业区5.5公里供电线路。投资4250万元完成了厂房建设及设备引进。投资450万元建起了24270平方米的居民楼。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街道31个村,达86%。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达10400万元,极大地改变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集体福利
新中国建立前,境内医疗条件较差,只有几名农村中医。50年代全街道成立一卫生院, 并设2个卫生医疗点。60年代未,各村成立卫生室,配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1995年,街道医院重建达标院舍,增添了现代化医疗设备,使农村看病不出街道。 为了使五保户老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于1986年建敬老院1处,19 97年又投资150余万元, 将敬老院迁址改建,占地4663平方米,建筑面积960平方米, 敬老院现有院民31人,工作人员7人,政府每年投资供养经费人均5000余元。同时关心村民中的残疾及家庭生活困难者,通过各类民营企业给他们安排适当工作,并给予优惠政策。对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299户595人发放了救济金。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25年,李西山(原名李修爽)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1月中共毕家村支部成立。北宅街道是青岛党组织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北宅的人民有着光辉的战斗历程,从抗日战争初期有党的活动以来,党组织领导群众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斗争。1937年获释回家的共产党员王焕章、李西山、王景瑞通过
埠落小学任教的王武修与山东大学的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成立了“民先”组织,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开展了救国斗争。是年10月,中共青岛特支派组织委员陈振麓到崂山郊区开展工作,11日成立了毕家村党支部,中共青岛特支撤销成立了中共青岛市委,市委机关设在毕家村西南的埠落小学。11月,中共青岛市委在毕家村周围的帽子涧 (今
华阳村)、五龙涧、北宅、周戈庄、乌衣巷、大崂观、杨家村等村组成了100多人的“民先”抗日队伍,称崂山抗日游击队第四中队,以毕家村为中心,开展对敌斗争。1938年1月,中共青岛市委带领崂山抗日游击队转移到诸城,毕家村党组织被迫中断活动。1939年11月,为重建青岛党的地下组织,恢复党在青岛的活动,中共胶东区委派八路军五支队后勤部兵工厂厂长兼指导员曲华到青岛开展党的工作,在北宅蓝家庄村发展蓝义山、 蓝义藻、蓝连芳为中共党员,并建立了蓝家庄党小组,1947年4月建立起蓝家庄党支部。 1949年底建党支部2个。1988年底中共党员总数达到1082人。2000年底全镇党员发展到1332人, 建党支部56个,党总支部2个。该街道连续多年被评为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基层政权建设
1937年11月,崂山抗日游击队第四中队建立,队部设在毕家村西南埠落小学。1958年8月,成立北宅人民公社行。1969年2月改称北宅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1年4月恢复北宅公社委员会,1981年建立北宅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为北宅乡人民政府,1991年改为北宅镇人民政府,1998年称北宅街道办事处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
工会: 1964年成立,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会组织遭破坏。1973年3月恢复,成立北宅公社工会委员会。
农会:1950年建立农民协会(简称农会)。1964年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活动,1972年11月后又重建组织恢复工作,1976年建立北宅公社贫下中农协会,1981年撤销。
共青团:1949年底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文化大革命”中共青团工作被迫停止。1972年恢复,建立共青团北宅乡委员会。
妇女团体:1949年底设妇委组织机构,1954年成立民主妇女联合会,1984年设北宅乡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
工商业联合会:于1951年成立。
个体劳动者协会:于1983年成立,即北宅乡个体劳动者协会。
计划生育协会:于1980年成立,即北宅乡计划生育协会。
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于1984年成立,简称科协。
现任北宅街道党委书记:赵海滨
现任北宅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巧凤
当地名人
李西山
(?~1954) 原名李修爽,曾用名李旦复、李昧夫、李玉培、姜尚文,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毕家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国共产党青岛支部联合干事会干事、 中共青岛市委委员、宣传部长。1929年初在济南被捕。1937年1月获释回到崂山,与失掉关系的党员自动组织起来,坚持党的活动。后来与山东大学“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取得联系,恢复了党的组织关系,建立中共毕家村党支部,任宣传委员。是年11月,中共青岛市委在毕家村成立,李西山任宣传部长。新中国建立后曾任邮电部物资计划处处长等职。1954年病逝。
王焕章
(1909~2000) 曾用名王景文、王景礼、王允臣、王化之,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蓝家庄人。1927年7月5日在青岛市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干事兼交通,中共中央交通科交通。1929年6月在济南被捕入狱,1930年8月出狱。后任中共青岛市四方区委书记、沧口区委书记,兼任山东省互济会组织部长。1933年6月在青岛第二次被国民党逮捕, 先后关押在山东省高等法院看守所、济南第一监狱和反省院,1937年1月获释出狱。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中共青岛市委职工运动部长,中共河南省确山特委信阳县直属区委书记兼武装部长,中共中央中原局组织部秘书处财务科长兼总务科长,新四军豫鄂边区挺进总队司令部科长,新四军五师司令部科长、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处长。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南公安司令部第四公安干校管理科长、基建办公室主任,华中农学院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总务处长等职。2000年4月7日病逝。
王景瑞
(1905~2001) 曾用名王义成,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兰家庄村人。1922年起在青岛沧口钟渊纱厂 (现国棉六厂) 做工。 1927年1月在青岛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至1929年,先后担任中共青岛市委职工运动部部长,青岛市委书记,山东省委委员兼淄博特派员。 1929年7月在淄川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解押济南国民党监狱坐牢5年,1934年7月因病保释出狱。这期间,虽经过劫后沧桑的变化,但王景瑞同志时刻实践着入党时的宣言,没有停止革命工作,他利用各种机会,传播革命思想,培养教育青少年,朝思暮想寻找党组织。1937年11月在毕家村成立中共青岛市委,由陈振麓、 李西山、王景瑞、王焕章、李明海5人组成,王景瑞任组织部长。市委成员不是按部门分工,而是分片负责,集中力量发展抗日游击队。当时王景瑞分管西北方向杨家林、桃林、北疃、大北曲一带。在郊区许多地方群众已经发动起来之后,市委领导下的崂山抗日游击队的活动中心和司令部设在埠落小学,成立了四个中队。王景瑞分管第二中队,即桃林、北疃、大北曲一带。游击队组织起来后,缺乏武器,多次遭到国民党武装和地主武装的袭击。 1937年8月,东北军五十一军进驻青岛,这时在中共东北军工委书记项乃光同志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共青岛特支,因当时未能和中共山东省委取得联系,青岛的党组织由东北军工委领导。1937年12月27日,日本侵略军侵占济南, 1938年1月10日,日本海军在青岛近郊山东头登陆,侵入青岛市区,青岛地区面临着即将被日寇完全侵占的严重危险。在这种紧急情况下,中共东北军工委决定:青岛市委立即带领崂山人民抗日游击队向诸城转移。随后,王景瑞参加了东北军五十七军六六七团万毅部队新兵连, 之后转到河南省工作。自1938年5月起,先后担任中共河南省确山县委书记,竹沟地委书记,汝南地委副书记、书记,信应地委委员兼信罗边工委书记,鄂东第一地委委员兼红安中心县委书记,安麻中心县委副书记,黄陂中心县委财经局长,鄂东第一军分区粮食局副局长。1946年起,先后担任中共信罗边县委书记,汝(南) 正(阳)确(山)信(阳)工委书记。1949年2月后,历任中原、中南和武汉市总工会劳保部部长,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推销局代局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邯郸市纺管局党委副书记、书记,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小农具局长, 第二轻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1982年离休。2001年9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王学贤
北宅街道大崂村人。1949年解放时,进入崂山孙家小学学习。1954年考入青岛十中初中。1957年考入青岛一中高中部,1960年毕业。在青岛一中,他是学校的活跃分子,口才很好。1960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毕业后当上了外交官。从职员、秘书、参赞做到总领事、大使和联合国副代表,先后在英国、马来西亚、美国和南非等国工作。后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