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北宿煤矿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开发、设备全部国产化的薄煤层炮采现代化矿井,1976年12月26日建成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现
实际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年,跨入了全国百家高产高效矿井行列。
矿井井田面积27平方公里,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具有富硫、低灰、低灰熔点、高发热量等特点,是炼焦配煤、液化、气化和化工用煤的理想原料,液化后可代替原油,属于优质工业动力用煤和良好的生活用煤。目前北宿煤矿小槽薄煤层,资源枯竭不远了。
北宿煤矿北依泰岱,南瞻峄峰,西北有著名的
水泊梁山,西南有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处于具有渊源历史文化的圣地孔孟之乡邹城市境内。
井田东以一号井东断层为界, 西以马家楼断层与里彦区毗邻,北以17层煤-350米水平附近的坐标点(E1点到E14点)联线垂直划分与南屯煤矿为界,南以17层煤-150米等高线附近的坐标(F1至F15点) 联线与落陵煤矿为界,东南以B点、C点、D点、A点坐标联系与唐村煤矿为界。井田东西走向长为10公里,南北倾斜平均宽为1.82公里,面积为18.2平方公里。可采储量为5612.67万吨,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群,共含煤15层, 总厚5.97米。其中可采煤层4层,总厚3.78米。全区稳定可采的16上层煤平均厚度1.01米,17层煤平均厚度1.04米,全区大部分可采为18上层煤,平均厚度0.98米,局部可采为15上层煤,平均厚度0.75米。煤层倾角2~15°。属低沼气矿井,各煤层的煤尘均有爆炸危险,煤层有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矿井生产能力为年产45万吨,年工作日300天,日产1500吨,服务年限90年。
1972年6月,该矿井由兖州煤炭生产建设指挥部第一工程处筹建。同年9月10日副井开工。参加矿井建设的施工单位,矿建由第一工程处施工;土建除主井井架基础和筛分选矸楼、风井通风系统等工程,由三十七工程处施工外,其余工程均由第二工程处施工;安装工程除副井提升系统、压风系统及井下采区安装由第一工程处施工外,地面其他系统由三十七工程处施工。在三类工程全面展开,施工进入高潮期间,1975年4月, 兖州煤炭生产建设指挥部成立北宿矿井会战小组和前线会战指挥部,组织矿井建设。井筒施工顺序是副井→主井→风井,三个井筒表土段井壁设计均为双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井壁厚度分别为850、750、700毫米。基岩段井壁厚度副井400毫米,主井350毫米
素混凝土。风井基岩段井壁厚度350毫米,从115~154.3米(39.3米)段永
久井壁为150毫米锚喷支护。 井筒施工方法,表土段采用人工挖掘,外壁采用短段掘砌,内、包壁均用绳捆模板筑壁。在基岩段施工中改革了常规工艺,主井筒在兖州矿区首次试用光爆
喷射混凝土作临时支护,结束了挂圈背板的笨重体力劳动;在主井筒首先试用煤炭系统第一台主井
激光指向仪,风井井筒基岩段在矿区首次试用锚喷作永久支护。风井马头门、翻罐笼峒室、井下炸药库等特殊峒室均采用光爆锚喷新工艺,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均缩短了工期,土建工程两个12米单跨线园筒煤仓,每个仓储煤1500吨,钢筋混凝土结构,高37米的煤仓,采用筒身一次滑模到顶的新工艺,上仓皮带走廊, 斜长117米,组合框架首次使用滑模工艺取得了成功;副井15米高的
钢筋混凝土井架, 采用预制整体滑行工艺。 1976年12月正式验收投产。 1980年生产原煤45.04万吨, 达到
矿井生产能力。1985年11月,提出矿井改扩建设计,设计能力由45万吨/年扩大到75万吨/年。扩建后服务年限为40年,改造主井,增大提升能力;新建一个副立井, 一个回风立井,建一座压风站,安装压风机3台,井巷工程3400.3米,房屋建筑面积25508平方米,全员工效达到1.40吨,批准概算投资3757.84万元。1986年6月动工, 到1990年,完成投资3513.6万元,完成井巷工程2891米,房屋竣工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