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唐代岑参诗作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一派从容、熙和的景象开篇;随即陈述封常清降服胡人,功盖古人;然后又写封常清的风采,凸显其功勋;随之又用朝廷的殊宠来进一步赞扬他功业非凡,才能堪为国之栋梁;最后自述勤于练武,以期跟随封将军立功封侯。全诗一韵到底,整齐有致,从多个角度塑造了封常清这一能征善战的边塞统帅的丰满形象。
作品原文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1
胡地苜蓿美2,轮台征马肥3。
大夫讨匈奴4,前月西出师5。
甲兵未得战6,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7,穹帐亦累累8。
阴山烽火灭9,剑水羽书稀10。
却笑霍嫖姚11,区区徒尔为12。
西郊候中军13,平沙悬落晖。
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14。
喜鹊捧金印15,蛟龙盘画旗。
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
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16。
前年斩楼兰17,去岁平月支18。
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19。
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20。
侧身佐戎幕21,敛衽事边陲22。
自逐定远侯23,亦著短后衣24。
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25。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胡地的苜蓿丰美,轮台的战马壮肥,
大夫征讨匈奴,上个月西征出师。
甲兵还没有找到战机,降敌投来如同把家归。
骆驼多得一群连一群,穹帐也是一堆又一堆。
阴山上的烽火已熄,剑水来的羽书渐稀。
却笑那当年的霍嫖姚,区区战绩算得了什么作为。
在西郊迎候中军,平坦的沙漠上挂着落晖。
驿马从西边到来,一双旄节夹路奔驰。
喜鹊护持着金印,蛟龙盘屈在画旗。
像公这样年纪还不到四十,功名富贵能来得及时。
直上排冲青云,旁人看来自然是快捷如飞。
前年斩了楼兰,去岁又平定月支。
日益得到天子的殊宠,朝廷正要将见推。
我一介书生多么幸运,居然得到国士的待遇。
侧身佐助戎幕,敛衽从事边陲。
自从追随了定远侯,也习惯穿上短后衣;
近来更学会了跑马,并不弱于并州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当时岑参在封常清幕中任职。此诗与《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吟咏的是同一次出征之事。《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两首是在封常清出征时的预祝之词,这一首《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则是封常清凯旋时的称贺之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称述封常清平虏之从容,气度非凡;献捷频频,倍受恩遇。诗人自觉附骥其后,十分幸运,遂也豪气干云,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苜蓿美”,“征马肥”给人以安详、宁静的感觉,一派平和欣欣向荣景象,正如传说中“凤凰来翔,百兽率舞”一般,这是为了暗示:封将军已消灭胡人,边疆从此平静了。意境优美,古意盎然。“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叙述出征事宜,言辞朴实简洁。“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不战而屈人之兵”可见声势赫奕,运筹得当,敌人慑服;虏降如归,可见怀柔政策宣传渗透得很到位,敌人心甘情愿投降。“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意即,战利品极多,降敌极众。“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意即边疆从此和平安宁。“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意指诗人感到封常清功盖古人。“西郊候中军,平沙悬落晖。”伫立西郊等待主帅的归来,沙漠平铺远去,天际挂着落日的余光。这是在欢迎主帅凯旋,一派空旷、安静、肃穆的气氛。“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送信的驿马从西驰来,封将军的仪仗已沿路两边摆开,奔赴前来。这是写为主帅开道的前驱,用以衬托主帅的威严。“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此联进一步写仪仗之鲜明及封常清神采之飞扬,可见此次边功确是卓著。“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句意为:像您这样年纪还未满四十,就已名显当世,可算是富贵及时了。在层层铺垫下,一位年青有为的将领形象终于出现在读者面前,但诗人又用的是议论的形式,使人物形象更显丰满。“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此处诗人意在称述封常清功勋卓著,因此频频受到朝廷嘉奖。“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意即,封常清扫荡西域,立下赫赫战功,这正是其迅速升迁的一个重要原因。“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这是从朝廷对封将军的重视的一面上来称述其功勋。“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诗人在称述封常清后,感到自己能为这样的英杰之士服务是十分幸运的。这就更显出封常清的胸怀磊落,确有大将之才。“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这是诗人自述认真工作的情况,从中可见其对封常清敬畏有加。“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这是诗人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自己要努力辅佐封常清的言论。“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诗人自谓与之相当,言语中充满欣喜和自信。可见诗人已融入当地习俗,颇以武事为重,不复是一介书生了。
全诗以一派从容、熙和的景象开篇,给人以无限遐想;随即称述封常清降服胡人,功盖古人;然后又用凯旋的仪仗鲜明,进一步衬托封的风采,凸显其功勋;随之又用朝廷的“殊宠”来进一步赞扬他功业非凡,才能堪为国之栋梁;最后自述勤于练武,以期跟随封将军立功封侯。全诗一韵到底,整齐有致,从多个角度塑造了封常清这一能征善战的边塞统帅的丰满形象。
名家点评
武汉教育学院教授谢楚发:诗的重点不在于描写将士的威武雄壮,而在于烘托回师的胜利气氛,颂扬主帅的功劳,并表白个人对封常清的崇敬。全诗的节奏比较缓和,叙事、描写、议论、抒情兼而有之,可见到一个投笔从戎的书生如何把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和个人的功名欲望融合在一起,反映出封建社会强盛时期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高适岑参诗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管士光:在封常清节度使幕府里,岑参的情绪是比较开朗和昂扬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的最后几句便是他此期的自画像:“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侧身佐戎幕,敛祍事边陲。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诗,却把诗人终遇知己的兴奋和侧身戎幕的喜悦以及走马边塞的英姿都生动地表现出来了。(《浅草集》)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年),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进士。曾两次赴西北边塞任幕僚。唐肃宗至德年间回朝后,曾任右补阙、虢州长史、嘉州刺史等职。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由于他较长时间在西北边塞从军,对军旅生活、边地风光、西北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都有深切感受,因此他所创作的八十多首边塞诗笔力刚劲雄奇、景象壮丽瑰异、气势豪迈奔放,在唐代诗歌中自成一家,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有《岑嘉州集》,存诗四百余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6 13:34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