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汝河
淮河支流沙颖河支流
北汝河,民间俗称“汝河”,为与河南省南部的洪河支流汝河区别,一般称“北汝河”。淮河支流颍河支流沙河的支流,流域全部在河南省境内,发源于河南省嵩县车村镇栗树街村北分水岭摞摞沟,流经汝阳县汝州市郏县宝丰县襄城县叶县六个县市,在襄城县丁营乡汇入沙河。全长250公里,流域总面积6080平方公里。
河道变迁
在古济水颍水间,原为鸿沟航道系统,为战国时开凿。引黄河水自今荥阳北,东经中牟北、开封北折而南,经尉氏东、太康西至淮阳分两支,南支入颍河,东支为沙(蔡)水通淮河,元代蔡河湮塞。鸿沟在开封向东分出一支,称为汴水(汴渠),南宋时湮废。贾鲁河上游及其索、须河源流,原属济水流域,唐代以后,济水消失,扩大了淮河流域面积。沙河原是古汝水支流滍水,汝水在元代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因其泛滥从舞阳断流,将上段及支流滍、澧等水改道入颍河,从此分为南、北两条汝河,分别流入沙河洪河
干流概况
北汝河发源于河南省嵩县跑马岭(一说天息山)车村镇栗树街村的(也作“摞摞石沟”),流经汝阳、汝州市、郏县,在襄城县丁营乡崔庄南(一说简城)汇入沙河,全长250公里,流域面积6080平方公里。襄城县以上河长215公里,河床比降1/2800,其下至沙河汇口,河床比降为1/4000。北汝河河床宽浅,主流不定,两岸汇入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8条。
嵩县境,汝河干流自源地流出后沿伏牛山与外方山之间自西南向东北经车村、木植街、黄庄3乡镇63个村,至黄庄乡楼子沟村出境。嵩县段全长70公里,河床从海拔2129米下降到370米,平均宽度300米左右,流域面积986平方公里。
汝阳县境,汝河自竹园乡上庄村娄子沟入境,曲折东流,经竹园、柏树、上店、城关、小店5个乡镇,至小店乡黄屯村东北入汝州市境。流经汝阳县境35.4公里,流域面积1158.97平方公里,是汝阳最大的河流。河道坡降1/200~300。以上店乡西庄村为界,以上为山地性河川,呈“V”型河谷;以下具平原型河道特色,除武湾附近有一公里长的峡谷外,大部分河段摆动在平岗谷地之间,河道宽60~100米,前坪以上平均流量20立方米/秒。
汝州市(原临汝县)境内,北汝河自西向东南穿境而过,境内全长45公里,宽500--1500米,有大支流9条,向南北山呈鱼翅状分布。河滩总面积约10.1万亩。
宝丰县境内,北汝河为宝丰、郏县之界河,于赵庄乡魔冢营村北入境,东南流入石桥乡,至吕寨村入郏县。境内全长25公里,河床平均宽2000米,流域面积603平方公里,为常年河。汛期最大流量曾达5920立方米/秒。该河径流不集中,在干旱与汛涝时期水量差异较大,故史无船运记载。建国后,县政府汲取历代引汝灌田经验,确定沿河的赵庄、石桥二乡为引汝灌区,修建提灌站,筑渠引水,发展灌溉事业;多次疏浚河道,修筑加固堤防,不断提高河流的防洪抗灾能力。在宝丰吕寨村东北建有北妆河大桥。
郏县境内,北汝河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境内段长48公里,境内流域总面积98平方公里,常年流量300~500立方米/秒。
襄城县境内,北汝河在十里铺乡鲁渡村西北入襄城县境,流经十里铺、孙祠堂、城关、山头店、茨沟、丁营6个乡镇,在丁营乡崔庄南注入沙河。过境河长46.9公里,一般河宽250米,流域面积241平方公里。流经县境长46.9公里,流域面积241平方公里,西北-东南流向,属常流河。新中国成立前河槽深、水量大,是沟通全县物资交流的一条运输线。北汝河汛期汝水漫溢,淹农田、塌房屋,屡给沿岸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疏通河道,修筑堤防,提高了防洪能力。
叶县境内,北汝河干流位于叶县东北部边界上,为叶、襄界河。界河段长8.5公里,南岸叶县堤防工程6.37公里,护岸砌体工程0.2公里,境内汝河最大洪峰流38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洪峰流量1643立方米/秒,但河道的实际泄洪能力仅2600立方米/秒,汛期防洪任务十分艰巨。
水文特征
北汝河流域是淮河流域的暴雨中心区之一,1982年和1943年曾分别发生超过7000及1万秒立方米的特大洪水,给下游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嵩县段常年平均流量每秒5立方米~10立方米,最小流量每秒0.5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6280立方米(1982年7月30日)。正常年景,汝河每年12月到次年1月结冰,冰层2厘米左右。
汝阳县境紫逻口水文站观测平均流量为16.6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7050立方米/秒(1982年7月30日),每年枯水季节的流量不超过2.5立方米/秒。当保证率为7%时月平均流量2.24立方米/秒;保证率为50%时月平均流量4.25立方米/秒。流量小于1立方米/秒的枯水期平均二年一遇。
主要支流
嵩县境
嵩县段一级支流47条,其中较大的有:核桃坪河、龙池曼河、黄柏河、运粮沟河、水磨河、火神庙河、泗水河、古弥庵沟河、狮子沟河、季家沟河、小豆沟河、绸子沟河、鹿鸣沟河、竹元沟河、禅堂沟河、张槐沟河、道回沟河、红崖沟河、养育沟河、辽沟河、沙沟河、付沟河、南沟河、楼子沟河等。汝河支流楼子沟、傅沟、小木沟、棉花沟、张槐沟、寨沟、北沟、小豆沟、岗上、庞家庄、刘家庄、饺沟等处建有小型水库14座。
汝阳县境
在汝阳境内,汝河共有支流20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7条,分别是:
马蓝河,《水经注》中称“三屯谷水”。发源于王坪乡两河村南,向北流经王坪、三屯、城关3个乡镇,至城关镇鬼峪村北汇入汝河。干流长61.5公里,流域面积229.4平方公里,是汝阳第.二大河。河道平均坡降1/100~1/200。平均径流深309毫米,径流量7089万立方米。
靳村河,发源于嵩县三道岗南,自付店乡牌路村入境,北流至靳村乡后阴村东出境。入嵩县后与斜纹河汇流注入汝河。在汝阳境内干流长44.5公里,流域面积215.7平方公里。河道坡降1/100左右。水量充沛,落差较大。平均径流深350毫米,径流量7549万立方米。
斜纹河,源出付店乡石柱村南山中,北流至十八盘乡刘坑村西入嵩县境,与靳村河合流后注入汝河。在汝阳境内全长35公里,流域面积151.8平方公里。河道坡降1/100~1/200。平均径流深350毫米,径流量5314万立方米。
牛家河,《水经注》中称“广成泽水”,《金史》中称“广润河”,源出蔡店乡草营村,东流经陶营、内埠二乡,至陶营乡魏村东人汝州市境,汇入汝河。在汝阳县境内干流长22公里,流域面积91.03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170毫米,径流量1548万立方米。
板棚河,发原于岘山北麓刘店乡古石沟,东北流至小店乡圣王台村出境,在汝州市汇入汝河。在县境内全长21.5公里,流域面积54.1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210毫米,径流量11万立方米。
浑椿河,源出清凉寨山北麓,北流经三屯、十八盘、竹园3乡,至竹园、柏树、上店3乡交界处汇入汝河,干流长17公里,流域面积46.55平方公里。河道坡降1/100~1/200。平均径流深270毫米,径流量1257万立方米。
柏树河,源出伊川县九皋山,自柏树乡龙脖村西入汝阳县境、东流至柏树村东南汇入汝河,在汝阳县境内全长12公里,流域面积34.93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210毫米,径流量734万立方米。
猴套河,发源于三屯乡花果村西南,北流至上店乡下店村北汇入汝河,干流长1公里,流域面积34.5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250毫米,径流量863万立方米。
关帝河,源出刘店乡花庙沟,北流至小店乡关帝村入汝河,全长9公里,流域面积26.9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200毫米,径流量538万立方米。
圪塔河,源出十八盘乡木庄村南老庄沟,北流至上店乡曹家村汇入汝河,全长14公里,流域面积25.95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20毫米,径流量623万立方米。
洛峪河,源出城关镇郜园村北王家沟,南流至洛峪村南入汝河,干流长8公里,流域面积24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185毫米,径流量444万立方米。
涧沟河,发源于城关镇洪涧村西北,东南流至古严庄西汇入汝河,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21.7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185毫米,径流量402万立方米。
漫流河,发源于柏树乡西北隅核桃树凹,南流至漫流村南入汝河,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9.1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200毫米,径流量382万立方米。
罗沟河,发源于城关镇张河村西北,南流至罗沟村南入汝河,全长7公里,流域面积14.7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200毫米,径流量294万立方米。
沙沟河,源出小店乡徐家沟,东北流至西车坊人汝州市境,汇入汝河。在汝阳县境内全长6.5公里,流域面积13.7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185毫米,径流量254万立方米。
练溪寺沟河,源出小店乡虎寨沟,南流至紫逻口入汝河,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10.5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185毫米,径流量194万立方米。
桂柳河,发源于上店乡桂柳村南,北流至汝南村(竹园头)西汇入汝河,全长6.5里,流域面积10.2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深235毫米,径流量240万立方米。
宝丰县境
石河,发源于汝州市(原临汝县)境,有二源:南源在临汝县境五垛山东麓,又名“空干河”;北源在临妆县境分水岭下,为“石板河”。二源曲折东流入县境,至观音堂乡高店村相汇。后经前营乡、商酒务乡、赵庄乡、石桥乡,至闹店乡双口村与净肠河交汇,折而东北,流至石桥乡吕寨村东注入北汝河。县境内流程长63.5公里,河床平均宽20米,流域面积417平方公里,为常年河,最大流量858立方米/秒。明清以来,中下游曾多次开渠引水,但因管理不善,常泛滥成害。1957年始,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境内建成龙兴寺中型水库和8座小型水库,控制了汛期河水暴涨。
净肠河,该河横贯县境中部,古称桓水、柏水。据传,东汉胶东侯贾复与王莽将王陵于城东北交战,复受重创,腹破肠出,在城东北隅用河水洗肠,并纳肠入腹,跃马再战,终斩陵首。后人仰慕其忠勇,遂称之为净肠河。河有二支:南支称桓水,发源于观音堂乡桃园沟村西,流经大营镇、张八桥乡入肖旗乡;北支名“小泥河”,源于大营镇古垛村附近,纳细流向东,经前营、商酒务入肖旗乡。
玉带河,发源于大营镇白石坡、斋公庄一带,由数条小溪汇流而成,经平顶山市西区复入县境,向东流经张八桥、小店乡,至县城西,北折而入净肠河。清乾隆《宝丰县志》载:“玉带河,乃郦注之柏、滶耳。前,明孝宗时黄令泰,改滶水由西城下折而北与柏水合,以其环抱邑城,名曰玉带”。总长21公里,河床平均宽8米,流域面积47平方公里,为常年河。1959年,上游建成河陈水库,使洪灾得以控制。
马沟河,位于县境北部,为常年河。据传,古时河滩中水草繁茂,因众多牧马人在此放牧而得名。发源于临汝县南虎狼爬岭上,于赵庄乡魔冢营村南入境,在石桥乡镇海寺村北注入北汝河,境内河段长1公里,平均河宽1米。流域面积37平方公里。解放后,进行两次综合治理,提高了河道排涝能力,解除了沿岸洪涝灾害。
襄城县境
柳河,发源于孙祠堂乡紫云山北麓柳树沟村,属浅山区泄洪河道。由南向北流经马涧沟、张庄、刘楼、雪楼、宁庄等行政村,至黄柳村注入北汝河。长13公里,流域面积7平方公里。
马黄河,发源于禹县小吕乡,流经县境王洛、十里铺乡,境内长约15公里,流域面25平方公里。在十里铺乡郑庄村注入北汝河。系排涝河道,平时干涸,汛期常泛滥成灾。1964年按照“三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治理。河槽两岸筑有堤防,主河槽底宽6米,深3米,相继完成了除涝配套工程。
苇子河,发源于郏县冢头乡,在坡张村流入县境,由河西姚村注入马黄河。长4公里,流域面积29平方公里,系季节性排涝河道,汛期洪水横流。1964年,按“三年一遇”的除涝标准进行治理,修筑堤防,疏浚河道,沿河修有涵洞和水闸,基本上解除了多雨季节的泛滥灾害。
叶县境
叶县境内,湛河,位县东北边境,发源于平顶山市郊区薛庄乡马跑泉,在侯堂以西称乌江河,以东称湛河,自遵化店乡祁营村人境,经韩庄、蒲楼、桑树贾、曹李、石玉、堪河董、麦刘、唐马村,至炼石店注入汝河,长15公里,流域面积87平方公里,泄洪能力575立方米/秒。
水利工程
河道整治
北汝河嵩县境内,河床狭窄,水势猛,夏、秋两季常泛滥成灾。1986年,汝河干支流共建成楼子沟、傅沟、小木沟、棉花沟、张槐沟、寨沟等14座小型水库,沿河修筑防洪工程16处。改滩造地667公顷。1989年修建红堂河堤,长1000米,高7米,宽3米。全部浆砌石护砌,保护70人、2.7公顷耕地。1992年修建吕屯河堤,长1200米,高2.5米,宽1.5米。灌浆护砌,保护150人、13公顷耕地。1996年修建南枣园河堤,长600米,高3米,宽2米。浆砌石护砌,保护110人、耕地6.7公顷。1998年建成黄庄村河东大堤,全长2000米,高4米,宽6.5米。浆砌石护砌,保护耕地6.7公顷;同年建成小木沟河堤800米,造地2公顷。2000年投资120万元,完成木植街村移民护街堤1000米,全部水泥灌浆。
北汝河汝阳县境内,历史上由于治理不善,每遇暴雨,河水猛涨,冲毁庄稼,淹没房舍,对沿河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民国年间,上店豪绅申汝瑛为保护自己的房地财产,向当地农民摊派粮款在上店北河滩筑建长400米的河坝1条,保地400余亩。地霸袁金相在竹园头村(汝南村)北河滩建河坝300米。之后,城关、小店沿河地带也相继自发组织建坝。当时河坝均为单一的泥鳅式坝型,除上店北河滩和小店马老五坝采用白灰浆砌石勾缝、黑矾抹面外,其余多为干砌石或白灰勾面,河水稍涨即被冲垮,防洪效率甚低。建国初期,县政府组织上店、城关、小店地区的群众投工54600个,筑坝2970米,造地4160亩。1962年,全县新建修复、加固病坏工程7555米,保护30个自然村,13638人和6704亩耕地,并改造滩地2219亩。1964年治河中全县共完成砌石13.49万立方米,堤坡封沙14.05万立方米,设置铁丝笼7172方,营造防护林13万株,新建并加固河坝107条。1975年汝河洪水暴发,冲毁堤防8550米,老岸地870亩,河滩地3950亩。当年冬,在上级支持下进行全面治理,历经三年时间,完成浆砌石26万立方米,坝后堆沙卵石120万立方米,新修堤坝29公里,新增滩地7000亩,恢复老滩地8000亩,1981年,建立汝河河道管理所,并在城关、上店、小店3个乡(镇)设专业河道管理人员14名,1982年7月,汝河出现特大洪峰,流量达8400立方米/秒,除县城大桥和紫逻口重要堤段外,两岸堤防多被冲垮。1983年,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单一坝型为浆砌护坡式、重力坝式、泥鳅式3种坝体,加固堤防77处,总长23630米,投工43.55万个,完成工程量26.64万立方米,全部工程总投资32万元(国家拨款27万元,群众自筹5万元),保护24个村,14100人和15050亩耕地。1984年后,利用冬春组织劳力逐年对汝河河坝进行修复加固,对险工险段筑建新坝堤。到1988年底,全县共建堤防144.27公里,其中汝河干流23.8公里,各支流120.45公里,堤防绿化37.3公里。这些堤防工程可保护耕地57960亩,居民66630人。
北汝河叶县境内,长7公里。建国前,堤防仅有1.7公里,堤高1米,顶宽0.5米,洪水常常漫堤,泛滥成灾。建国后,沿岸群众曾于1966年、1976年和1978年,三次培堤加宽县境内汝河堤防。修理后的河道堤防完整,已达到省要求的“五化”标准。此外,还新修了王湾村350米、王庄村200米的石护岸和王庄北涵闸工程。1952年,国家投资22万元,新修和加固围庄堤工程18处,长40公里,并建避水台工程10处。
襄城县境汝河上游蝗蚧潭是历史上有名的险区,长期为害。明天顺五年(1461年)筑有堤防,清康熙年间知县刘子章继修,后渐废。雍正十一年(1733年)县令方鸿重修堤防,方窑村濒河无堤,新增筑河堤数里。为防止堤西之水无所泄,并垒石为涵洞,可随时启闭。明万历年间知县诸允修在县城西南隅临河部分建筑石堤,以防水护城,俗称“诸公堤”。民国21年(1932年)河工招修事务所修第三段土石工程,襄境有汝河土堤工程16处,新筑、培修月堤长5218米。县城南门外河岸修筑石堤两段,分别长32米和18米;魁门外河岸修石坝两处,三里沟河岸修石坝1处,共长34米;南门外修人字形坝1处,共用石690立方米。县城西南隅濒临汝河,城墙距河床仅3米。魁门附近河水折向南流,形成回水漩涡。汛期水势汹涌,城基常受漩水浸蚀,年深日久形成深潭,俗称“二郎潭”。民国28年(1939年)夏末,河水猛涨,城墙陷落,县城受到严重威胁。遂经勘察,拟定修补方案;动员全城居民抢险。拆除大街青石牌坊6座投入陷坑,上填杂石黄土行夯加固城基,补筑红石城墙,以防水患。新中国建立后,从1950-1959年,先后在汝河流域兴修蓄水滞洪工程,增加地面覆盖,控制水土流失;并在汝河两岸修建长达120公里的堤防;对城关、三里沟、茨沟、霍堰等易冲塌岸地方,分别采用木桩、石料和水泥修砌护坡加固;对城厢二郎庙坑险区,作加饯导滤工程。1962年春,对汝河沿岸作了大量培堤和其它度汛工程,加固和新筑月堤17处,石护岸工程2处。1963年春修复汝河险工及岁修工程6处,筑堤长3.05公里,石护岸1处。1964年完成汝河复堤工程10处。1965年进行汝河全段堤防加固工程。1976年3-8月完成汝河岁修培堤5处,长14.1公里。1976年完成中游店南张汝河故道拦河坝工程,截断故道水源。1978年完成上游城关至鲁渡段堤防培修加固工程。1980年5月培修加固大陈闸至南关大桥段左岸堤防,由原堤顶宽S米加宽为7米。同时对汝河中游城关南门至山头店公社魏庄石护岸工程开始备料兴修,1981年6月竣工。1983年元至8月以承包形式完成1982年洪水造成的水毁工程,修月堤、培堤7处,长5公里,新修石护岸4处,长755米,整修6处。经过治理,增强了抗御洪水灾害的能力。
北汝河大陈闸
北汝河大陈拦河水闸,是许昌地区南水北调的枢纽工程。位于北汝河下游,县城东南10公里山头店乡大陈村东北隅。1959年破土动工,后因经费拮据一暂停。1970年10月再次动工,1972年9月浇筑第一块闸底板,因未列人省基建计划复停。1973年10月经省水利厅认可,对工程提出新的技术设计和要求,第三次动工兴建。1974年春大
闸主体工程开始施工。施工中不断革新技术,改平闸底板为反拱闸底板,节省原料,加快进度。同时,组织4万余民工开挖引河,修建配套工程。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曾亲临大闸工地视察指导工作。1975年7月1日落成,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李庆伟剪彩通水。全部工程共做土方270万立方米,砌石3.9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1.46万立方米,投工310万个,国家投资529万元。大闸主体工程系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修建,设计流量3700立方米/秒,闸总宽139.8米,12孔,孔宽10米、墩高10.55米,闸底板高程m.s米(与河底平),门顶高程79f米,闸门面积8x10平方米,系平板式钢门。闸上有公路桥,宽6米,载重汽车13吨。桥墩高程82.05米,面高程83.05米。启闭机梁面高程92.45米,房顶高程96.7米。闸身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闸两端分别各建3层楼房i所,紧连启闭机房。
汝河大陈闸与颖河化行闸、汝河武湾的南北对口闸、方窑东一分干渠的引水闸和茨沟拦河坝,共同组成许昌地区颖汝灌区南水北调枢纽。控制汝河上、中游流域面积5960平方公里,本身蓄水1400万立方米,河道蓄水面积5600亩,可发展自流灌溉面积20多万亩,提灌15万亩,1975年7月1日,颖汝灌区万亩工程配套试点放水,1976年10月至1977年,先后完成颖汝灌区总干渠的主要建筑及面上的配套工程。
1978年6月14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粮农组织考察团往襄城,参观考察了汝河大陈闸的大闸启闭机房、自动控制室和各种仪器设备,以及堤防管理和灌溉配套工程。对此综合水利工程给予高度评价,并赠给颖汝灌区管理局一枚带有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志的“纪念章”。
颖汝灌区
一干渠位于襄城县境东南部,西起汝河大陈闸上游,东绕茨沟村,沿汝河向南延伸到丁营乡苗府转向东南至姜庄乡军张村,横贯丁营、姜庄两乡,全长9.6公里,渠底宽2.5米,设计流量5-10立方米/秒。干渠流域开挖支渠三条,分流东下:一支渠西起干渠上游茨沟村南,横贯茨沟乡东部和麦岭、姜庄两乡北部,东迄临颖县界,渠长12.05公里,渠底宽1-2米,设计流量4.58立方米/秒;二支渠西起干渠中游茨沟乡铁刘村北,横贯麦岭乡中部,东迄姜庄乡中部沟通南涅河,渠长3.1公里,渠底宽1米,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三支渠西起丁营乡横梁渡,沿北部东伸,横贯麦岭、姜庄两乡南部,东至哪城县界,渠长7公里,渠底宽1.1米,设计流量2.06立方米/秒。三条支渠沿岸均开挖斗渠、农渠通向农田。全渠工程,于1974年勘测设计,1975年动工兴修,1979年配套工程完成。
二干渠西起茨沟乡北部贾庄文化河连结颖汝灌区总干渠,横贯茨沟、范湖两乡,东至运粮河下游范湖乡军张,沟通颖汝灌区总干渠、文化河、运粮河三条水系,全长11.2公里,渠底宽4-6米。辖支渠四条:一支渠长11.24公里,底宽1.8米,设计流量2.97立方米/秒;二支渠长14.72公里,底宽1.7米,设计流量2.74立方米/秒;三支渠长18.85公里,底宽1-2.4米,设计流量3.67立方米/秒;四支渠长11.76公里,底宽1.5米,设计流量2.69立方米/秒。渠道工程1974年勘测设计,1975年全线施工,1979年配套完成。全县干渠总长331公里,支渠281公里,斗渠410公里。至1987年,每年灌溉面积在6-10万亩之间。
南水北调工程
国家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沙河南—黄河南段,在北汝河干流上,有北汝河渠道倒虹吸工程,位于河南省宝丰县东北大边庄与郏县渣园乡朱庄村之间的北汝河上。该标段总长1482米,由明渠段、检修闸、渠道倒虹吸、节制闸和退水闸几部分组成。由中国水电七局成都工程公司承建。工程自2009年12月30日开工。
水电开发
嵩县境内北汝河流域面积2092平方公里,河床平均比降3.3%,落差450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6万千瓦,可开发量10468千瓦。在汝河干流上(嵩县境内)以升坪水库为龙头设四级电站进行开发,总装机626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187.3万千瓦时,其梯级开发分别是:升坪电站(装机1600千瓦,规划),木植街电站(装机1800千瓦,规划),杨湾电站(装机1260千瓦,规划),柳林电站(装机1600千瓦,规划)。汝河支流南河上有雪堂寺电站(装机1000千瓦,在建),设计年发电量320千瓦时。
玉马水库
玉马水库位于支流马蓝河中游、岘山西麓汝阳县境内,库坝系粘土斜墙风化料堆石坝,底部长127米,顶部长254米,高50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发电、防洪、养鱼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平方公里,总库容6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570万立方米。
灌区灌区包括南至马蓝河出山口,东至板棚,西至圪塔河,北至汝河的广大地区,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3公里,地跨三屯、刘店、上店、城关、小店5个乡镇,42个行政村,总干渠长3.2公里,流量10立方米/秒,东、西两干渠全长14.9公里,灌溉面积7.76万亩。全灌区共建水闸2座,隧洞30座,长7817米,涵洞14座,长49米,暗渠5道,长657米,渡槽38座,长1765米。最大的玉马山口渡槽长220米,可通过流量4立方米/秒。建有玉马电站,1982年投人使用,初建时共装机3组,总容量2175千瓦,年发电量308万度
流域文化
风景名胜
紫逻阙,在汝阳县城东汝河中中游,因两山相对如同城阙,故此地也称“紫逻阙”。也叫紫逻口。旧时,紫逻口山上设有烽燧,战乱年代用来报警,紫逻口也成为汝阳与外界联系的咽喉要道。现代社会紫逻口依旧是通往县城的必经之道。
云梦山,在汝阳县境内汝河的南岸,传说中的鬼谷子隐居之地。地址在鬼谷村(也称马蓝村、鬼峪村)。位于 于马蓝河向北汇入汝河处。相传鬼谷子王诩生于鬼谷村,后在此教书授徒,兴学育人。云梦山有“云梦洞”,是传说中鬼谷子隐居讲学之地。云梦洞也叫马蓝洞,《广舆记》载:“鬼谷子尝隐此,俗传苏秦、张仪授书处。”。自战国时期始,古代各时期曾有人在此洞居住。云梦洞内,近年出土一批古代文物20余件。经鉴定,其中有时间较早的东周青铜戈,有汉代陶罐和宋代瓷器,还有铁斧等,洞内还出土有供奉鬼谷先生的石碑一通。这些文物的出土,证明此洞从战国开始,历经汉、宋、元、明、清等时代,一直有人使用。除了云梦洞外,山上还有孙膑墓,孙膑、庞涓演武的石八阵,苏秦、张仪比试的说泪井,以及鬼谷墓、试剑石、镇奸石、演兵场、传书洞等20多处古迹。
漫流河,北汝河上游柏树乡境内有一条支流,叫漫流河,漫流河边有一个600多户人家的大村叫漫流村。漫流村的地名,据说就与孙膑和庞涓有关。齐人孙膑、魏人庞涓一同到云梦山鬼谷村,拜鬼谷先生为师,学习兵法。转眼三年已过,庞涓想下山求富贵。鬼谷先生早知其意,但爱惜庞涓之才,就点化挽留。鬼谷先生让孙膑、庞涓二人到二十里开外的汝河上游,在一日之内砍回“百担余柴”。孙膑深知老师的意思,在山里读书一整天,到了晚上,才砍了一棵小柏树做成扁担,又砍了两捆榆枝,回去交差。这“柏担榆柴”正合老师的心意,也是柏树乡名字的由来。庞涓从早上一直砍到日落西山,才凑够木柴,集中到河边放木排往下运。谁知水流湍急,不少柴捆被冲散。庞涓气急败坏,大声呼叫:“慢流啊,慢流!”这就是漫流村和漫流河名字的由来。
汝阳有八大景,其中三处与汝河有关,分别是“汝水拖蓝”、“紫逻石潭”和“龙崖夜雨”。“紫逻石潭”指的就是紫逻口下汝河中形成的一处水潭。“汝水拖蓝”则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汝河和马蓝河交汇处,由于河水密度不同,马蓝在下,汝水在上,宛如汝河在拖着马蓝河流动;另一种说法是“汝水朝澜”,说的是日出之前,一层浓雾覆盖在汝河之上,像水上的波澜,这种景象后来已经很难看到。但据在河边生活的人说,进入21世纪后,由于周边山上的植被恢复,在天气合适的时候,这种景象有时又会出现。
北汝河边的汝阳县是恐龙之乡,2006年,地质科学家在汝阳发现90多个恐龙化石点,已在10多处挖掘出大量大型恐龙化石。地质专家认为,刘店这一带是恐龙化石密集掩埋区,是多种恐龙共同生存、频繁活动的地区,是在同一地区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亚洲最大的“汝阳黄河巨龙”和截止21初中国唯一发现的大型结节龙类甲龙“洛阳中原龙”都集中在这里。
物产
汝河流域物产丰富。“汝水出七宝”。除了鱼类,上店附近汝河岸边出产梅花玉,也称“汝玉”。该玉质底黑色,硬度如高碳钢,其中含铜矿脉,因此上有五颜六色的落花、碎云似的图案,故而得名“梅花玉”。史载,汉光武帝刘秀曾封此玉为“国宝”。
汝河下游的汝州和宝丰境内,出产中华瓷器的至宝——汝瓷。据说,汝官窑出的瓷器之所以被北宋王朝定为宫廷用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烧制时,瓷料中含有汝河流域出产的玛瑙,所以才能呈现“雨过天青云破处”的瑰丽色泽。
地理地貌
北汝河洛阳市境内的嵩县、汝阳段属于上游,干流总长度102公里,总流域面积2092平方公里。这一段河流的特点是穿越高山峡谷,水清势急。唐代诗人欧阳詹在《汝州行》中这样描写:“湛湛清流九曲弯,浮沉澈底似拖蓝。”汝阳县原称伊阳县,古属汝州管辖。《汝阳县志》也记载:“汝河环绕伊城流,天光云影共沉浮。
北汝河源头摞摞沟,怪石成堆,森林茂密,这里因有独特的摞摞石而得名。沿山谷曲折左拐,河水在林间石缝中流过,专家称此为“百里汝水第一汪”。
进入汝阳县境内,然后蜿蜒八公里至挂龙角处,这里石壁如削,崖上有一直立石柱,高约丈余,传为龙角悬挂之处,故称挂龙角。
水过挂龙角后进入冲积小盆地,下行七公里便是汝阳县城,汝水穿城而过,把城区一分为二。左城区坐落于古柏茂密的凤凰山下。北汝河出境后依次进入平顶山市和许昌市,境内基本为平原,最后汇入沙颍河。
(名片图来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4 13:04
目录
概述
河道变迁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