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
河南省洛阳市辖县
汝阳县,隶属河南省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豫西伏牛山区、北汝河上游,东邻汝州市,西接嵩县,南界鲁山县,北连伊川县,地势南高北低,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133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汝阳县常住总人口42.7万人。截至2024年12月,汝阳县辖9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人民路40号。
历史沿革
早在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炎帝时,为上世国。黄帝时,为汝滂化国。夏禹时,划归豫州;在汝河、杜康河、柳沟河两岸已形成涂山氏、莘氏、戈氏、有巢氏、蛮氏聚、广成聚、惮狐聚、阳人聚、霍阳聚、大解,小解等聚落。
商朝时期,属王畿之地。周朝时,形成蛮子国(今汝阳城),划归周王畿地。战国时,蛮子国被楚国占领,其地归楚国。后又归晋国。三家分晋后,属韩国。
秦统一中国后,行郡县制,设蛮中县(今汝阳城)和梁县(今圣王台),境域两县分管,属三川郡管辖。
西汉初,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惠帝四年(前191年),县境北部设新城县;此时由蛮中、梁县、新城三县分管。东汉时,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废蛮中县,县境西部设陆浑县(今嵩县陆浑)。境域东西南北,分属梁县、陆浑、鲁阳(今鲁山县)、新城四县分管。
三国时期,属魏国,境域仍由梁县、鲁阳、陆浑、新城四县分管。西晋时,属河南郡,境域仍由梁县、新城、陆浑、鲁阳四县分管。东晋十六国时,隶属频繁。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等国属地。
南北朝时期,改梁县为汝北郡;县境东部新设石台县(今圣王台一带),属汝北郡;县境北部改新城县为新城郡;县境西部新设伊阳郡管陆浑县。此时,境域由汝北郡、新城郡、伊阳郡三郡分管。
隋朝时,改新城郡为伊阙县,改鲁阳为鲁山县,境域东西南北分别由梁县、陆浑、鲁山、伊阙四县分管。
唐先天元年(712年)十二月,在县境东部紫逻川置临汝县(今小店镇),属汝州。同时,县境西部割陆浑县设伊阳县(今旧县镇),属河南府。贞元八年(792年),临汝县城迁往石壕驿(今临汝镇)。此时,县域东、西、南、北分别属梁县、伊阳、鲁山、临汝四县分辖。
五代时,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撤临汝县为镇入梁县;撤陆浑县入伊阳县;置伊阙县(今汝阳城)。县境西部和北部,由伊阳县、伊阙县分管,属河南府;县境东部和南部,由梁县、鲁山县分管,属汝州。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降伊阙县为伊阙镇入河南县,次年改隶伊阳县,属河南府;梁县、鲁山县属汝州。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河南府设伊阳(今古城寨)。
金时期,伊阳县属嵩州;梁县、鲁山县仍属汝州。元至正三年(1343年),撤伊阳县入嵩州;梁县、鲁山县属汝州;境域西部属嵩州,境域东部属汝州,两州归南阳府管辖。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嵩州为嵩县;撤梁县入汝州;此时以上店为界,西部为嵩县管,东部归汝州。成化十二年(1476年),析嵩县东四保十三里(一里为一百一十户)、汝州西五里,迁民十三里,并将鲁山县北部地区划入,重设伊阳县。伊阳县城设在伊阙故县镇(今汝阳县城),属汝州直隶州管辖。
清因明制,伊阳县仍属汝州直隶州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降汝州为临汝县,伊阳县改属豫西道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伊阳县又改为河洛道管辖。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销河洛道,伊阳县属豫西行政区。不久,废区,伊阳县直属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伊阳县属河南第十行政督查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9月,伊阳县解放后,先后属豫陕鄂三专区、豫西区第三专区、豫西区第一专区、洛阳(直辖)专署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伊阳县属洛阳专区。因洛阳地区辖区内有伊阳县和宜阳县,两县易同音易混。经民政部调查伊阳县地处汝河北岸,历史上又有汝阳县名。
1959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伊阳县更名为汝阳县。
1986年2月,洛阳地区撤销,汝阳县改属洛阳市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5年,汝阳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大安乡,其行政区域划归内埠乡管辖,内埠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竹园乡,其行政区域划归十八盘乡管辖,十八盘乡政府驻地不变。
2024年12月11日,撤销柏树乡设立柏树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12月,汝阳县辖9个镇、4个乡:城关镇上店镇付店镇小店镇三屯镇刘店镇内埠镇陶营镇柏树镇十八盘乡靳村乡王坪乡蔡店乡,另辖:大安工业园区。共有220个行政村(社区)。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人民路4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汝阳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洛阳市东南部,北汝河上游,伏牛山余脉,横跨黄淮两大流域,东邻汝州市,西接嵩县,南界鲁山县,北连伊川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8′—112°38′,北纬33°49′—34°21′之间,南北长61千米,东西宽30千米,总面积1332平方千米。
地质
汝阳县地处秦岭地槽东段北侧,华北地台南缘豫淮台褶带坳陷区内,大地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地层出露较全,主要出露地层有太古界、中元古界、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该区曾遭受嵩阳、中岳、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逐渐形成了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三大构造体系,其中南部以东西向及北西向构造为主,北部以北西向及北东向构造为主。
地形地貌
汝阳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地势南高北低,向北呈台阶式下降,南部崇山峻岭连绵不断,北部为平原和丘陵。全县最高点位于王坪乡和付店镇之间的鸡冠山,海拔1602.4米,最低点位于杜康河底海拔220米。
汝阳县地貌类型主要有南部侵蚀剥蚀中山(局部达高山)、中南部侵蚀剥蚀低山、中—北部黄土丘陵,北部冲洪积倾斜平原,沿汝河形成河谷平原。
气候
汝阳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爽日照长,冬长雨雪少”特点,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增高,多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气温最高44℃,最低-21℃;据汝阳县水资源调查评价,汝阳县多年平均降水量654.9毫米蒸发量981.6毫米;全区平均无霜期为213天;年平均日照2177.3小时。
水文
汝阳县境内大小河流29条,分属黄河及淮河两大水系,主要河流有北汝河及其支流马兰河、斜纹河、靳村河等。属于黄河水系的有县境北部的杜康河、柳沟河、杜庄河等,流域面积112.8平方千米;属于淮河水系的有汝河及荡泽河,流域面积1212.2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汝阳县境内中型水库2座,分别为玉马水库、虎盘水库;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9座。汝阳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541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2784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3804万立方米,重复量11175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据汝阳县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按地类划分,其中耕地368.70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27.76%;园地14.26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1.07%;林地737.75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55.53%;草地42.43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3.19%;商服用地2.68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0.20%;工矿仓储用地20.07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1.51%;住宅用地56.73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4.27%;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6.92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0.52%;特殊用地0.70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0.05%;交通运输用地27.38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2.0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1.91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3.15%;其他土地9.11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0.69%。汝阳县林业用地面积117.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07.3万亩,疏林地352亩,灌木林地1.592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0.6705万亩,苗圃地0.08万亩,宜林荒山荒地5.8842万亩。
矿产资源
汝阳县矿产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和未探明储量的矿产有30余种,矿床、矿点百余处。其中铅锌、铁、煤、梅花玉、萤石、矿泉水共探明有工业储量或可采资源量,其他铝、钼、锰、铜、金、黄铁、磷、重晶石、玄武岩、灰岩、白云岩等则属发现或进行矿点检查工作;灰岩、白云岩等,虽未进行地质工作,但远景可观。共被开发利用的矿种多为铅锌、萤石、煤、石灰岩、重晶石和梅花玉等。全县矿产资源分布特点是:汝河以南以金属矿为主,汝河以北以非金属矿为主。汝阳县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共发现的矿产有4大类48种。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3种,矿产地221处,其中主要特大型矿床3处(钼、玄武岩、水泥灰岩),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及矿点213处。其中东沟钼矿单体金属储量达70万吨以上,居全国首位;铅锌金属储量123万吨,居全省首位。
生物资源
汝阳县共计有林木种质资源63科132属252种,县域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青皮树;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白皮云杉、杜仲、银杏等。鸟类种类繁多,共记录有鸟类212种,隶属于18目43科,占全国鸟类总数的14.67%,河南省鸟类的45.99%。兽类以啮齿动物为主。汝阳县是河南省爬行类动物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分布的爬行类动物有2目、8科、19种。县域内拥有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燕隼、白额雁、白琵鹭、黑耳鸢、红隼、鹞鹰、红腹锦鸡等。
湿地资源
汝阳县湿地资源较为丰富,境内属黄河流域的有杜康河、柳沟河、杜庄河等;属淮河流域的有北汝河、斜纹河、马兰河和荡泽河等河流沿岸两侧湿地等。全县符合湿地调查条件湿地斑块总面积共2610.43公顷,湿地植被面积2610.43公顷。全县共有永久性河流、库塘、输水河3种类型湿地。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2282.50公顷,湿地植被面积888.8公顷;库塘湿地面积287.82公顷,湿地植被面积15公顷;运河、输水河湿地面积40.11公顷,湿地植被面积6.3公顷。
人口
截至2023年末,汝阳县常住总人口42.7万人,常住总人城镇化率为48.89%,出生率7.30‰,死亡率7.93‰,自然增长率-0.63‰。
经济
综述
2023年,汝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3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73.1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110.7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比重为7.2:36.9:55.9。
人民生活
2023年,汝阳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4.8元,同比增长7.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842.8元,同比增长5.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188.2元,同比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72.4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274.4元,同比增长12.4%。
财政
2023年,汝阳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68059万元,同比增长7.2%;其中税收累计完成109054万元,同比增长1.1%,税收占比64.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17884万元,同比增长7.3%,其中教育支出完成65086万元,同比增长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39695万元,同比下降4.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27720万元,同比增长9.6%;卫生健康支出完成19945万元,同比下降10.6%。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汝阳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5.15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9.7%,民间投资占比72.9%;产业发展潜力加大,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1%,工业投资占比51.1%;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34.7%,基础设施投资占比13%;装配式建筑等先进制造业带动现代服务业投资不断增强,第三产业投资占比44.2%;新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占比69.3%,扩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占比4.5%,改建与技术改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占比10.1%;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房地产投资占比14.9%。
第一产业
2023年,汝阳县粮食播种面积43486公顷,比上年增长0.1%。其中,夏粮面积19683公顷,比上年增长0.1%;秋粮面积23803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粮食总产量201646吨,比上年下降1.7%。其中,夏粮产量82320吨,同比下降6.3%;秋粮产量119326吨,同比增长1.6%。
2023年,汝阳县肉类总产量28661吨,比上年增长1.9%;禽蛋总产量25139吨,比上年下降9%。年末生猪存栏137008头、生猪出栏266911头;年末牛存栏24030头、牛出栏20905头;家禽出栏1982391只。
第二产业
2023年,汝阳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同比下降8.6%;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6.8%;私营企业同比增长17.9%。分门类看,采选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3%;电力、热力和燃气生产供应业同比下降13.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稀有金属采选业同比下降12.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13.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38.8%;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同比下降11.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下降28.9%;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54.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1.5亿元,增长20.2%,实现利润总额15.9亿元,增长66.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3%。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汝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2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限上单位零售额7.4亿元,同比增长13.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82.1亿元,同比增长7.5%;乡村零售额32.1亿元,同比增长7.8%。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00.9亿元,同比增长7.3%;餐饮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9.8%。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40.4%、饮料类增长56.4%、烟酒类增长22.5%、服装鞋帽及针织品类增长47.0%、书报杂志类增长12.0%、用电器类增长32.8%、中西药品类增长7.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9.9%、汽车类增长18.2%(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4.3%)、中草药及中成药类下降2.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0.8%。
2023年,全县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和住餐餐饮业营业额(全口径)168.1亿元,同比增长5.1%。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57.4亿元,同比增长0.8%;零售业销售额96.1亿元,同比增长7.1%;住宿业营业额1.5亿元,同比增长8.4%;餐饮业营业额13.1亿元,同比增长10.3%。
邮电业
2023年,汝阳县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8155万元,比上年增长6.0%。
旅游
2023年,汝阳县接待国内外游客98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8亿元。
交通运输
汝阳县拥有焦枝铁路宁洛高速二广高速公路从县境内通过,G344国道、S240、S238等贯穿全境,规划建设的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焦洛平段在汝阳设站,县内拥有两个高速服务区、三个高速出入口。交通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六横两纵”为主框架的公路交通网。全县通车总里程达1735千米。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汝阳县共有各类学校205所,招生24069人,在校生108625人,毕业生26672人。其中普通高中4所,招生3758人,在校生11494人,毕业生3681人;普通初中25所,招生8544人,在校生26036人,毕业生7715人;普通小学59所,招生6755人,在校生47666人,毕业生8822人;幼儿园115所,招生3237人,在校生17178人,毕业生5554人;普通中专1所,招生1768人,在校生6096人,毕业生89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55人。
文化事业
2023年,汝阳县共有群众业余艺术表演团体80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城市书屋10个,总藏书量14.7万册。
医疗卫生
2020年,汝阳县共有卫生机构27家(不含村级卫生所),床位2185张;其中县医院床位750张、中医院床位300张、妇幼保健院床位80张。卫生疾控中心1个,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988人,其中乡镇卫生院479人,民营医院327人,县直医疗机构118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79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5个,床位666张,卫生技术人员479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汝阳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14885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4758人;城镇企业职工(不含离退休)参保30712人);失业保险参保19925人;工伤保险参保21161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3508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在职和离退休分别参保21278人、10129人。
历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4年3月,汝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71项,涉及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医药、传统体育、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舞蹈、民间文学、游艺与杂技、曲艺和民俗11大类。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项、市级8项、县级60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2人。
杜康酒酿造技艺
杜康酒酿造技艺,杜康酒产于河南省溶阳市柱康河流域及伊河交汇处。其特征是以优质高梁、大米为原料,纯小麦制曲,采用“泥池固态发酵,混蒸,量质接酒,分区客藏贮陈”工艺酿制。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拥有独特的微生物区系和日涌水量3500米,含锶、偏哇酸盐等多种微量元素的低矿化度的优质天然矿泉水资源。2、历代传承的踩曲工艺和俗称“桑泥古客”的客泥配方。3、地容式石穴中酒、催陈熟化。2008年,杜康酒酿制技艺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弦铰子书
三弦铰子书又称“三弦书”“铰子书”,是在洛阳琴书基础上与“三弦书”嫁接派生出来的一种曲艺形式。因说唱艺人手拿铰子,伴奏者使用三弦,故名“三弦铰子书”。“三弦铰子书”起源于铁炉营村秦氏书班并延续数代。主要演唱剧目是《龙抓熊氏女》《王庆打擂》《关禄算卦》《黄马告状》以及讴歌英雄模范人物的当代优秀剧目等。2010年,“三弦铰子书”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南庄木偶戏
南庄村木偶剧社处于汝阳县陶营乡,南庄木偶戏在当地方言中称作“肘偶戏”,是中国傀儡戏曲剧种中杖头木偶的一个组成部分。追本溯源她应是清代杖头木偶,遍布晋、陕、豫三省交界处那个兴盛时期的孑遗。南庄木偶戏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文保
截至2021年12月,汝阳县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县级保护名录12处。
魏明帝高平陵
魏明帝高平陵位于洛阳市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东南部,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是三国时期的古遗址。2013年3月5日,魏明帝高平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寺
观音寺位于汝阳县小店镇圣王台村(又称下寺)。整体坐南向北,古建筑74间,总面积1.4万平方米。分为东、中、西3大部分。东是僧人作坊,西为竹园、树林,中为寺院主体建筑(东西两翼如今已不复存在)。共四进院落,仿洛阳白马寺布局。中轴线上从南往北层层递高,依次为“天王殿”、“关圣殿”(“三关殿”)、“大雄宝殿”(“正佛殿”)、“汤王宫”(“汤王殿”或“后大殿”),中轴线两侧有钟楼、厢房、阁楼、碑亭、仙洞等,为清代建筑,兼有花草树木、清泉,寺内现存大量壁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另两棵银杏树,一雄一雌,树龄已有千年。1986年11月,观音寺被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凌汉庄园
王凌汉庄园位于汝阳县蔡店乡蟒庄村,建于1946年,坐西朝东,东西长45米,南北宽23米,平面呈长方形,由东侧门房、西侧上房和南北两侧对称的厢房组成。房屋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青砖灰瓦顶,局部墙体用土坯修筑,房顶均列制鸱(chī)吻和形态各异的脊兽。东侧门房面阔7间,中为大门;西侧上房为双层建筑,面阔7间,进深1间,上层外侧设有护栏;南北两侧厢房结构对称,均面阔6间,进深1间;中部庭院,长25米,宽9米,地面用青砖顺列平铺。2021年12月24日,王凌汉庄园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风景名胜
西泰山景区
西泰山,又名崆洞山、平逢山,国家AAAA级景区,地处汝阳、鲁山、嵩县、汝州交界处,其主体部分在汝阳境内。面积800多平方千米,号称八百里西泰山。旅游区内千米以上山峰108座,主峰西泰山海拔1599米。景区有炎黄峰、情侣峰、会仙峰、石龙沟、观世音菩萨峰等景观。每年的4月25日至5月10日为河南·汝阳杜鹃花节。
汝阳恐龙谷漂流景区
汝阳恐龙谷漂流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汝阳县靳村乡,该景区以漂流运动为特色,以恐龙文化为主题,景区集激流飞瀑漂、勇士惊险漂、丛林探险漂、生态竹筏漂于一体的“一站式漂流综合体”。
河南汝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汝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汝阳县的付店镇和刘店镇,总面积71.17平方千米,下辖西泰山园区(炎黄峰、龙隐景区33.18平方千米)和刘店恐龙园区(37.99平方千米),是一处以恐龙化石为主,以花岗岩地貌景观、典型地层剖面为辅,生态和人文景观相互辉映的综合型地质公园。2016年1月16日,国土资源部批复同意命名为河南汝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龙隐景区
龙隐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生态伏牛山东大门,龙隐取意于“潜龙在渊,飞龙在天”,象征着修养和闲隐之意。景区以风化的花岗岩石块组成丰富多彩的幽洞、奇石,并与潺潺溪水相伴,形成中原地区少有的水、石、洞组合景观。特别是整个景区洞连洞、洞中洞,清泉汩汩、溪水流淌,宛如神话般的奇石王国。
杜康仙庄
杜康仙庄位于河南省汝阳县蔡店乡杜康村。孕育中国酒文化的杜康河穿庄而过,占地252亩。北距洛阳市区41千米,南望河南省大虎岭省级森林公园9千米,过大虎岭距汝阳县城25千米,是汝阳县北部地区重要旅游景点。
地方特产
汝阳红薯
汝阳红薯,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汝阳红薯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1711—1799年),汝阳红薯,薯形周正美观,平均薯重150—750克;无畸形薯;薯形呈长园形或长椭园形,无园形、球形或锥形;薯皮完整、鲜艳、光滑、干净,无病斑,无虫蛀,无擦伤,无冻伤,无霉变;皮色紫红、薯肉白色;熟食味面沙香甜,肉质细腻,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汝阳食用型红薯特有的风味和口感。
2017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汝阳红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汝阳杜仲
汝阳杜仲,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汝阳杜仲干叶呈暗绿色或褐色,叶片厚实,断面有均匀橡胶丝,银白色,富弹性。杜仲皮为扁平的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的块片,少数为微曲薄片,厚约2—7毫米。杜仲外表面浅棕色或灰褐色,未刮净粗皮者可见纵沟或裂纹,具斜方形横裂皮孔,厚者具纵槽状皮孔,内皮呈暗紫褐色,断面橡胶丝多而密。味苦,嚼之始有颗粒感,后有棉花感。种子扁平,线形,长1.4—1.5厘米,宽3毫米,两端圆形,坚果位于中央,稍突起。
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汝阳杜仲”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汝阳甪里艾
汝阳甪里艾,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汝阳甪里艾外在感官特征:艾径粗壮,艾叶片大而厚,叶背白而绒毛多,艾纤维多而且长,艾叶清香,气味芬芳,回味微甘。
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汝阳甪里艾”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汝阳香菇
汝阳香菇,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汝阳香菇菇形圆整、美观,菇肉厚,自然花菇率高。鲜菇呈扁半球形稍平展或伞形,伞柄长度小于或等于菌盖直径,颜色分别为菌盖淡褐色至褐色。菌褶乳白略带淡黄色,菌肉致密、韧性好、润爽,具有香菇特有的香味。
2017年12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汝阳香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梅花玉
梅花玉,又名汝玉,产于汝阳县上店镇西局村关帝沟,是世界上独有的玉种,因玉中蕴含图案酷似梅花而得名。梅花玉为历史名玉,其加工工艺已有千余年历史,《水经注》载:“紫罗南十余里,有玉床,阔两百丈,其玉缜密,散见梅花,曰宝。”梅花玉曾作为贡品奉献皇宫,被汉光武帝刘秀封为国宝。梅花玉质地细腻坚硬(莫氏7—7.5度),物质结构、硬度、韧性都和翡翠相同。其图案花纹斑斓绚丽,妙趣横生。底若墨缎,灿如锦纶,密布有玛瑙红、孔雀蓝、竹叶青、水晶白和橙黄、嫩绿等十多种色彩构成的梅花。堪称“华夏瑰宝,东方翡翠”。
荣誉称号
汝阳县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和最佳人居环境奖,全国科技先进县、全省中医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
2018年10月,汝阳县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2020年1月,汝阳县入选国家园林县城
2020年7月,汝阳县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1年7月,汝阳县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1年9月7日,汝阳县入选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1年9月8日,汝阳县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2021年12月,汝阳县入选2017—2020年度拟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
2022年,汝阳县入选河南省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2 14:0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