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木板漆画较完整的共有五块,每块长约8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2.5厘米,木板之间用榫卯结构连接而成,整个木板表面用红色漆为底,描绘了十几幅宣传帝王、忠臣、孝子、列女的故事,旁边还辅以大量的题记。
1965年11月,山西大同石家寨村西南在打井时发现一座北魏(386-534)早期墓葬,根据出土墓志资料考证其为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与妻钦文姬辰的合葬墓。1965年12月上旬开始考古清理,1966年结束发掘工作。
出土木板漆画的
司马金龙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南的石家寨村,根据墓葬信息考证,该墓有明确纪年,墓主人司马金龙的妻子姬辰葬于延兴四年(公元474年)、司马金龙葬于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司马金龙墓早期被盗,随葬品位置已被移动,且多数被破坏,有些已不能复原,但仍出土了陶俑、生活用具、墓志、木板漆画、石雕柱础等器物,出土文物共计 454件,其规模为同时期墓葬所罕见。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以北魏木板漆画最为精美。
北魏木板漆画图中人物动态委婉从容,线条自然流畅。从人物服饰质地的优劣、高低远近和不同比例的构图,都能区别人物身份的尊卑贵贱。除了内容外,木板漆画的画法也独具特色。它在汉代单勾线和大笔平涂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采用渲染和铁线勾描的手法,用黑漆勾线条,脸、手涂铅白,服饰器具用黄、白、青、绿、红、灰蓝等覆盖力强的色彩来涂染,所以显得富丽精致。最初的油漆都是用桐油料,液比较黏稠在上面不易作画。但细看木板漆画上笔法细腻,好似一挥而就,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无论是人物造型、服饰衣纹,还是线条勾描,都与顾恺之笔法相近,与汉民族的绘画艺术一脉相承。漆画上还有大片题记为墨线描绘,榜题黄底黑字,文字介于隶,楷之间,是少见的北魏墨迹。
由于平城地区出土的北魏墓葬,尤其是纪年墓葬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司马金龙墓作为早期的北魏贵族墓葬,其出土的木板屏风漆画,是研究北魏社会文化形态的珍贵的实物资料。从屏风漆画的内在思想中不仅可以看出传统汉文化在北魏王朝的重要影响,也对北魏时期人们的思想信仰、审美观念以及价值取向有了新的认知,还有助于了解北魏时期漆画工艺的发展状况,为研究北魏前期的书法和绘画风格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也因木板漆画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木板漆画上承汉代之遗风,下开隋唐之先河,绚丽多彩、气韵生动、技法纯熟,其绘画风格、技法、设色都富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代表着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成为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漆器的一件代表作。(《山西博物院藏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赏析》山西博物院馆员·蒙治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