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光力,1961年9月出生于安徽六安,中共党员,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安徽大学原校长。
人物经历
1961年9月,匡光力出生于安徽六安。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读于安徽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3年9月—1986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7年2月—1990年4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0年6月—1992年7月,担任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访问学者。
1995年1月—1998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7年7月—1997年9月,担任日本九州大学访问学者。
1998年1月—2008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01年11月—2005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2005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2008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心主任,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项目总经理。
2014年10月—2019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
2017年3月—2024年4月,担任安徽大学校长。
2019年10月,受邀参加在北京
天安门广场举行的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国庆观礼。
2020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学术主任。
2023年8月,入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匡光力负责HT—7超导托卡马克上低杂波驱动电流实验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上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研制工作,其磁体技术和装置总体性能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在该项目中,主持制定了稳态强磁场装置总体建设方案、决策解决了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重要问题;组建了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强磁场科学技术研究团队;成功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的铌锡超导导体及其接头;研究成功大型铌锡超导磁体高温热处理工艺;研制成功室温孔径达800毫米、中心磁场强度高达11万高斯的铌锡超导磁体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建成极大推动了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根据2024年2月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网站数据,匡光力先后在《核聚变(Nuclear Fusion)》《IEEE应用超导学报(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应用物理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等期刊上发表或合作发表论文130多篇。
根据2024年2月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网站数据,匡光力先后完成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项目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等科研项目。
根据2024年2月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网站数据,匡光力先后获得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人才培养
匡光力作为安徽大学校长,在建设国家“双一流”高校和打造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上用心用力。安徽大学瞄准安徽省重点发展创新领域,深度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聚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研究”等“卡脖子”技术攻关,大规模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
2021年,匡光力率领的稳态强磁场装置研制团队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匡光力是国际知名的强电磁工程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评)
匡光力是中国国内强磁场研究领域的带头人,参加工作40年来,他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发现和创新突破。(
安徽新闻联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