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典》(a1—Qanun fi al—Tibb)中世纪
阿拉伯医学百科全书式的
著作。著名医学家
伊本·西那(980~1037)所著。约于1011~1013年间在里海边的戈尔丹地方写成。
伊本·西那(ibn-Sīnā,980—1037)拉丁名阿维森纳(Avicenna)。
阿拉伯哲学家、医学家、
自然科学家、文学家。伊本·西那生于布哈拉城附近。青年时任宫廷御医;二十岁时,因王朝复灭而迁居
花剌子模;十一年後,因政治原因逃至
伊朗。博学多才,有多方面的成就。医学上,丰富了内科知识,重视解剖,所着《医典》是十七世纪以前亚欧广大地区的主要医学教科书和参考书。哲学上,是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持
二元论,并创造了自己的学说。肯定
物质世界是永恒的、不可创造的,同时又承认真主是永恒的。主张
灵魂不灭,也不轮回,反对死者复活之说。主要著作还有《
治疗论》、《知识论》等。
《医典》内容十分丰富,不仅继承了希腊的古典医学遗产,而且吸收了古代
中国和印度的
医药学成就。这一医学的
知识宝库,代表了当时
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
全书约100万字,共分5卷.每卷又分若干章节.第1卷为总论,综合概述了医学定义、基本学说和一般方法,着重论述了人体构造、疾病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把人的疾病分为脑科、内科,
神经科、胸科、妇科、
外科、
眼科等,并分门别类地对各种疾病的起因、症状的治疗加以详细记述.第2眷为药物学,书中列举的药物达670种之多,对各种药物性质、功效、用途作了详细的叙述,还记载了将
水过滤或煮沸的
蒸馏法以及酒精制造法等。第3卷为病理学,书中对
脑膜炎、
中风,
胃溃疡等病因、病理有过科学的分析.特别是提出了
鼠疫、肺结槟、麻疹,
天花等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
病原体造成的,致病的物质(即微生物)是通过土壤、水和
空气传播的。第4卷为各种
发热病、
流行病及外科等病状.书中提出了对流行病的预防和
保健卫生措施。第5卷为诊断;治疗方法及配方。书中主张对疾病的治疗应采取养生、药物和手术三者兼施并用,记述了
切脉、观察症候、检验
粪尿等
诊断方法,对切脉列举了48种脉象,其中有35种同中国晋代
太医令王叔和所著的《
脉经》相吻合.中国医学中诊治
糖尿病的方法,在《医典》中也有类似记述.还记载了
膀胱结石的
摘除术、
气管切开和外伤、
疮疖等治疗方法,对药物的膏、丹、丸、散、液、剂的配方、剂量、制作等作了详细介绍.《医典》不仅总结了
阿拉伯医学临床的丰富经验,而且建立了较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第1卷第1章里,阿维森纳开门见山地提出,医学分为
理论医学和实用医学两种,后者又进一步划分为治疗医学和预防医学两种。这在医学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阿维森纳自己身体力行,极为重视预防医学。他告诫弟子,要保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保持各种伴随因素的平衡,其中以下七个问题必须特别注意:保持质的平衡;选择饮食;排泄废物;维护个体的合成;保持吸人的空气洁净;防御体外的意外事故;有节制地进行各种身心活动,包括睡眠等。
阿维森纳还指出,人们要预防疾病,就应坚持锻炼身体。因为锻炼会使人体固有的热量得以补充和恢复,并减轻人体不必要的负担。如果放弃锻炼,就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缓慢,从而使器官机能受到损害。这些道理已成为人们的常识,但在当时它却是了不起的新见解。
第5卷共分2章22节,介绍了各种药片、
药膏、
汤药的制作方法和功效,以及从实践中得出的治疗每一种疾病的处方。
它直接继承了
古希腊的医学遗产,也吸收了中国、印度、
波斯等国医药学的成就,汇集了
欧亚两洲许多民族的医学成果,体现了当时世界医学和药物学的先进水平。《医典》问世后被世界医学界奉为“医学经典”。12世纪西班牙人首先将其译成
拉丁文,继而犹太人加以注释,以
手抄本的形式传到欧洲。15世纪随着中国
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医典》更被欧洲和
中亚各国广为印行,仅
西欧就印行27次之多。
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等各大学的
医学教育,把《医典》作为基本教材,代替了希腊盖伦的医学著作,一直继续到18世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