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庵簪花图》是明代
陈洪绶的创作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画面上一株古树枝杈断残,稀疏的红叶点缀其间。杨慎身材魁伟,着宽衣大袍,双手下垂,头戴几朵鲜花,如醉如痴地举步向前。身后有二侍女随从,一人双臂交插手持羽扇;另一人两手捧钵。二人迟步不前,凝望主人,表现出迷惑不解的神情。
右上方题款:“杨升庵先生放滇南时,双结簪花,数女子持尊踏歌行道中,偶为小景识之。洪绶。”
创作背景
明代杨慎(号升庵)是四川人,曾以殿试考取状元,受翰林院修撰,嘉靖时做过皇帝的老师。因为人耿直,被流放到云南。相传他在云南一时醉酒,以白粉涂面,发上插花,与女伎同行,传为美谈。该画即以此为题,表现了杨慎被贬之后,心情压抑,对现实不满的奇特襟怀。
艺术鉴赏
主题
其实画中的杨慎,实际上是陈洪绶自身命运的写照。表情迷茫,黯然心伤的杨慎,其变形的脸和沉郁的神态,足可以让人断肠。心境黯然的杨慎真有点不知身在何处,也许他正看着远处小草发呆,为它的落叶烦恼。恶运有如缠蛇,足令人胆寒。
形象
在此画中,陈洪绶与以往一样,对人物的精神状态进行了深入的表现。画中的杨慎体态微胖,身着宽袍大袖,头上插满花枝,两肩下垂,双目下视,步履缓缓,似醉非醉,似歌似吟。他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态度和神情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杨慎身后紧跟的是两个捧觞持扇的女子,精神状态与他完全不同,对他内心的痛苦似乎难以体会。
该画人物造形怪诞、夸张,但形象生动传神,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技法
此画树石画法古朴苍劲,墨色润泽稳重。树干、石块均具较强的立体效果。衣纹线条用中锋笔勾勒,潇洒圆浑,表现出衣服的质感与飘逸之态。此图施色浅淡,补景简单,意在突出表现人物的神态个性。
名家点评
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员杨丹霞:人物造型夸张,神态生动,线描圆劲流畅,背景中老树枯槎虬枝,更衬托出主人公桀骜不羁的个性,显示了陈洪绶人物画成熟时期的典型面貌。
重要展览
2008年4月21日—6月9日,“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第一期)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书画馆开幕,《升庵簪花图》在其中展出。
作者简介
陈洪绶(1597—1652年),字章侯,号老莲、悔迟,诸暨(今属浙江省)人。明代画家。早年受业于学者刘宗周、黄道周门下,1642年曾到北京为国子监生,授中书舍人,供奉内廷,不久即离京南归。明朝灭亡后,为躲避清兵,一度在绍兴云门寺出家为僧,自号悔迟,亦号老迟。后在杭州以卖画为生。工诗,擅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其画初受蓝瑛影响,后广泛临学古人,并大胆突破创新,所作人物、花鸟形象古拙,擅用夸张变形手法,独树一帜,为晚明变形主义绘画大师。与崔子忠齐名于南北,世称“南陈北崔”。著《宝纶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