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洞天坑位于凤山县南部的袍里乡兰包村内肥屯,因坑口奇特呈现一个心形而得名,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原始天坑,从天坑坑顶到坑底的垂直距离有180米,容积1800000立方米,其深度能容纳两座大本钟,容积相当于800个奥林匹克游泳池。从凤山三门海流出的坡心河,在洞口周边不足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创造出了一个庞大的洞穴系统,在凤山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和巴马县北部的小部分地区共约7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构成了以岩溶洞穴景观为主题的国家地质公园,半洞天坑就是其一处。
2013年8月16日,一支中外联合考察队伍进入了半洞天坑进行科学考察,为期4天。这4天考察过程就是2013年8月16日播出的纪录片《
秘境中国——天坑》。在短短4天时间里,科考队发现了许多罕见的地质奇观,并逐渐揭开了中国西南部,尤其是桂西北这一地区的地理面纱。同时,在这一节目播出后,里面的内容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在节目里,这个神秘的天坑有着奇特的小动物,还有最高的洞道;有幽深的坡心河,也有各种各样的洞穴沉积物等。虽然节目播出后,许多好奇的游览者想要看一看这神秘的“世外桃源”在哪,但是这心型天坑的具体位置在何处也成了一个巨大的谜团。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半洞天坑的成因是这样的:2.4亿年前,
亚欧板块与
印度洋板块相撞,渐渐形成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重量给较脆弱的中地壳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地下压力影响到了这块地区,西南的这块地区受到了地下力的挤压,这里的地层比较薄弱,
青藏高原隆升的边缘在四川盆地周围形成了一个“3”字形,这就是中国隆升带的边缘,而中国所有的天坑都在“3”子的第二个弯处,这里正处于洞穴形成带的中心,在这里出现了构造隆升,速度不是太快也不是太慢,许多大大小小的裂隙在这片地区生出,半洞天坑的前身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些裂隙经历了几千万年的风吹雨打,逐渐发展成为溶洞。而凤山县所处的这块地区又处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地下的流水汇集起来就成为了地下水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下暗河。在暗河的侵蚀冲刷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洞顶裂隙中的岩石掉落在暗河中,洞顶也就越来越高,同时,也在暗河的冲刷下,洞的底部越来越深,溶洞的高低差距也越来越大,直到千万年前的某一天,最后一块石头崩塌了,阳光直射到了广阔的洞里,一个小小的天窗也就形成了,后来,石头一块接一块的掉落,天窗的窗口越来越大,同时,地下河把洞底侵蚀得越来越深,直到石头在峭壁旁掉落完了,剩余没有掉落的石头就在坑口呈现一个心形,这样,半洞天坑就形成了。
半洞天坑位于凤山县袍里镇坡心村小闷水屯,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原始天坑,从天坑坑顶到坑底的垂直距离有180米,容积1800000立方米。其深度能容纳两座大本钟,容积相当于800个奥林匹克游泳池。在坑壁中还有一个支洞,坑底自成一方原始森林,坑口森林密布,怪石嶙峋,坑壁垂直陡峭,布满裂痕,坑底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布满了石灰岩。
同时,有许多珍稀动植物生长在这片原始森林里,在森林旁还有两个洞穴,其中一个洞就是著名的大洞马王洞。洞里有一个巨大的洞厅和一条地下暗河——坡心河,在巨大的洞厅里有着奇特的洞穴沉积物。在马王洞旁就是另一个洞——黑洞。黑洞里有一个高高的洞道,洞道高且窄。
如此美丽的心形天坑足以迷倒无数探险家的心,想一想,在180米全悬空上下时的心跳是不是足以让人永生难忘呢?这样神奇的一块净土就是广西凤山的半洞天坑,CCTV多次播放的《
秘境中国——天坑》拍摄取景地。半洞天坑内,那陡峭的悬崖正是探险者的圣地,天坑内飘起的层层云雾也正是半洞天坑的面纱。当骄阳似火时,半洞天坑内却依旧凉风习习,毫无热意;当冰霜突降时,坑内却春意盎然,绿意满林。在一旁悬崖的一个洞口处,有两块奇特的石笋,它们形态奇异,像极了一对长寿老人。洞中有着绝美之景。滴滴清水从洞顶飞下,像一场雨花,上百个玲珑的小石盆聚集在一起,石盆内散布着大小不等的
穴珠,犹如莲叶晨露,熠熠生辉,层层叠叠的流石坝套在洞底一个接着一个,没完没了,最为奇特的是,在洞里,有一种会演奏音乐的石笋,水滴从洞顶滴下,滴在在石笋上,奇特的石笋就会发出“叮咚”的声音,在最大的石坝中间还有如定海神针般的石柱,石柱高20多米,孤零零的立在石坝里。在半洞天坑旁的另一个洞的洞道的中段,巍峨的石柱耸立在100多米高的洞道里,犹如顶天之柱,在石柱下方,各种洞穴沉积物顺着裂隙发展、绵延。如此壮观景象在国内实属罕见!但半洞天坑的景色远远不止这些,它的面纱似乎永远揭不掉……据相关人员介绍,在凤山县南部和巴马县北部共约70平方公里的范围以内,构成了以岩溶洞穴景观为主题的国家地质公园。除了坡心地下河系统,这里还有长度超过30公里的江洲地下长廊,连通坡心河与万寿谷。洞内宽阔平整,大部分洞道的高宽均在50米以上!洞内仍有大量支洞、竖井也没有探完,这也许是广西潜在的最长的洞穴了!同在凤山县境内,有中国第四大洞穴大厅——
穿龙岩;还有有世界第三高的石笋(36.4米)的鸳鸯洞;在鸳鸯洞的一个支洞——西西里洞里,出现了世界罕见的景象:在西西里洞发现的洞穴穴珠直径22厘米,而一般的穴珠只有1—3厘米,这真的是世界之最!
在天坑旁的
万寿谷内,美丽的景色不亚于半洞天坑。一个极其巨大的洞厅连接着三门海第六天窗,巨大的光幕撒入宽旷的的大厅内,几丝水汽从
喀斯特漏斗下的第六天窗舞动而出,亲密地依偎在报春巨苔旁,有长寿草之称的“
报春苣苔”也仅生长在此谷中。它就于一旁的岩壁上生长着,似乎在与坡心河述说着千年来的往事;看着看着地上熬煮过硫磺的大坑时,红军进入东巴凤革命老区的情形就不由自主的呈现在眼前:一个个为国捐躯的红军扛着炸药,在这一带激战敌人,他们保家卫国的形象永远铭记心中!当跟随者风飘到半洞天坑时,几根藤萝阻挡着在光洒入坑中,它的影子投射到了一块石笋上。石笋长在迎光的石台,犹如一位慈祥的长寿老人,笑呵呵地站在那里迎接着你,老人的一个手杖指向马王洞,那平均高度高于150米的洞道延伸着、蜿蜒着到了万寿谷,两地的自然疑问似乎在这个洞中得到了答复。半洞天坑内的原始森林也因马王洞而得以保存。光影流转,好像在这里,长寿的秘密会被慢慢地揭开……
同是在三门海镇,天坑另一旁的
同寿山水的景色丝毫不逊于万寿谷与半洞天坑。当坐上划在长寿河的竹排时,民歌山谣悠悠的传入耳帘;进入经上亿年的水流冲击溶蚀、崩塌而成的地下河穿洞,大自然鬼斧神工使河水穿山而过。这里有着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水上穿洞大厅,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洞顶天窗洒在蒙蒙雾气的宽阔水面时,极高含量的负氧离子便在水面上形成、升腾。在竹排上顺着坡心河走,那巨大晶莹、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矗立在水面上,令人不由得惊叹:“水上石林!洞内下龙湾!”寻着石壁往一旁看去,那幽绿色的河中突兀地耸立着一块金黄的钟乳石,神似一张风帆,这风帆彰示游客一帆风顺,更为神奇的是帆石上自然浑成一个繁体寿字,真是山水寿,寿山水,人同寿!在隐隐水涛声中,一只酷似凤凰的山石,栖息在寿桃洞门口上,凤凰遥望半洞,好似在传达什么长寿之语。阳光抚摸着这只凤凰,凤凰的双翼微张,欲腾飞而起,飞往半洞里。半洞天坑内的一对“长寿老人”遥相呼应,他们也想与凤凰相见。同寿山水、万寿谷、半洞天坑,这三者犹如一对好姐妹,难舍难分,形影不离。在光、水、空气三者中,长寿的密码就蕴含在凤山这一“世界寿源”里面。根据本地的长寿老人说:“凤山这个名字就是因这只凤凰而想出的!”真是好不神奇!穿过那撰着养生密秘的藏宝洞,又划过历千万年而成的古河道,你会看到记载着已经流失的岁月的红军寨;竹排悠悠地划过穿洞,丝缕阳光与薄雾交织,再往前,眼前豁然开朗,鸟语花香、小桥流水,有胜似龙脊梯田的层层玉片,还有甲过桂林山水的悠悠光景,光雾散,景色犹如世外桃源……
直到现在,半洞天坑还是一个未被开发的自然天坑,它与它身旁的马王洞、弄乐天坑、万寿谷、同寿山水、江洲地下长廊、三门海以及周边的一些未被发现的天坑天窗和
乐业大石围天坑群等地质奇观组成了一个庞大而神奇的地质奇迹:“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这片地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地理代表,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地质瑰宝。它的存在,见证了中国西南地区地质演化的过程,也是喀斯特地貌演化的标本,在2010年凤山县与乐业县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的称号,成为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最为集中分布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