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
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王朗开始虽乐于助人,但在危难时,却言而无信,背信弃义;而华歆当初就审慎地决择是否帮助别人,一但决定帮助,就坚守诺言、不离不弃,其人品高下,不言而喻。在当今的社会中,有些人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但往往因受不了利益的诱惑,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而有些人,平日虽默默无闻,但能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才是我们应该效仿与学习的对象。
华歆,
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而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求救的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华歆:言而有信,王朗:言而无信。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而且他考虑问题十分周到。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不有失君子风度,有基于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出处简介
《
世说新语》是中国
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
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
临川王
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
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因汉代
刘向曾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故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笔记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
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在流传过程中,《
世说新语》出现了多个书名,如《世说》、《世说新书》、《新语》、《世说新语》等。《
隋书·经籍志》、《
旧唐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等皆作《世说》,这是该书的最早称谓,
宋本《世说新语》附汪藻《
叙录》曰:“李氏本《世说新书》,上中下三卷,三十六篇,
顾野王撰。”顾野王(519~581年)为
南朝梁陈间人,《世说新书》之名始见于此。及至唐代,《世说新书》(可见于
段成式《
酉阳杂俎》)、《世说新语》(可见于
刘知几《
史通》)等书名皆可见于史籍。宋代以降,此书经
晏殊删定以后,便统称为《世说新语》了。
原籍
南朝宋彭城,世居
京口。南朝宋武帝
刘裕之侄,长沙
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
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
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一)京尹时期(15-30岁)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
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
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对《
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
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二)荆州时期(30-37岁)刘义庆担任
荆州刺史,颇有功绩。荆州地广兵强,是
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三)江南时期(37-41岁)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于41岁病逝于京师。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 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明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
世说新语》是一部
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
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
关汉卿的
杂剧《
玉镜台》、
罗贯中的《
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如后世熟悉的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
建武将军、
扬州刺史的
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
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
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