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是中国最早从事河口海岸研究的单位。其前身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河口研究室,成立于1957年,由
华东师范大学与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联建,研究室主任为
陈吉余教授。20世纪90年代,全所有研究人员和职工79人,其中教授(或研究员)13名(含博士生导师5名),副教授(包括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27名,讲师(包括助理研究员、工程师等)22名,助教6名,职工11名。
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是中国最早从事河口海岸研究的单位。其前身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河口研究室,成立于1957年,由
华东师范大学与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联建,研究室主任为
陈吉余教授。1959年以河口研究室为基础建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地质地理研究所,由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双重领导。1962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改为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室,系高教部直属18个重点研究所(室)之一。1979年,根据学科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经国家教委批准扩建为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由陈吉余教授担任所长。
80年代初期,该所在原有以地学为主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来自
海洋、
水利、港工、
化学、
生物、
数学、
计算机、
遥感及电子技术等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形成了一支学科门类齐全、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梯队。1985年1月,为适应沿海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成立上海市海岸带开发研究中心,隶属华东师范大学与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983年,经国家批准在该所设立博士点,1985年设
博士后流动站,1987年被批准为重点学科点。1988年,经国家批准以该所为依托,建立河口海岸动力沉积与动力地貌综合
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世纪90年代,全所有研究人员和职工79人,其中教授(或研究员)13名(含博士生导师5名),副教授(包括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27名,讲师(包括助理研究员、工程师等)22名,助教6名,职工11名。
所内设河口、海岸、沉积、海岸带资源开发和遥感应用等5个研究室和1个综合性实验中心,包括沉积实验室、遥感实验室和物理模型实验室。新建的河口海岸动力沉积与动力地貌综合
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其先进的室内和外业仪器装置,进一步扩大了该所作为中国河口海岸研究基地的优势。主要仪器设备有ICP等离子发射光谱、GC/MC联用仪、计算机工作站系统、ORE浅地层剖面仪、双频道测深仪、微波定位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24道地震仪、数字记录测波仪,恩特克海流计、库尔特计数器、精密显微镜、旁侧声纳、地理信息系统等。
研究所拥有1座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河口海岸大楼和1座面积为2500平方米的物理模型实验馆。
60年代曾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培养河口海岸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毕业后大多数已成为各部门的研究骨干。1978年以来主要培养研究生,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45名。1983年设博士点,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5名。1985年建立
博士后流动站以来,已培养博士后7名,为国家输送了一批高层次的研究人才,促进了中国河口海岸研究事业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以
长江口、
杭州湾及邻近地区为研究基地,通过动力、沉积和地貌等学科的交叉渗透,以现代过程与历史过程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科技手段,研究河口海岸地貌发育与演变规律,河口和近岸带动力环境与沉积作用,海岸带人地关系与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岸带自然灾害的影响及其对策。同时,该所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的港口选址、航道整治、港口航道回淤、护岸与
围海工程、污水排放、电厂(站)选址、越江跨海工程等可行性研究项目和海岸带资源调查等任务,为沿海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979年以来,研究所承担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市产业部门委托的研究项目70余项。其中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重要建设项目3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
科研成果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温州试点区调查(国家重大项目),遥感技术在海岸资源环境调查中的应用(“六五”攻关项目),
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七五”攻关项目),上海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七五”攻关项目),高浓度悬浮泥沙遥感模式研究(“七五”攻关项目),海洋环境数值预报(“七五”攻关项目),上海市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八五”攻关项目),
成像光谱仪及其在海岸带的应用(“八五”攻关项目),长江口
拦门沙航道演变规律研究(“八五”攻关项目),中国河口主要沉积动力过程及其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岸工程条件下淤泥质海岸水下地形演变和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和对策研究(国家教委重点研究项目)神木煤田下海港点-黄骅港深水泊位可行性研究(国家计委重点项目),连云港深水港扩建可行性研究(交通部重大项目)上海市污水外排长江口的研究(上海市重大项目),上海石化总厂陈山码头选址(上海市重大项目),上海石化总厂二期工程化工物料码头、煤码头选址(上海市重大项目),宝山钢铁总厂前沿河槽稳定性研究(上海市重大项目),21世纪上海港发展规划研究(上海市重大项目)。
该所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5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长江河口动力过程和地貌演变》、《中国海岸发育过程和演变规律》。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2个,部委和上海市级科技进步奖、优秀成果奖30个。1977年,该所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1979年,被交通部授予全国交通战线科技先进集体,1983年荣获上海市模范集体。陈吉余教授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虞志英和
沈焕庭教授分别获1992年和1993年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