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夷秩序
古代以中国为中心的一种国际秩序
华夷秩序是晚清以前,以中国为中心的一种国际秩序。是长期存在于亚洲东部、南部、东南部等地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内,由于中国在这一地区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以及科技水平,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向中国和中国的附庸国,附属国,朝贡国之间的一种政治经济联系。
简介
华夷分野的观念在我国上古时期就出现,华夷秩序则是在汉代开始成型。所谓华夷秩序即是“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属内以制夷狄,夷狄属外以奉中国”。此后华夷秩序就成为晚清之前我国非常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东亚形成华夷秩序圈,同时在华夷秩序下中华帝国与诸邦国之间形成了一套朝贡制度。因此华夷秩序在近代以前可以说是东亚国际关系的总原则。
起源与形成
据《禹贡·疏》载:“贡者,从下献上之称,谓以所出之谷,市其土地所生异物,献其所有,谓之厥贡。”可见,贡赋之物,为一地“所生异物”,也就是特产之物。
中华朝贡体系是最为典型的朝贡体系,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中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体系。东亚朝贡体系乃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中原王朝以天朝自居,透过册封,结合儒家思想体系,层层往外推拓。
属国的设置始于战国,如秦兵器铭文中已有属邦一词。后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改称属国。据《汉书》卷6《武帝本纪》记载,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汉书》卷6《武帝本纪》颜师古注曰:“凡言属国者,存其国号而属汉朝,故曰属国。”《后汉书》卷118《职官志・百官五》又云:“属国,分郡离远县置之,如郡差小,置本郡名。”可见“属国”是中央王朝为安置归降的边疆民族而依缘边诸郡设置的一种行政建制,“主蛮夷降者”,与郡同级。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到汉末为止,北、西、东三边诸郡:定安、天水、上郡、西河五原金城、北地、犍为广汉蜀郡张掖居延、辽东等郡内都有属国的设置,大者领有五六城,小者一二城。大郡置边远县为属国,如置广汉北部都尉所治为广汉属国,置蜀郡西部都尉所治为蜀郡属国,置犍为南部都尉所治为犍为属国,置辽东西部都尉所治为辽东属国。小郡则属国置于本郡之内,不另标名称,如龟兹属国只作为上郡的一个县而存在。
属国设有都尉、丞、侯、千人等官,下有九译令,又有属国长史、属国且渠、属国当户等官。各官由汉人或内属胡、羌的首领充任。属国都尉秩比二千石,与西域都护同一级,直属中央,其治民领兵权如郡太守。属国官掌属国兵,称属国骑或属国胡骑。
此外,各属国的地方政府也会向本国君主进贡贡品,贡品通常是各地或品质优秀、或稀缺珍罕,或享有盛誉,或寓意吉祥的极品和精华。贡者:名、特、优也。贡品多为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贡品文化,包括制度、礼仪、生产技艺、传承方式、民间传说故事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5 21:55
目录
概述
简介
起源与形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