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楼宫
中国道教全真道华山派宫观
华楼宫,又名华楼万寿宫、灵峰道院,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镇毕家村西,地处华楼山巅、碧落岩下,东西南三面皆临深壑,四面群山环绕,始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年),后屡经兴衰,现存建筑均为明清时期重修遗存,为道教全真道华山派宫观。
历史沿革
大德九年(1305年),全真道华山派高道刘志坚始立华楼宫。
元泰定二年(1325年),刘志坚弟子黄道盈集道众始修华楼宫。
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重修华楼宫。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华楼宫。
抗日战争时期,华楼宫遭日寇洗劫,道众四散,有高道乡民被弑。
1949年初,华楼宫完全败落,成为蓝家庄、杨家村、响石村共管的会首庙。
195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华楼宫,建有老君、玉皇、关帝等殿堂各3间及客堂、道舍等,神象均泥塑;宫内置元赵世延撰立《云岩子行道碑》1通(碑已损,用作磨石)。
文革时期,华楼宫内之神像、供器、经卷、文物、庙碑全部被捣毁焚烧,房舍由崂山林场占用,摩崖刻石及松竹尚存。
2000年,青岛市人民政府重修华楼宫。
建筑格局
华楼宫总建筑面积278平方米,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宫前院南为涧,院基起自山壑,高8米,用块石砌成,东西侧为墙,东为正门,西开偏门;整体庙宇为东西长方形,殿堂向南,一字排列,东为老君殿,中为玉皇殿,西为关帝殿,各3间共9间,均为木砖结构之单檐硬山式建筑;客堂、道舍均为砖木结构,祀奉泥塑神像;宫内有碧落岩、金液泉、翠屏岩、凌烟崮、玉女盆、岩子洞、南天门、聚仙台等名胜古迹。
主要建筑
华楼山门
华楼宫山门,始建于民国三十五年(1936年),上刻“华楼山”三字,由国民政府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并重修有华楼山石阶路遗存。
凌烟崮
凌烟崮,俗称老师傅坟,崮顶曾有石椁,为华楼山开山祖师刘志坚肉身埋藏处,墓盖原为完整花岗石,文革中被毁,遗址尚存,凌烟崮下石洞外有“灵烟坚固,永丘之坟”碑刻遗存。
文物遗存
华楼宫玉皇殿内置有元大学士、光禄大夫赵世延撰写《云岩子道行碑》,藏有《清真经》一部;华楼宫关帝殿后有邱处机祖师题诗及“金液”手迹。
历史文化
相关诗词
蓝中珪《华楼宫》
野竹奇花满涧中,高山耸处拥仙宫。
峰峦环列云屏翠,岛屿遥分海月红。
金液飞泉尘虑洗,丹梯悬磴世缘空。
三生有诀谁堪悟,坐对青松万壑风。
王大来《游华楼宫》
华楼绝顶问神宫,杖履盘旋曲径通。
烟气倒含山下雨,天声低掠竹稍风。
谁将世界移尘外,都教峰峦聚院中。
欲唤云岩仙子出,飘然直过大荒东。
相关人物
主词条:刘志坚
刘志坚,道号云岩子,山东博州(今山东省聊城市)人;生于宋嘉熙四年(1240年)五月二十日,33岁时弃家从道;初以东平县仙天观道士郭至宪为师,后居于崂山西麓之华楼山一带;初栖崂山清虚庵,后在华楼山碧落岩下结茅庐潜心苦修,在此成道。洞祁真人闻之,特赐“云岩”为号。元大德八年(1304年),被敕封为“崇真利物明道真人”;大德九年(1305年)四月十七日,端坐羽化登仙,葬于崂山凌烟崮。元泰定二年(1325年),其弟子创建华楼宫时,将《云岩子道行碑》立于宫内院中,碑文今仍存,其中记述刘志坚之事迹甚详。
保护措施
1982年,华楼宫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华楼宫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镇毕家村西华楼山巅。
交通线路
乘坐青岛公交104路到华严寺站下车步行上山即可到达。
参考资料
华楼宫.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官网.
【华楼宫】.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4 12:3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