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是任乃强先生积四十年研究必得撰成
鸿篇巨著。1961年完成补稿,嗣后几经修订,于1982年定稿。这部近150万字的专著,对晋代常璩所撰的中国第一部方志《
华阳国志》(原书仅存10万字)进行了全面整理、研究、系统地考证和论述了大西南地区上古至东晋时期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探讨了西南众多民族的内在联系及其派分,纠驳了前人诸多谬说,提出了大量新颖独到的见解。1987年由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社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
本书注释、附论和插图,对书中所涉及的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理沿革、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民族形成、经济发展、土风民俗、物产资源、著作学术等方面及古西南地区同内地的关系、古西南地区同印度的文化交流等等,作了详细的阐述,有不少独到的见解。由于任先生对西南地区的地理、历史十分谙熟,而又能运用文字、音韵、训诂的传统方法,其所考订,每能贯通历史文献、出土材料和实地情形,
娓娓而谈,令人信服。在整理《
华阳国志》的同时,任先生又综合各方面的材料,纠正了《汉书》及其颜注、《后汉书》及其李注、刘昭注、《三国志》及其裴注、《水经注》、《晋书》、《资治通鉴》及其胡注的若干谬误。这些工作,对于研究西南史地,探讨西南地区民族发展史和地区经济发展史等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应当说明的是,任先生之校勘,偶有未说明所据版本而仅依文理改动者,又其所辑补的文字,除诸书明引为《
华阳国志》之原文以外,亦有以他书之有关段落词句以意补之者。这种做法,同一般遵循的辑校原则有不尽合处。好在校勘记中对
校改、增补文字的来历及其校补理由均有说明,并有统一的标记与原文区别,读者仍可清楚地看到底本的面目。在注释中,亦有一些未提供足够证据而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推断成份,我们仍依原稿排印,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作出判断。在出土文物不断增多,资料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这些问题,将会进一步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
二十 山右丛书耿氏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四十史部九载记类
华阳国志丛记两种
1920年毕业于北京农业高等学堂,曾参加“五四”运动。历任重庆大学、
华西协和大学、四川大学、
西南民族学院教授,中国民族研究学会理事,
中国民族史学会、四川民族学会、四川历史学会顾问。民国时曾任西康建省委员,解放后任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
一生涉猎广泛,著作众多。有《四川史地》、《西康图经》、《西康史地大纲》、《中国农业史》、《川康藏农业区别》、《
四川州县沿革图说》、《四川历史地图》、《周诗新诠》(待出)、《羌族源流探索》、《四川上古民族史》、《山海经新探》、《川藏边历史资料选班》和《张献忠》(
历史小说)、《长生岛》(民俗小说)、《康藏标准地图》(首部汉英藏文对照康藏全图)等著作20余部,论文数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