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基
四川省马尔康下辖镇
卓克基,嘉绒藏语意为“至高无上”,原卓克基土司驻地。该镇总面积298平方公里,辖查米、西索、纳足三村,镇政府驻地海拔2680米。全镇境内为高山峡谷地带,属邛崃山脉,为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
简介
卓克基嘉绒藏族文化旅游景区位于马尔康县城东部梭磨河畔,距县城8公里,海拔2700 米。整个景区背靠着山,前面临河,景色秀丽。官寨门向西南,与西索民居隔水相望。
卓克基镇历史文化悠久,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卓克基土司官寨,最具嘉绒藏族文化底蕴的村落、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索民居梭磨河峡谷自然风景区,红军翻越的第二座雪山——梦笔山,高原圣境——雪马山、麦朵措,宗教文化圣地——察柯寺、毗卢遮那圣窟等。
卓克基土司官寨
位于距马尔康县城8公里的卓克基镇西索村。卓克基土司始封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第一任土司为斯达崩。清乾隆十五年(1750),因随征大金川有功,擢升长官司职,共延续665年,繁衍17代。官寨既是土司办公的衙门,也是土司及其家眷生活的地方。现存土司官寨始建于1918年,1936年毁于大火,1938年由第16代土司索观瀛在原址上进行重建。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曾在官寨居住一周。索观瀛熟读四书五经,能讲流利汉语,精明好学。在索观瀛的官寨有一间叫“蜀锦楼”的房间,收藏有大量的藏文和汉文典籍。当年,毛泽东等入住官寨后,发现“蜀锦楼”里居然有如此丰富的藏书,大开眼界。一本线装《三国演义》还放置在大理石书桌上。嗜书如命的毛泽东甚感惊讶,对卓克基土司也有了新的认识。毛泽东不但在官寨内饶有兴趣的重读此书,离开官寨后还将此书带在身边借读。在官寨居住的7天时间里,毛泽东等人谈古论今,指点江山,并对官寨进行详细的考察研究。毛泽东曾感叹:“古有郿坞,今有官寨。土司的这个城堡应该是我们在长征途中见到的最有特色的建筑了。”这里也是矛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故事背景地,也是著名电视连续剧《长征》的开机地和外景主要拍摄地。1988年被列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官寨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有大小房间及展示厅63间。官寨坐北朝南,由四组碉楼组合为封闭式四合院。建筑规模庞大,高大雄伟,构造精巧,囊括了嘉绒藏族石碉古建筑风格于一体,融世俗与宗教建筑理念为一身,独具魅力的城堡式建筑。官寨分东、西、南、北四幢楼,楼层都采用汉式回廊,回廊外用汉式花窗与嘉绒式窗花做装饰。整栋建筑为穿斗式结构,未用一钉一铆,表现出高超的建筑艺术。官寨中,嘉绒文化展示区主要集中在一楼及四楼的部分楼房,分为厨房、经幡房、社稷房、银厅房、酿酒房、衣饰房等12个展厅。二楼主要是红色文化展示厅,共11个展室。三楼主要展示土司文化。五楼及四楼的部分房间为宗教文化展示厅,主要有文经堂、红教殿、黄教殿、长寿殿、狮面空行殿、禁食斋、僧人住房等8个展室。卓克基土司官寨是阿坝州藏羌文化走廊上的经典旅游景区。
1984年,美国著名作家、《纽约时报》总编辑索尔兹伯里来到马尔康,盛赞卓克基土司官寨是“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
门票:60 元(儿童票,身高1.3 以下免票;老年人60 周岁以上半票,70 周岁以上免票;现役军人,学生,残疾人凭个人相关有效证件半票)。
官寨开放时间:8:30—19:00。
卓克基会议旧址
1935 年7 月1 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中央机关进驻马尔康卓克基官寨,在此停留了一周。红军驻留卓克基期间,在官寨附近的墙壁、岩石、树木上凿刻和书写了大量标语。卓克基会议旧址,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见证,留下了历史的印迹。
西索民居
马尔康县城有8公里,与卓克基官寨之间仅隔了一条名叫纳足沟的溪流。现今的西索民居在土司历史时期被称为卓克基赶枪巴(即卓克基街之意),当时居住此地的人多为卓克基土司的科巴(差人)和商人、民间手工艺者,解放后将此地划为西索村一组,时下居于民居中的村民多为原土司差人、商人、民间和工艺者的后代。民居建筑时间有待考证,据了解,居民中连续居于此寨最长者已繁衍数十代人。
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房屋四周的墙体均用片石砌成,用黄泥粘合。墙体厚达1米,采用内直外收的砌法,石墙如刀切豆腐般整齐,棱角锐利,上窄下宽,整个墙体处于抗压状态,成为建筑的承重主体。加之内部木结构横梁的互相支撑拉合,整个建筑下大上小、重心向内、稳定性强。到最高处,碉楼四角顺势形成角锋,造成一种气势,最高处的石墙边缘加厚,避免墙表的平面化,增强立体感。房顶一分为二,前半部分为平顶,三面砌成矮墙;后半部分形成斜山式,覆盖石板或瓦。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目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整个民居从远处鸟瞰,便会惊奇地发现西索藏寨酷似藏族八宝图案中的“花依”图案(状如“中华结”,代表释伽牟尼的心),这些线条分明,棱角突出的石头建筑,与周围险峻的山峰,陡峭的崖石等自然环境浑然天成,鲜艳的图腾房、红色的瓦片、飘动的经幡、给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藏寨全是三层石楼,底层饲养牲畜,第二层是厨房和住宿,三层是经堂和客房。民居建筑形如碉状,也称碉楼每层楼的窗户都外小内大,窗框很讲究,用上了雕刻、绘画、上彩等技巧,民族特色很浓。这种碉楼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建筑艺术独特,审美价值高,就像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
西索民居部分藏家可为游客提供住宿,人均80/天左右,还可在藏家品尝地道藏餐,体验别样的民族风情。
定星桥
位于距马尔康县城10公里的地方,与毗卢遮那圣窟隔河相望。古堡用纯黄黏土夯筑而成,依山而建,总体构筑略呈梯形。分东西两组,相距1500米左右,呈犄角照应之势。两座古堡均保存完好,共由20余座独立的堡垒组成。每个堡垒占地20余平方米,高8米左右,各个堡垒相距15米左右。从现有残垣推测,每个堡垒之间尚有土墙相连。定星桥古堡居高扼守,攻防兼备,所处位置极具军事价值。
毗卢遮那圣山
位于卓克基镇上行3公里的梭磨河谷北岸。唐朝时期,著名的藏族文学家、翻译家毗卢遮那曾在此修行,并留下多种圣迹,山名也因此而得。毗卢遮那圣山海拔3000余米,呈尖顶三角形,主要景点集中分布在山体南侧的正三角面上,山顶有毗卢遮那和其学生于扎宁波修行的圣窟等圣迹景观。圣窟呈漏斗形,洞口上下左右各约20米高宽,深近30米,毗卢遮那寺庙就建在洞内,洞中异象环生,圣迹众多。清康熙年间,六世达赖曾在此修行。圣窟周围树木繁茂,鸟语花香,祥云环绕。这里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林中栖息着鹿、獐、岩羊、松鼠、野鸡等几十种野生动物。
雪马山、麦朵措
位于马尔康县南部卓克基镇境内,最高峰海拔4886米。当地人称雪马山为“卡虎斯达”,意为雪白的骏马。因山上有远古遗留的冰川,形状像仰面趟着的一匹骏马,故而得名。传说此山是被查米山神射中的纳足山神的坐骑。雪马山山势俊俏,景色绮丽。令人叫绝的是自然形成的佛塔巍然屹立在湖泊两旁,酷像秋色降临的黄色老人树,给雪马山增添了一丝神秘。麦朵措是雪马山的高山湖泊群,湖水连绵数顷,湖水清澈透明,天幕倒映在湖里,形成了水天一色的景色,蔚为壮观。湖边奇石林立,妙趣天成。麦朵措是目前在马尔康境内发现的最美的高山湖泊群。
梭磨女土司官寨
梭磨女土司官寨遗址距县城36公里,位于梭磨乡的木尔溪村,为第八代梭磨土司罗尔吾于清雍正年间修建,占地1000平方米左右。由于年久失修,官寨已是残垣断壁,只剩下了一座高约25米的土司碉楼。梭磨土司官寨又被民间称为女土司官寨。女土司若尔玛木初执政的20年是梭磨土司最兴盛的时期。清乾隆两次发兵大小金川,均得到了她的鼎力帮助。平定金川后,清廷奖励给梭磨土妇大片领地和一枚金印,使梭磨土妇管辖的领地达6万平方公里。据说,乾隆皇帝还赐她一块“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金匾。
梭磨河大峡谷
“梭磨”藏语含义为“岗哨多”,又有“帝王之梳篦”之意,因梭磨土司官寨得名。瑰丽修长的梭磨河大峡谷自鹧鸪山脚刷马路口至马尔康县白湾乡热足止,全长91公里,垂直高差890米。两岸石壁峻峭,植被丰茂。梭磨河水浩浩荡荡,从谷底奔流而过,犹如鹧鸪山山神手中舞动的彩带,把众多的美景串联在一起起,景色宜人,美不胜收。梭磨河大峡谷有三大著名景观:一是杜鹃如霞,二是秋林如屏,三是悬冰流珠。“春来采花,夏铺绿,秋染红叶,冬冰雪”是对梭磨河大峡谷四季风光最好的概括。
脐瀑
脐瀑位于梭磨河大峡谷风景区,卓克基镇至鹧鸪山隧洞西洞口14公里处蒲牙足道班对面陡峭的山崖上。因地下暗河水流直接从悬崖中部一处酷似山体脐眼处喷涌而出,故而得名。具有春夏欢悦而奔放,秋冬内敛而清瘦的特点,高约10米,宽约1米左右。脐瀑跌入地面后,流过茂密的原始森林,穿行约100米后汇入梭磨河,形成境内最有特色和最短的一条溪流。
鹧鸪山
鹧鸪山属邛崃山系,是马尔康与理县的界山,岷江水系与大渡河水系的分水岭,海拔4000多米。因山体形如喜欢朝着太阳飞的鹧鸪鸟而得名。从“鹧鸪山隧洞”东洞口向右,在西洞口往红原方向到刷马路口沿盘山公路而上便是鹧鸪山。山腰为森林、悬泉,山顶云海蒸腾,山巅却皑皑白雪,远处群山耸立,雄伟的石峰直插云霄。
梦笔山
距马尔康县城30公里,山势平缓,最低山口海拔3900米,最高山峰4470米。在这里,低海拔河谷的暖湿气流与高海拔沿山下滑的冷空气相遇,在逆温层以下形成厚厚的云海覆盖着沉睡中的山谷旷野,太阳出来后,云海变得绚丽多彩,开阔处如激浪翻滚的波涛;隘口处,似飘逸晃动的白练。一些山峰刺破云层,矗立与苍穹之间。随着气温的升高,云层开始急剧翻滚,群山、云海时隐时现,气象万千。
交通:需包车前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6 07:19
目录
概述
简介
卓克基土司官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