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包子
相声表演
卖包子,是由侯宝林郭全宝表演的一段相声,是《八大改行》中的一部分。
台词
甲 您说这相声儿也都是您自己写作的吗?
乙 啊,这个相声啊,有自己写的,也有作家帮着我们写的。
甲 作家帮着写,自己也写。
乙 嗯。
甲 那你也是作家。
乙 我呀,初学写作。
甲 这人,谦虚。
乙 什么谦虚。
甲 好像我在那什么什么杂志上看过你的作品。
乙 是吗?
甲 嗯。
乙 在什么刊物上看见过?
甲 那个……哦,《中国妇女》。
乙 啊?《中国妇女》啊?我的作品在那发表啊?
甲 反正忘记了在什么上子看过你的作品。
乙 是啊。
甲 这么说你就是个作家。
乙 作家,我可不够哇。
甲 嗯?
乙 不够。我没写什么东西啊。
甲 最近您又写什么啦?
乙 最近哪我什么也没写。
甲 哦,最近什么也没写?
乙 没写。
甲 那也算作家。
乙 那算什么作家?
甲 净在家里坐着!
乙 坐着呀!我得那么个“作家”呀!
甲 其实呀,我们这个文化水平啊,写不出什么来。
乙 也都是初学写作。
甲 解放以前没念过书,这点文化都是解放以后学的。
乙 那才学的文化嘛。
甲 你什么文化程度哇?
乙 我呀?小学四年级。
甲 那还得继续学习。那还不如我。
乙 哦,你是什么文化程度啊?
甲 比你高。
乙 你呢?
甲 初中四年级。
乙 对了,他是这个……啊?哪有这么个初中四年级啊。
甲 那初中应该几年级啊?
乙 初中就没有四年级。
甲 这么说你是四年级,我是初中。
乙 哦,咱俩搁一块儿啦?
甲 搁一块儿这学问也不大。
乙 就是。
甲 作艺的呀,过去念不起书。
乙 都是幼儿失学。
甲 你看我小时候,才这么高,就得帮着家里过日子。
乙 你看。
甲 整天出去捡煤核儿。
乙 哦,捡煤碴儿。
甲 甭说是念书啊,(乙:怎么样?)连看念书的权力都没有。
乙 怎么连看念书的权力都没有呢?
甲 有一次我走在培元小学门口儿,我一看嗬,人家小孩读来念书还坐汽车呢。
乙 人家有钱嘛。
甲 嘿,这念书有意思啊。
乙 唔。
甲 这念书什么样儿啊?
乙 不知道。
甲 我进去瞧瞧。
乙 哦想看一看。
甲 我钻进学校去了,嘿,让人给轰出来了。(乙:怎么呢?)咳咳咳,那孩子怎么回事,脏了咕叽的,出去出去出去。
乙 看看都不行?
甲 大概是他怕我把他们传染了。
乙 什么事就给传染咯?
甲 因为我穷啊。
乙 好。
甲 在旧社会就是这样,奔忙劳碌一天也挣不了多少钱。
乙 那时候作艺的可不是就是挣不了多少钱吗。
甲 你说到剧场倒是卖票呢,也挣不了多少钱。
乙 哎,到剧场卖票那就好啦!人都买票应该赚钱就多啦!
甲 有多少人买票啊?规矩人老实人才买票哪。你看下去一查票,那查票的眼神好,有好些人他不敢问哪!
乙 哎呦,那什么人能问,什么人不能问哪?
甲 他呀,你一个查不好,你就得挨揍。
乙 是啊。
甲 所以他一瞧这人哪,穿军衣,别问。
乙 对,那时候的军人,他都不买票的。
甲 穿大马靴的,别问。
乙 穿马靴的怎么不能问啦?
甲 你想,老百姓有穿马靴的吗?那一定是个官儿呀!
乙 对……哎,那他要是消防队呢?
甲 ……那他要不是消防队呢?你问错了你不得挨揍哇!
乙 这倒是,那就麻烦啦!
甲 在日本时期,连穿西服的都不敢问。
乙 穿西服的是怎么啦?
甲 日本翻译。
乙 好,那更厉害啦。
甲 还有那戴牌儿的。
乙 哦,戴牌儿的也不能问?
甲 你知道是哪机关的呀?
乙 说不好就挨打呀。
甲 就是啊。有的那戴个牌儿来了,你还得烟茶招待他还不买票。
乙 还得好招待。
甲 你牌儿戴在外边儿你还知道他哪机关的。
乙 容易看哪。
甲 他那牌儿,戴在里边儿,露一点儿边儿。
乙 这似乎看得清又看不太清楚。
甲 来了烟茶招待。
乙 也得招待他。
甲 一连好几天,也不知道他是哪机关的。
乙 不知道他是哪儿的。
甲 后来仔细一瞧他那牌儿……
乙 哦,他是哪个机关的呢?
甲 啤酒瓶子盖儿!
乙 咳!闹了半天这人是蒙事的呀!
甲 就是啊。
乙 假的。
甲 所以过去查票啊,你一个查不好,你就得挨揍。
乙 那真得长出眼力啊。
甲 下去一查票:“您这儿……有票吗?”你瞧那位……
乙 那个人呢?
甲 (上下看了看)一看苗头不对:“(赔笑)……您这儿呢?”
乙 这就往下问啦?
甲 嗯。
乙 这就完了?
甲 你完了,他还不完呢!他火儿了!“回来!你认识我吗?”坏啦,一问这句话,你不好回答,你怎么回答都得挨揍!
乙 是吗?
甲 嗯。
乙 那要说认识他呢?
甲 认识?认识我还跟我要票,成心给我难看!叭!一大嘴巴。
乙 这就打上了。那你要说不认识他呢?
甲 不认识?今天叫你认识认识!叭!一大嘴巴!
乙 好嘛,说什么都得挨打。
甲 过去做艺的,更是这样。
乙 你说做艺的哪儿有不受气的。
甲 受各种气。解放以前,受国民党、特务的气。(乙:那当然了。)日本时期受汉奸、日本的气。七七事变以前,受军阀的气。再往早了说,受那种“皇气”。
乙 什么叫“皇气”呀?
甲 受皇上的气。
乙 哦,受皇上的气叫“皇气”啊?
甲 后来皇上被推翻了,改换民国了。
乙 那就好啦。
甲 好什么呀?换汤不换药,还是那一套!
乙 这皇上不是推翻了吗?
袁世凯做大总统的时候,他那大太子还不厉害呀?
乙 皇上没有啦,还有大太子呀?
甲 袁世凯的儿子那不就等于大太子嘛!家里一没钱他就办生日。
乙 办生日?干嘛呀?
甲 他为搂点钱哪。他一办生日,仗着他爸爸的势力,那些贪官污吏就给他送礼呀。所以那年他办了四次生日。
乙 嗬!怎么办这么多生日啊?
甲 他自个一没钱,他就办生日。
乙 他就为了搂嘛!
甲 他还得找堂会戏。
乙 还经常找堂会?
甲 把艺人叫到他家里去唱啊!
乙 都是谁上哪去啦?
甲 你像在曲艺子里头唱莲花落的抓鬏儿赵(即抓髻赵)。
乙 抓鬏儿赵唱十不闲莲花落的。
甲 莲花落这玩意儿有特点。
乙 什么特点?
甲 它没有丝弦伴奏,全靠着那锣鼓。
乙 那个打击乐器。
甲 你比如说唱《锔大缸》。前面有这么几句。
乙 怎么唱啊?
甲 (唱)“一上台来喜洋洋。”
乙 啊锵!
甲 (唱)“尊声列位听个端详。”
乙 啊锵!
甲 (唱)“今天不把别的唱啊!”
乙 啊锵!
甲 (唱)“我们俩人唱回《锔大缸》啊!”
乙 啊豆,豆啊,起豆起豆锵!
甲 对。
乙 《锔大缸》。
甲 对。
乙 唱得好。
甲 还有京戏。
乙 京戏都找的谁啊?(甲:京戏啊?)嗯。
甲 北京的名角都有,还从上海约来了金少山周信芳
乙 从那么老远找来的?(甲:嗯。)哦,周信芳也来了。
甲 周信芳正闹病。
乙 那时候他有什么病啊?
甲 过力、受风、重感冒。
乙 哎呦,正赶他病了。
甲 那时候排戏累啊。
乙 排本戏太累。
甲 一个本戏,前后去仨角儿,完事还得帮着弄布景、弄道具。
乙 就是嘛。
甲 病了,病了你也得去。
乙 病了怎么也得来啊?
甲 好。大太子办生日你不来行吗。有病有病你也得去。(乙:你瞧。)大太子办生日你这时候得病,(乙:怎么着?)这本身就有罪。
乙 这得病还得现挑日子?
甲 后来这么一唱啊,还挺有劲。
乙 他这嗓子怎么样啊?
甲 嗓子不太好,但他一肚子火儿哪!
乙 憋着气呢。
甲 那天唱的是《骂毛延寿》,他骂起来挺有劲儿的。
乙 是啊!
甲 他心里火在那儿呢。
乙 哦。
甲 他这么一唱啊,大太子火儿了!
乙 把大太子给骂火儿啦?
甲 “你不是有病吗?有病还这么大劲儿,骂声这么大劲儿,这冲谁来的?告诉他们,都不给钱!”
乙 唱完了戏一个子儿不给?
甲 “还一年不准他们唱!”
乙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呀!
甲 你说这帮艺人倒霉不倒霉?
乙 这艺人招谁了?
甲 也不仅他一人啊,那天所去的艺人,都是一年不准唱。
乙 都不让唱啦!
甲 这些艺人哪,没饭吃啊,当卖,后来全卖空了怎么办呢?
乙 怎么办呢?
甲 做小买卖儿凑合吃饭维持生活啦!
乙 哦,都改行做小买卖啦!
甲 那抓鬏儿赵卖切糕去了。
乙 哦,卖切糕他不讲吆喝嘛。(甲:对呀。)那倒没什么,吆喝出来都这味儿:“小枣儿切糕!黄米嘞切糕!”这好吆喝呀。
甲 那你说的是卖切糕的,他不是唱莲花落的吗。
乙 对了,他唱那个十不闲莲花落的。
甲 他照他那位吆喝的。
乙 那他怎么吆喝的呢?
甲 他就唱那个……十不闲。
乙 他得打锣鼓家伙呀。
甲 没锣鼓家伙。
乙 那他打什么?
甲 打切糕。
乙 哦,打切糕。
甲 啊。切下一块来,这就吆喝了。
乙 您给学一学。
甲 (唱)“我的切糕刚蒸得。”
乙 锵!这怎么个意思?
甲 一块变两块啦!
乙 切开啦。
甲 (唱)“枣儿倒比豆儿多。”
乙 锵!
甲 (唱)“谁要吃了我的切糕去呀。”
乙 锵!
甲 (唱)“管叫他寿活八十多!”
乙 啊豆,豆啊,起豆起豆锵!那切糕呢?
甲 全剁烂啦!
乙 好嘛,成刀削面了这个。不容易呀!
甲 唱花脸的金少山,(乙:怎么样?)也改行了。
乙 哦,也改行了。
甲 卖馄饨。
乙 卖馄饨那玩意儿也有吆喝的:“馄饨开锅呀!”
甲 那太简单了。金少山吆喝得好听。
乙 哦,他不是这味儿。
甲 他这一副挑子可分量不轻啊。
乙 他这挑子头里都什么东西啊?
甲底下是火炉,上边一大铁锅,一锅白汤,一个漏勺一马勺。
乙 这都得有。
甲 上边有香菜、紫菜、冬菜加了皮,香油酱油醋。
乙 这是那佐料嘛。
甲 后边那柜子有三个抽屉,一个装皮、一个装馅儿、一个装钱,底下还有个大水桶。
乙 那是准备随时兑汤的。
甲 他这挑子全弄好以后还没出门就唱上了,闷帘导板。
乙 您给学一学。
甲 (唱西皮导板)“馄饨开锅哟,煮上就捞。”
乙 怎么刚煮上就捞啊?
甲 工夫大了不就烂了吗!把挑子挑出来,亢其来切亢其来切亢其来切亢其来切亢其来切亢其来亢来亢来切来亢!(唱西皮流水)“过一碗把口卖汤熬,俩子一碗真不少,香菜、紫菜、冬菜加了皮和醋、白饶,吆喝了半天,我一碗没卖了!”
乙 嗬!
甲 亢其来切亢其来切亢其来切(乙:放挑子。)亢其来亢其来切亢其来亢!
乙 他瞧见什么啦?
甲 从门里出来个小孩,他一看:(白)“吧啦!你来吃啊!”那小孩一瞧他呀,(乙:乐啦?)“哇……”
乙 哭啦?
甲 (唱西皮摇板)“嘿嘿!一碗没卖就吓跑了!”
乙 那还不给吓跑了!干什么也不容易。那个周先生干什么怎么样啦?
甲 周信芳卖包子。
乙 哦,他也改行了。
甲 哎。
乙 你看那卖包子我知道,那可讲究吆喝呀!
甲 那怎么吆喝呀?
乙 卖包子的分两种。一种是大教的,(甲:对。)一种是清蒸的。
甲 你说这个汉人卖包子怎么个味儿呢?
乙 他吆喝“包才”,吆喝出来都这味儿:“包才!好白了哦的面子儿啵!吃点儿包,闹点儿包,尝尝我的包儿的馅儿呀!”
甲 是这味儿。
乙 那清蒸的都是小孩儿多。吆喝出来是这味儿:“新出屉儿来,这包儿热的咧,发面儿的包儿又得咧!”小孩儿吆喝的。
甲 对。他可不是这味儿。
乙 哦,那周先生怎么吆喝呢?
甲 摆好了摊儿,往那一站,街坊邻居就把他围上啦。
乙 全都围上了。
甲 一看这是唱戏的周信芳。
乙 都认识他。
甲 “您这是卖什么呀?”
乙 “您这卖什么呀?”
甲 他拿出一个包子来给人看:(白)“嘿嘿,包子。”
乙 好嘛,说话还这个味儿的。
甲 “唱戏挣钱多呀?怎么卖包子啦?”(乙:就是啊。)旁边有人说那位:“哎!别说。得罪人啦!”
乙 “得罪谁啦?”
甲 (脑袋转了转)
乙 还旋巴旋巴。
甲 “……他唱戏得罪了那个圆子!”
乙 圆子是谁啊?
甲 就是那袁世凯的儿子。
乙 就是那家伙呀!
甲 大伙儿同情他,“那咱买点儿吧!”
乙 全买了?
甲 那买仨,那买俩,那买五,大伙一买啊,全买光啦!
乙 一会全卖啦?
甲 手里攥着包子,心里很感动。
乙 那是受感动的。
甲 他一边收钱他也说不出什么来。可是大伙买完了包子还都不走。
乙 哎,买完了包子怎么不走啊?
甲 有要求啊。
乙 什么要求?
甲 让他给唱一段。
乙 哦,想听他唱戏。
甲 “您给我们大伙唱一段,明儿您摆上摊儿,远处也别去,我们还来买。”
乙 哦,那他唱的是哪出戏呢?
甲 就是卖包子。
乙 哦,就是卖包子的词儿啊?您给学一学。
甲 (白)“列位乡亲!”
乙 亢来亢乙切乙亢!
甲 (唱西皮散板)“未曾开言泪难忍。”
乙 锵。
甲 (唱)“尊声列位老乡亲。”
乙 锵!
甲 (唱)“只因劳累得了病。”
乙 锵!
甲 (唱)“因此得罪这当权的人。”
乙 锵!
甲 (唱)“不准我唱戏一年整。”
乙 锵!
甲 (唱)“无奈做了小商人。”
乙 锵!
甲 (唱)“我这包子是好白面。”
乙 锵!
甲 (唱)“我自己和面我自己蒸。”
乙 锵!
甲 (唱)“可怜我做艺人……”
乙 锵!
甲 “遭此呃啊啊啊……”
乙 锵,锵,锵锵乙来锵!
甲 “运……”(拍手)“包子啊!”
乙 他干吗哭包子呀?
甲 拍成馅儿饼啦!
表演者信息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中国第六代相声演员,相声大师,先学演京剧,后改说相声。 1940年起,与相声老前辈郭启儒搭档,合说对口相声。相声代表作有《戏剧杂谈》、《醉酒》等。
郭全宝(1921年-2004年7月12日),中国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北京人。1934年拜于俊波为师学习相声。建国后参与了传统相声的整理,并且表演了大量的新作品。曾与侯宝林刘宝瑞马季郝爱民等合作表演,常为捧哏,被称为“少郭爷”,有时也作逗哏或表演单口相声,如《捉放曹》,《借火》等,晚年常与罗荣寿表演双簧,还精通京剧、单弦儿、数来宝等多种艺术形式
参考资料
访侯宝林:毛泽东听我说相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6\u5e7412\u670829\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6 14:41
目录
概述
台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