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二陵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唐二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为五代南唐烈祖李昪及其妻宋氏的“钦陵”和世宗李璟及其妻钟氏的“顺陵”,是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
历史沿革
南唐升元七年二月二十二日(943年3月30日),李昪在升元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十一月,李昪被安葬于永陵(钦陵),谥号为“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
北宋建隆二年六月二十八日(961年8月12日),李璟于长春殿去世,时年四十六岁。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陵于顺陵
1950至1951年,南唐二陵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并由曾昭燏主持编写了《南唐二陵发掘报告》。南唐二陵发掘后,就地保护。1956年、1962年、1981年南京博物院先后三次对南唐二陵墓室、下水道等进行维修加固,采取防潮措施。
墓葬格局
钦陵是五代南唐烈祖李昪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南郊祖堂山西南麓。封土堆直径约30米,高约5米。陵南向,全长21.48米,宽10.45米,高5.3米。有前、中、后3室,两侧侧室各5间,平面皆呈长方形。前室长4.50米,宽3.85米;中室长4.56米,宽4.45米;后室长6.03米,宽5.90米,皆砖石仿木结构。前中两室青砖砌筑,后室青石砌筑,穹窿顶结构。中室北壁中部上方有青石横额,浮雕双龙戏珠,下方左右柱壁各置一尊足踩祥云、披甲持剑的石刻浮雕武士像,原像均敷金涂彩。墓门和3个主室的壁上砌凿倚柱、阑额、立枋、斗栱等装饰,上墁泥浆,石灰粉刷,并绘制彩画。后室顶部绘彩色天象图,地面石板上刻凿象征江河行地蜿蜒浅槽,中部有6块石板组成棺床。棺床座侧浮雕舞龙8条,并刻缠枝海石榴花纹。
钦陵的地下宫殿全长21米,分三进,中间通道有三个主室,两侧共有10个侧室,均雕梁画栋。前两进为砖砌仿木结构;后进全以青条石建筑,规模最大。石门楣上浮雕的双龙戏珠,神采飞动。门两侧石壁浮雕的武士披甲戴盔,足登祥云。石棺周围浮雕着龙纹,是安放李昪和宋氏皇后棺木的地方。墓室顶部绘有日月星辰,地面青石板上凿刻着江河大地。
顺陵是五代南唐元宗李璟的陵墓,顺陵全长21.9米,宽10.1米,高5.4米,分前、中、后三个主室和八个侧室,全部为砖结构,其建筑形制与钦陵大致相仿,但规模略小。
文物遗存
南唐二陵早年多次被盗掘,遗留文物600余件。钦陵出土玉哀册23片,顺陵出土石哀册40片。另有大量男女陶俑和各种陶制的神怪、动物,陶俑有宫廷的内侍、宫官、宿卫、伶人、舞姬等,造型已无唐俑的豪放气势,而显沉静妩媚的风致。
李昇陵出土玉哀册23片,其中完整11片,残缺12片,另边缘残块5片。大多散放在墓室后室东面偏南侧室砖台上,并黏附漆皮。哀册系用硬度颇大的浅绿色或白色的玉制成,形制为长方形,长16厘米、宽7厘米、厚0.2—0.3厘米。每册上有竖行一至三行不等的文字,字内填金。23片玉册分属两部哀册。第一函哀册现存17片,为颂扬李昇功业和哀悼文章。第二函现存6片,应为哀悼李昇皇后宋氏文章。
李璟陵出土石哀册40片,大部分在后室棺床上,有小部分残块在前室。石册全部是残缺的,其中有字的有20片。用石灰岩制成,表面淡黄色,质地比较酥脆,每片宽2.8厘米、厚1厘米。每片所刻文字只有一行,刻得较浅,没有填金痕迹。字体和文体和李昇陵所出相同。从哀册文内容来看,也分属于两函,分别为李璟和皇后钟氏而作。
研究价值
南唐二陵墓室继承隋唐以来陵墓建筑的基本特点,布局规矩,结构严谨,并保存有精细的石雕和彩画,对研究唐宋时期的建筑、帝王陵寝制度、艺术都有重要价值。
保护措施
1981年,南京市政府与江宁县政府对南唐二陵进行维护,修建了800多米长的城垣式围墙及双阙门。
1984年,南唐二陵文物保护管理所成立并对外开放。
1988年1月13日,南唐二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信息
南唐二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郊祖堂山南麓。
交通信息
乘坐公交155路或712路至祖堂山站站下,步行约8分钟至南唐二陵。
参考资料
南唐二陵.中国南京牛首山.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7 19:0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墓葬格局
参考资料